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歷史上的東亞經濟圈興衰

2019-06-22 05:44:09陳奉林
世界知識 2019年11期
關鍵詞:經濟圈東亞貿易

陳奉林

當前的東亞正面臨著空前偉大的歷史巨變,對人類社會產生著日益重要的影響。在歷史上,東亞地區(qū)曾經存在著一個獨特的國際關系結構,構成一個完整的東亞世界,作為世界的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區(qū)域,不僅內部聯系密切,而且與外部世界也有普遍的、經常的聯系。從大歷史的視野來看,東亞經濟圈同東亞的歷史一樣悠久,并且遠比世界其他地區(qū)內容豐富和復雜多樣。進入近代以后,西方國家的殖民入侵使這一體系徹底解體。

東亞經濟圈的形成和發(fā)展

古代東亞經濟圈的形成,與中國政治、經濟與文化的深刻影響密切相關。秦漢時期中國形成統一的中央集權帝國,對東亞經濟圈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它開辟了中國與東部南部臨近地區(qū)國家的關系,建立了以中國為中心,以日本、朝鮮半島和東南亞為外圍的交通與貿易聯系。中國雖與中亞、西亞以至地中海區(qū)域也建立了商業(yè)聯系,但是中國向西發(fā)展受到嚴酷地理環(huán)境的限制。與之相比,東亞國家在地理空間上比較接近,海陸通道相對易于開辟,彼此間的接觸交流更為便利,這有利于在東亞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西太平洋貿易網,通過區(qū)域內部貿易交流構成了古代東亞經濟圈。

漢帝國崩潰后中國北方陷入近400年的分裂與動蕩。但是在黃河流域經濟受到重創(chuàng)時,長江流域的經濟得到迅猛發(fā)展,開拓了后來成為中國經濟中心的江南地區(qū),因此中國作為東亞經濟中心的地位沒有改變,東南沿海與南方對外交流不斷擴大,對東南亞、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貿易與人員往來增多。根據韓國學者統計,自東晉至隋唐300年間,高句麗來中國朝貢173次,百濟朝貢45次,新羅朝貢19次。

隋唐帝國的建立把中國和東亞的歷史帶到一個新的階段。中國作為東亞經濟中心的國際地位得到加強。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使中國保持了在東亞乃至世界的先進地位和對其他國家的巨大優(yōu)勢,國力影響遠超東亞,及于南亞、西亞以至歐洲。隨著貨幣經濟的發(fā)展,遠距離交易得以開展,唐代中期以后貨幣經濟已超越國界有了廣泛的發(fā)展。

隋唐至宋元,對外貿易完全走向世界,一個世界性海上貿易圈已經形成。陸路交通和海路交通把中國和日本列島、朝鮮、南洋各國、印度、伊斯蘭世界以至歐洲聯系在一起。

《吉備真?zhèn)涑鍪怪袊鴪D卷》(12世紀日本繪畫)。

7世紀新羅統一朝鮮后,中朝貿易與文化交流進一步發(fā)展。國內許多城市都有朝鮮商人,帶來的商品有人參、馬匹、藥材、金、銀、毛皮、水果和飾物,從中國購回的商品有書籍、瓷器、銅鏡、絹、谷物、食品、染料和藥材等。朝鮮半島與日本列島之間也因地理毗鄰的優(yōu)勢,物質文化交流活動頻繁。海上風浪與航海技術條件上的限制并沒有阻止東亞國家間的交往,源源不斷的彼此交流使各國在短時間內共同受益,促進了社會的整體發(fā)展,也促使東亞經濟圈走向鼎盛與成熟,其主要表現為對外貿易區(qū)域的擴大、經貿活動向域外的傳播和擴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國際貿易中心的形成。廣州、交州、泉州、揚州、明州等都成為著名的國際貿易港口。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后,阿拉伯商人大舉東來,足跡遍及中國與南洋各地,有力地銜接東北亞、東南亞、印度洋以至紅海和波斯灣的貿易及文化聯系,推動了以中國為中心的西太平洋貿易圈的發(fā)展。

