楊洲
中醫(yī)說“百病生于氣”,說的是很多病都與情志不遂造成的氣血經絡不通有關?!芭瓌t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鼻榫w對健康的影響很大。
中醫(yī)認為,五行相克,肝為木,脾為土,木克土即意味著肝克脾,因此,人在委屈傷心的時候,肝氣郁滯,就傷脾胃?!秱s病論》稱“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說的就是心情對脾胃的影響。
人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主要由脾胃完成。胃主收納、腐熟,脾主運化精微。而這些功能都必須依賴氣機正常運行來完成。肝主疏泄,是氣機運行的樞紐。如果肝氣犯胃,就會引起胃失和降;肝木克脾,就會引起脾氣虛弱。臨床常見的情況則有肝氣犯胃、脾胃虛弱、邪濁擾胃的不同,需要分別論處。
證候:嘔吐或干嘔,吞酸噯氣頻作,郁悶不舒,煩躁易怒或悲傷欲泣,胸脅脹滿,胃脘不適,每遇刺激或情緒波動則癥情加劇,舌淡苔薄或薄膩,脈弦。
治法:舒肝理氣,和胃降逆。
證候:嘔吐時作時止,厭食,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萎黃,身體消瘦,口淡,食后腹脹,舌淡苔白,脈濡緩。
治法:舒肝理氣,和胃降逆。
證候:情志不暢,突然嘔吐量多且猛烈,吐后胃脘輕度不適,胸脘滿悶,可伴發(fā)熱惡風,頭身酸痛,舌淡,苔薄白膩,脈浮滑。
治法:益氣健脾,和胃降逆。
當然,以上是對于已經出現肝氣犯胃之后的治療方案,就中醫(yī)而言,治未病才是它最大的魅力,所謂胃病“三分治,七分養(yǎng)”,就是這個道理。近些年來,猴頭菌(菇)養(yǎng)胃的觀念越來越為大眾所接受,猴頭菌(菇)由于含有大量的蛋白多糖,可以形成果凍樣的保護層保護胃黏膜。按照傳統中醫(yī)理論,猴頭菌(菇)性平、味甘,五行屬土,并且猴頭菇破木而出,天生克木,因此服用猴頭菌(菇)制品預防胃病,尤其是肝氣犯胃所致的胃病是有一定道理的。當然,直接食用猴頭菇可能達不到預防或治療的有效劑量,這時服用諸如猴頭菌片之類的正規(guī)藥物也可以達到養(yǎng)胃治胃的功效。
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態(tài),是遠離胃腸病的前提。而那些已經有胃腸道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心情愉快、避免過度焦慮和抑郁,這樣才能有利于身體康復。
(摘自《家庭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