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波
(西山煤電股份公司 西銘礦,山西 太原 030052)
在我國,近距離煤層群在煤炭賦存資源中占據(jù)了很大的比例,如西山礦區(qū)、大同礦區(qū)與神東礦區(qū)等[1]。隨著開采規(guī)模的不斷增大,許多礦區(qū)都對近距離煤層群下煤層進行開采,當煤層的層間距較小時,上煤層的開采對下煤層產生了較大的采動影響,上部工作面遺留煤柱會在底板巖層中傳遞應力,使下部煤層工作面巷道所處位置應力分布不均勻,巷道圍巖穩(wěn)定性差,支護較為復雜[2]。目前,許多學者對采空區(qū)下巷道支護技術做了大量的研究。張百勝[3]對上煤層開采后的底板破壞范圍進行了研究,確定了下部煤層巷道的位置及相應的支護方式;王龍飛等[4]分析了上煤層底板應力分布規(guī)律,針對不同層間距提出了對應的支護方式;張忠溫等[5]針對平朔礦區(qū)詳細分析了采空區(qū)下巷道支護成套技術及現(xiàn)場應用情況。本文針對西銘礦采空區(qū)下煤層43104工作面巷道頂板受力情況,研究確定合理的巷道布置及支護方式。
西銘礦43104工作面位于井下西十一采區(qū),開采3號煤層,東為43106采空區(qū),南鄰3號煤回風巷,西部為已回采的43102工作面,北為隨老母斷層。該面上覆2號煤均已回采,北部切眼附近為巨成礦2號煤的小窯破壞區(qū),2號煤與3號煤的層間距為7~15 m,平均11 m左右,屬于典型的近距離煤層。2號煤層厚度為2.25~3.43 m,平均2.8 m;3號煤層厚度為1.20~2.60 m,平均1.9 m,煤層平均傾角為5°,屬于全區(qū)穩(wěn)定可采煤層,3號煤層頂?shù)装鍘r層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3號煤層頂?shù)装逄卣?/p>
根據(jù)前人研究結果可知,目前近距離煤層采空區(qū)下巷道布置方式可以分為外錯式、重疊式、內錯式三種。結合西銘礦43104工作面的實際條件,采用內錯式布置巷道方式(如圖1所示),不但可以改善巷道所處應力環(huán)境,也可以減小上部遺留煤柱對下煤層工作面的影響。
圖1 巷道布置示意
根據(jù)礦山壓力力學分析和前人總結出的內錯距計算公式,將下煤層巷道布置于上煤層遺留煤柱影響范圍之外,可以按照下式計算內錯距離[3]:
L≥(h1+h2)tanθ
(1)
式中:L為上、下煤層巷道錯距,m;h1為層間巖層厚度,取均值11 m;h2為下煤層巷道高度,取1.9 m;θ為應力影響角,取35°。
將數(shù)據(jù)代入式(1),可得:
L≥9.04 m
根據(jù)計算結果,下煤層工作面巷道內錯距離不小于9.04 m即可,但考慮到受上部遺留煤柱的應力傳遞影響,下煤層工作面應力呈現(xiàn)一種不均勻分布的狀態(tài),所以考慮1.2的安全系數(shù),即下煤層巷道的內錯距離為1.2×9.04=10.85 m。因此,采空區(qū)下煤層內錯距離不小于10.85 m即可,為方便工作面測量計算,按內錯距離11 m布置巷道。
近距離煤層上煤層開采后,底板巖層會受采動影響發(fā)生一定程度的破壞,根據(jù)滑移線場理論,可以得到底板最大破壞深度的計算公式:
(2)
把各項參數(shù)代入公式(2)中,可得:h3=11.5 m。即上煤層開采后底板破壞的最大深度為11.5 m。
將底板最大破壞深度與層間距作比較,可以將下煤層頂板分為兩種情況:
1) 裂隙發(fā)育頂板。當層間距小于上煤層底板最大破壞深度時,上煤層的開采對下煤層頂板已經產生了損傷破壞,頂板裂隙發(fā)育,需采取適當?shù)闹ёo技術。
2) 普通頂板。當層間距大于上煤層底板最大破壞深度時,上煤層的開采未波及到下部煤層,因此下部煤層工作面頂板完整性較好,對其進行一般支護即可。
1) 根據(jù)層間距的不同,對處于不同區(qū)域的頂板采取相應的支護措施;
2) 當層間距較小時,頂板裂隙發(fā)育程度較高,應加強巷道支護。
針對該礦3號煤層與2號煤層的層間距為7~15 m,3號煤層43104工作面設計采用分段支護方式,在層間距小于11.5 m時與層間距大于11.5 m時,分別采用不同的方式支護巷道。
當層間距小于11.5 m時,工作面頂板巖層遭到損傷破壞,裂隙發(fā)育程度較高,因此采用錨桿+錨索+工字鋼棚聯(lián)合支護技術,支護斷面如圖2所示。
圖2 巷道支護斷面(mm)
如圖2所示,工字鋼采用11號工字鋼棚,棚腿長2.75 m,鋼棚梁長3.7 m,排距為0.7 m,每排布置兩架;巷道頂板采用長度為1.8 m、直徑為18 mm的左旋螺紋鋼錨桿,錨桿間排距采用0.8 m×1.0 m,頂板中部錨桿垂直頂板布置,最外側兩側錨桿傾斜30°布置,距離兩幫0.4 m。采用直徑為17.8 mm、長6 m的錨索支護,間排距為2.0 m×2.0 m。
當層間距大于11.5 m時,上部煤層的開采對下部煤層的影響較小,頂板完整性與連續(xù)性較好,因此采用錨桿+工字鋼棚聯(lián)合支護技術,如圖3所示。
工字鋼采用11號工字鋼棚,棚腿長2.75 m,鋼棚梁長3.7 m,排距為0.7 m,每排布置兩架;巷道頂板采用長度為1.8 m、直徑為18 mm的左旋螺紋鋼錨桿,錨桿間排距采用0.8 m×1.0 m,頂板中部錨桿垂直頂板布置,靠兩幫兩根錨桿傾斜30°布置,距離兩幫0.4 m。
圖3 巷道支護斷面(mm)
根據(jù)以上分析,西銘礦43104工作面巷道采用內錯11 m布置。完成巷道掘進后,采用十字布點法對巷道表面位移進行了監(jiān)測,以檢驗支護效果。在運輸巷道每隔50 m設置1個測點,觀測周期為30 d,對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處理后,得到如圖4所示的巷道圍巖表面變形位移變化。
圖4 巷道圍巖位移變形量
由圖4可知,43104工作面巷道在采取錨桿+錨索+工字鋼聯(lián)合支護方式后,0~20 d內,變形速度較快,變形量較大;20 d后,巷道圍巖變形量趨于緩和。最終巷道頂?shù)装逡平糠€(wěn)定在72 mm,兩幫移近量穩(wěn)定在45 mm,巷道變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保證工作面的安全生產。
針對西銘礦近距離煤層采空區(qū)下煤層巷道支護難的問題。本文通過理論分析確定了上部煤層開采后底板巖層最大破壞深度、確定了下煤層工作面巷道內錯11 m布置,并采用分區(qū)支護原則,確定了不同層間距時的巷道支護方式,通過工業(yè)試驗,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