進入宋代以后,中國政治經濟中心南移,對外貿易向海洋方向發(fā)展,出現海洋貿易興盛的局面,“市舶之利”已成為國家經濟的主要來源。由于對外國商客采取了寬大的政策,許多港口成為外國商客的棲息之所,形成許多“蕃坊”。宋代雖然有北方遼、西夏政權的侵擾,但國內經濟還是有了長足的發(fā)展,糧食產量增加,耕地面積擴大,人口達到一億之數。南方許多地區(qū)成為中國對外出口的生產基地??傮w來說,宋代的城市發(fā)展與社會文明程度走在世界各國的前面。

得益于指南針等科技成果的應用,宋代的造船與航運技術是世界一流的。中國商船遠航于南海、印度洋、波斯灣和非洲東部海岸??萍歼M步直接促成對外交往的擴大與便利,從廣州至阇婆國(今印尼爪哇),“順風連昏旦,一月可到”。阿拉伯商人前來東南亞貿易者絡繹于途,將本國所產帶到東南亞的三佛齊(今印尼蘇門答臘),然后再販賣到中國,以圖厚利。據《嶺外代答》《諸蕃志》等宋代史料記載,兩宋時期中國對外交往通商的國家與地區(qū)達四五十個。

元代對外貿易與交通持續(xù)發(fā)展,規(guī)模超過前代,交通范圍東起日本、朝鮮經南洋,西至非洲東海岸的廣大地區(qū)。中央政府采取了開放的政策,中國商船抵達亞非數十個國家,也有大量的外國人進入中國從事商業(yè)貿易活動。西太平洋地區(qū)的巨大的貿易網絡不僅使東亞各國聯成一體,也有力地強化了與區(qū)域外部世界的聯系。文明的交流帶來東亞社會的整體發(fā)展,使文明的成果在短期內為各國共享。

明清時期東亞經濟圈的發(fā)展、與域外地區(qū)的貿易往來,以及作為經濟貿易重要載體的朝貢制度,發(fā)展到又一個新的階段。鄭和下西洋后中西商道大開,出現數十個國家與中國進行貿易交流的情況。清代中期以后由于人口急劇增加,對糧食需求日益增長,雍正、乾隆時期對來自泰國等南洋各國的糧食貿易實施了獎勵政策,廣東、福建各省還根據商人購入米量的多少授予職銜和頂戴。東南亞國家同中國、日本有頻繁的經貿關系。17世紀,華商在東起日本、經朝鮮半島到東南亞的廣闊區(qū)域從事多角貿易。明清時期曾多次實行海禁政策,沉重打擊了中國商人的海外貿易,但并沒有能從根本上限制住東南沿海各地商人以走私等方式進行的貿易活動。

從明至清代前期,中國作為東亞經濟中心的國際地位是無與匹敵的,但社會發(fā)展已經明顯緩慢。相比之下,歐洲在生產和科學技術上處于逐漸上升的趨勢。這是因為歐洲在走出漫長的中世紀后已經逐漸產生活力,東西方關系開始發(fā)生變化。清代前期,1750年中國在世界工業(yè)生產中所占的份額為32.8%,印度為24.5%,整個歐洲為23.2%;到1800年情況發(fā)生一些變化,中國為33.3%,印度為19.7%,整個歐洲上升到28.1%。

