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新 羅勇飛
(1 湖南省衡陽市中心醫(yī)院病理科,湖南 衡陽 421001;2 湖南省衡陽市中心醫(yī)院呼吸科,湖南 衡陽 421001)
肺小細胞癌惡性程度高,以中心型病變多見,生長迅速,轉移早,預后差。肺小細胞癌無論在病理形態(tài)、臨床特征或生物學行為有獨特之處。纖維支氣管鏡(簡稱纖支鏡)檢查對肺癌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及指導治療有重要作用,纖支鏡鉗取組織少,人為擠壓、組織壞死等原因,易造成指導困難。因此采用組織活檢加細胞刷檢來提高可靠性,結合多種免疫組化檢查協(xié)助指導?,F(xiàn)對我院經(jīng)纖支鏡指導肺小細胞癌78例進行分析。
1.1 臨床資料:收集衡陽市中心醫(yī)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78例經(jīng)纖支鏡確診肺小細胞癌的臨床病理資料,占同期檢出肺癌18.2%。男性66例,女性12例;男∶女為5.5∶1,年齡38~81歲,平均63.2歲。有長期吸煙史者65例。主要癥狀咳嗽咳痰58例、胸痛胸悶42例、咯血或痰中帶血40例、聲嘶5例、無癥狀體檢發(fā)現(xiàn)6例。影像學顯示均為中央型腫塊大小2~13.5 cm。
1.2 方法
1.2.1 纖支鏡檢查:所有病例常規(guī)纖支鏡檢查,根據(jù)影像學結果觀察病變部位,對病變組織進行鉗取活檢,必要時進行收集刷取脫落細胞液?;顧z組織4%中性甲醛固定,常規(guī)脫水,3~4 μm切片,HE染色,刷取脫落細胞制成液基薄片再HE染色。
1.2.2 病理診斷:病理組織診斷及液基薄片細胞學診斷,均經(jīng)2名高年級資深醫(yī)師以雙盲法光鏡觀察,診斷根據(jù)(2004)肺腫瘤組織學分類原則,HE染色鏡下病理形態(tài)特征做出初步診斷,免疫組化檢測輔助診斷。
1.2.3 免疫組化:采用EnVision二法,高溫高壓抗原熱修復,DAB顯色,蘇木素復染??贵w選用TTF1 NapSinA CKpanCD56 Syn CgA P63 LCA Ki67,即用型單克隆,抗體與試劑盒均購于福州邁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性別與部位:78例肺小細胞癌男性66例,女性12例,男與女比例5.5∶1(P<0.05)存在顯著差異。78例均為中央型,43例于右葉,35例于左葉,腫瘤直徑2~13.5 cm。
2.2 纖支鏡下觀察:纖支鏡下多數(shù)管壁癌浸潤,管腔狹窄或阻塞,管壁浸潤伴管腔內新生物為直接征象87.2%(68/78),見管壁糜爛充血腫脹,管腔稍微縮小為間接征象12.8%(10/78)。
2.3 纖支鏡活檢組織及細胞學病理形態(tài):癌細胞彌漫成片,或排列呈梁狀、帶狀、巢狀,浸潤性生長,偶爾形成菊形團樣結構,細胞大小形態(tài)一致,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似淋巴細胞,部分短梭形似燕麥樣,細胞體積小,胞質少幾乎裸核,核圓形,核膜薄核質細顆粒狀,染色質豐富分布均勻,核仁不明顯,核分裂常見,細胞易擠壓變形,細胞境界不清,間質纖細富于血管,明顯見壞死。本組78例其中26例刷檢液基檢查10例陽性,細胞形態(tài)學與組織學相似,癌細胞呈單個散在,線性或葡萄狀排列,但不易出現(xiàn)嚴重變形。
2.4 免疫組化結果:陽性細胞率>10%,著色較深為陽性,陽性細胞率<10%,著色較淺為陰性,見表1。
表1 78例肺小細胞癌免疫組化結果
小細胞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發(fā)展快轉移早預后差,約占同期肺癌的10%~20%,大多數(shù)患者為長期吸煙者[1]。多見中老年男性,與吸煙密切相關。本組病例肺小細胞癌占同期18.2%,男性66例,平均年齡63.2歲,有長期吸煙者65例,與文獻報道一致。
肺小細胞癌的治療方法與其他類型肺癌有根本性差別,對放化療極其敏感,手術已不再是首選方案,而手術及分子靶向治療對非小細胞癌能提供治愈的機會和提供生在率[2]。所以治療前取得明確病理診斷十分必要。肺癌診斷主要依靠影像、纖支鏡活檢或經(jīng)皮肺穿刺活檢,肺小細胞癌大部分屬于中央型肺癌,臨床多采用纖支鏡活檢手段來確診,纖支鏡觀察腫瘤形態(tài)分為直接征象和間接征象[3],直接征象包括增生型和浸潤型,表現(xiàn)菜花樣、息肉樣新生物向管腔突出及黏膜充血肥厚,表面粗糙不平,軟骨環(huán)模糊不清或消失,管腔狹窄或閉塞,本組大部分為直接征象87.2%(68/78)。間接征象表現(xiàn)為黏膜腫脹充血糜爛,管腔輕微狹窄,本組間接征象為12.8%(10/78)。
大部分肺小細胞癌屬于中央型肺癌臨床上多采用纖支鏡活檢來確診[4]。纖支鏡取材的優(yōu)點直接觀察病灶多能取得滿意效果,缺點鉗取組織都為小標本,并且肺小細胞癌組織易擠壓變形,易繼發(fā)出血壞死,支氣管狹窄有時造成取材不滿意,對診斷造成一定難度,存在漏誤診風險。在取材不滿意情況下組織活檢與刷檢細胞液基薄片同時進行,檢查結果相互印證補充,避免不必要重復纖支鏡檢查。本組78例其中26例同時進行26例刷檢液基薄片檢查10例陽性。能夠有效地降低漏誤診風險。
肺小細胞癌細胞分化差、形態(tài)幼稚,與低分化癌和淋巴瘤在形態(tài)上十分相似,并且大多標本有不同擠壓變形,單從形態(tài)學上觀察難以區(qū)分,必須借助免疫組化檢查來確定組織來源及進行鑒別診斷。本組78例通過TTF1 CKpan CD56 Syn CgA NaPsinA LCA P63等檢測進一步協(xié)助診斷。不僅提高組織分型診斷水平,也為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重要依據(jù)。
總之,肺小細胞癌是一種惡性程度高,不經(jīng)治療肺小細胞癌中位生存期1~3個月[5]。臨床表現(xiàn)多樣又無特異性。肺小細胞癌病理形態(tài)、免疫組化表型不同于其他類型肺癌,纖支鏡檢查具有快速方便特點,易于活檢和刷檢液基薄片病理檢查,結合免疫組化,能及時準確發(fā)現(xiàn)肺小細胞癌,為臨床提供行之有效的治療措施創(chuàng)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