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益明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合作實驗是最常見的探究方式,是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的支撐點,也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但筆者從自身上實驗課的體會以及聽其他老師的實驗課中發(fā)現:理想的實驗課難上,難就難在實驗課的“組織教學”!
一、課堂現狀——喧嘩無序亂成團
不可否認,學生喜歡上實驗課。而在實際教學中,科學老師都有一種感受:不做實驗的時候,教室里安安靜靜,但實驗課上,課堂秩序便亂成一團,實驗教學在鬧哄哄中開始,在亂糟糟中結束,科學探究的目標不能落實,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也無從談起。因此,實驗課組織教學難一直困擾著廣大教師,阻礙著實驗課教學效益及質量的提高。
二、原因分析——山重水復疑無路
小學科學實驗課組織教學難的原因,歸納起來有兩個方面:一是教學的客觀原因,如班級人數太多,實驗儀器、藥品等數量和質量不能滿足實驗要求;再是教學的主觀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源于實驗材料的困難
學習材料的準備與使用是一節(jié)科學課成功的前提。科學課要準備的材料很多,大多數科學老師都是兼職老師,工作量大,分身乏術,學校里沒有專門的實驗教師。于是,有些老師為了上課便去儀器室隨便找些材料,應付上課,學生自然因為材料的不到位而亂成了一團。
(二)源于學生實際的困惑
小學科學的實驗課是學生最喜歡上的課,在他們的觀念中,科學課是用來放松的,就是來玩的,語數課堂上的壓抑,可以在科學課課堂可以得到盡情的爆發(fā)。實驗課,我們一般都是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實驗的。五六個學生圍坐在一張實驗桌四周進行科學學習,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分工不清,他們的操作或與實驗有關,或與實驗無關,魚龍混雜、良莠難分,使課堂教學秩序失控。
(三)源于教師層面的迷惘
當學生完成實驗以后,便坐在那里無所事事了,不會分析實驗數據,于是,教室里竊竊私語就開始了。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指導,那就會影響教學按部就班地進行,使本身良好的課堂秩序出現混亂,這不僅造成教師組織教學的困難,而且直接影響實驗課教學的順利完成。
三、對策思考——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何才能將小學科學實驗課組織得井然有序,學生做實驗“活而不亂”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
(一)精心準備材料,促成生動課堂
在極具開放性的科學探究活動中,學會科學取材、選材、用材是構建科學概念,促成生動科學課堂的前提。
1.材料準備要充分
針對科學課中材料準備不足甚至困難的問題,只要我們充分挖掘各種資源,材料的來源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茖W工具箱配備了主要實驗所用的器材,適合分組實驗;原常識儀器大部分仍然大有用途。如四下需要的電流實驗盒、燒杯、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巖石標本等,原常識儀器一般都有。除了教師,學生也是一支生力軍,不應該被教師所忽視和遺忘。
2.材料呈現要及時
小學科學教學建議中指出:“課堂中器材的出示,應該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節(jié)課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展開,先后呈現器材,達到以器材調節(jié)學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領教學活動的效果?!边m時呈現、發(fā)放供學生探究用的材料能提高探究的效率,能使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得有條不紊。
3.材料檢測要“下水”
科學教師在上實驗課之前應該認真地做一遍“下水實驗”,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科學探究活動順利進行。在《白醋與小蘇打的變化》這一探究活動中,學生迫不及待地將白醋倒入裝有小蘇打的瓶子并蓋上玻璃片的時候,意外發(fā)生了!小蘇打與白醋混合后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混合物夾著二氧化碳直往瓶口涌,沖掉了玻璃片,漫到了實驗桌上,學生尖叫著跳開,教室里一片狼藉。這一意外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教師在上課之前先做一下“下水實驗”,適當減少小蘇打與白醋的量,實驗教學就可以順利地進行下去了。因此,實驗前,教師要認真地做好“下水實驗”,并及時發(fā)現和記錄可能出現的意外,并制定相應措施,以避免和減少各種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二)耐心管理學生,打造有序課堂
實驗課中,導致課堂紀律失控的重要原因是學生沒有良好的實驗習慣,不能正確地進行實驗操作。筆者認為科學課的實驗教學尤為重要,同時,我們要制定一系列的實驗規(guī)則。如:在老師允許開始實驗前不得自行擺弄實驗器材等。教師要不時地提醒學生學習這些實驗規(guī)則,從而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我們的實驗課堂才會越來越有序。
(三)傾心引領課堂,成就高效課堂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在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科學探究式的實驗教學,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主動獲取科學知識,習得科學探究方法,發(fā)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1.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只有當學生明確要做什么、怎么做,實驗教學才會順利地進行下去。老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怎樣實驗?討論制定實驗方案,反復實驗過程中,收集、分析相關的數據,得出實驗結論。
2.引導學生觀察現象
實驗操作是動態(tài)的,要捕捉住這些稍縱即逝的實驗現象,就要求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例如《電和磁》一課中,重溫“奧斯特發(fā)現電磁現象”這一實驗中,磁針偏轉的角度很小,學生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發(fā)現。因此,教師需要在實驗之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重復實驗。正因為變化不明顯,學生的興趣反而更濃,為自己發(fā)現磁針的偏轉而感到興奮不已。
學生通過動手實驗、探究、討論,才能在體驗中獲取知識。
3.引導學生分析數據
一堂實驗課上,學生除了進行實驗操作外,還要完成實驗數據的分析任務。教師要根據不同實驗,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及時而準確地收集學生的實驗數據,整理他們的實驗發(fā)現。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課的組織教學是小學科學課程中非常重要、不容缺失的內容。所以,科學教師要抓住科學學科“以實驗為基礎”的特性,挖掘和發(fā)揮科學實驗在教學中的功能,有效實施素質教育,以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yǎng)。
【作者單位:天臺縣三合鎮(zhèn)中心小學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