在清代前期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同時,日本經濟也有了相當的發(fā)展。日本國內陸路、海路交通網密布,商品經濟獲得發(fā)展,江戶、京都和大阪成為全國最為發(fā)達的城市。在對外貿易方面,江戶時代(1603?1868年)出現對東南亞國家的朱印船貿易(持有幕府頒發(fā)的“朱印狀”即官方許可證的貿易)。幕府為增加收入,對海外貿易具有特殊的興趣。1604?1635年間幕府共頒發(fā)300多張朱印狀,朱印船達350?360只,航行的港口多達30多個,遍布赤道以北南洋各島,尤以越南、柬埔寨、泰國、菲律賓為多,盛極一時。在日華商、英國人和荷蘭人也都能得到朱印狀,參加東亞區(qū)域貿易。暹羅(今泰國)、爪哇、舊港(在印尼蘇門答臘)各地船只也北上日本進行交易。中國商船和荷蘭商船擔當了對外貿易的主要角色,到達朝鮮、東南亞、印度和歐洲等地。在近世時期日本雖然“鎖國”,但并沒有中斷與中國、荷蘭、朝鮮、琉球等國的對外關系。

朱印船貿易的出現符合16世紀以來世界各大區(qū)域逐漸被整合到近代資本主義市場與體系的急劇擴張當中。從經濟的角度看,江戶時代日本經濟達到了一定的發(fā)展程度,可視為日本封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爛熟階段。

西方世界的興起與東亞經濟圈的衰落

新航路開辟后,西方早期殖民者很快來到東亞。1510年葡萄牙人占領印度果阿,1511年占領馬六甲王國,1537年來到中國澳門。以葡萄牙人東來為嚆矢,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聯翩來到中華帝國的外圍,東亞傳統的政治經濟秩序受到歐洲殖民主義的最初沖擊。起初,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歐洲殖民者力量弱小,無力與東方國家進行競爭,不得不進入東亞經濟圈,與東方國家進行有限的貿易。他們被限制在幾個海島及其沿岸地區(qū)。到19世紀這一情況才發(fā)生根本性改變。

1602年歐洲一流海上強國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他們在東南亞站穩(wěn)腳跟后繼續(xù)北上,占領中國臺灣,獨霸與日本的貿易,后被鄭成功逐出臺灣,又遭到英法有力競爭。到19世紀,英國已占領馬來亞、新加坡、文萊、緬甸等國,法國占領越南、老撾和柬埔寨,荷蘭控制印度尼西亞群島,葡萄牙占領東帝汶,西班牙占領菲律賓,整個東南亞地區(qū)被歐洲列強瓜分完畢。歐洲列強通過各種途徑使東南亞政治、經濟、文化與外交從屬于西方。

東南亞的淪失使古代東亞經濟圈遭到破壞,內外貿易急劇萎縮。原由東方人開辟的古代海上香料絲綢貿易航路為近代歐洲人所壟斷,東方商人也淪入歐洲商人的從屬地位。歐洲人開辟的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的貿易把東亞與世界緊密地聯系起來,構成西方主導、東方附庸的世界性統一市場的條件已經形成。中華帝國對外交往被局限在朝鮮、日本等少數幾個亞洲國家,對外貿易處于銳減之中。

日本屏風畫:葡萄牙船抵達日本。

西方殖民者東來造成與中國近300年的貿易沖突。例如中日之間的貿易額迅速減少,從順治元年(1644年)到康熙22年(1684年)的40年間,前往日本長崎的中國商船共有1584艘,平均每年不到40艘,其中最少的年份僅為9艘,最多的年份也只有76艘。有日本學者寫道,打開國門的日本迎來了以歐美列強新型蒸汽船只為代表的先進技術的登陸,導致前往長崎的“唐船”喪失了競爭力,在國際貿易舞臺上迅速消失。

殖民主義在東亞進行了一個多世紀的掠奪性開發(fā),無止境的財富外流使東亞各國付出了沉重代價,以至造成人口銳減。例如爪哇島1815年人口減少7%,1890年減少3%。在經濟方面,僅英國統治下的緬甸每年被掠走的柚木就有27萬噸,約占世界總產量的70%;英資公司在緬甸壟斷的石油達75%。

面對歐洲殖民主義力量的日益發(fā)展,中國封建王朝已不能發(fā)揮大國作用。東南亞傳統的國際秩序被打破后,中國也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被納入西方主導的世界體系,在痛苦與掙扎中與世界“接軌”,而與周邊國家的傳統關系日益疏遠與松弛,東亞古老的國際關系結構逐漸瓦解。到19世紀后期,越南、朝鮮相繼脫離與中國的政治經濟關系,傳統的東亞國際關系體系徹底解體,東方世界被西方資本主義勢力拋向世界邊緣。據統計,1830年中國工業(yè)生產占世界總額的29.8%,尚可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80年代下降到世界總額的12.5%。這與蒸蒸日上的歐洲形成鮮明對照。一降一升,判然有別。相對于歐洲和北美,東亞任何一個國家都優(yōu)勢喪盡。從東亞輸出的商品來看,一般以茶葉、瓷器、陶器、古董、藥材、香料、書籍等生活消費品為主,西方國家對中國輸出的商品一般是工業(yè)革命后的商品,或經過工業(yè)革命后的思想、文化與科技。以中國在近代的命運而言,決定一個國家勝負的不僅僅是經濟的規(guī)模與質量,武器的優(yōu)劣固然重要,但與武器同等重要的還有國民精神與國民對國家的重大關切。

亞洲諸國除了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實現了國家崛起外,其他國家都處在停滯甚至倒退當中,作為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而成為宗主國的附庸。總體上看,東亞國家經濟增長極為緩慢,科技增長率也處于極低的發(fā)展水平;農業(yè)、畜牧業(yè)和人力技術僅能為社會提供非常有限的剩余產品,許多方面出現某些停滯的趨勢,社會政治、經濟、科技以及文化領域缺少新的因素,社會發(fā)展低水平運行。以海上運輸的船舶為例,19世紀美國航行在大西洋上的商船每天可航行436英里,而東方各國仍在使用帆船,其晝夜兼行平均時速為18.5海里?!?500年以前,是世界沖擊歐洲;1500年以后,是歐洲沖擊世界。”長期落后的西方在經濟、技術、軍事、文化等方面實現了快速發(fā)展,完成了從傳統的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的轉變,到19世紀獲得了對非西方世界的統治優(yōu)勢。

相比之下,東方國家大都仍然處于農業(yè)文明的階段,缺乏抗拒西方沖擊的力量,在東西方較量中普遍落伍,形成工業(yè)西方與農業(yè)東方的天然分野,拉大了東西方的發(fā)展差距。工業(yè)文明已成為社會文明的主宰力量,新的生產方式帶動的社會變革全面加速,提高了國家的整體競爭水平。中國、印度、奧斯曼帝國等都處在急劇衰落之中。

歷史悠久的東亞經濟圈已難逃解體命運。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本文作者所著《東方外交史》將于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猜你喜歡
經濟圈東亞貿易
“2021貿易周”燃爆首爾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東亞漢詩史(多卷本)”簡介
東疆學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0:18
貿易融資砥礪前行
中國外匯(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我校東亞研究院一行應邀訪問韓國東亞大學
貿易統計
未定的東亞多邊體制與能動的中國東亞政策
教學與研究(2016年1期)2016-02-28 01:59:27
首都經濟圈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貿易統計
論蘭州經濟圈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的必要性
冷眼看首都經濟圈升溫
法人(2014年5期)2014-02-27 10:44:24
年辖:市辖区| 邮箱| 蓬溪县| 水城县| 五莲县| 平湖市| 武山县| 黄大仙区| 阿图什市| 九寨沟县| 阿拉善右旗| 涿州市| 宝丰县| 黔南| 陈巴尔虎旗| 若羌县| 化隆| 偃师市| 武宣县| 措美县| 尼木县| 碌曲县| 汉阴县| 和硕县| 石泉县| 衡水市| 兴安盟| 新营市| 宜君县| 平和县| 河北区| 屏东市| 华容县| 娄烦县| 鄂州市| 翁牛特旗| 老河口市| 大连市| 广德县| 沐川县|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