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石雨琳
檢察院是人民的檢察院,檢察工作是治國理政活動的重要組織部分,必須把“人民”永遠擺在最高位置,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檢察工作的全過程。
一、以人民為中心的檢察視角
以人民為中心,為檢察機關指明了努力方向,也為評價檢察工作提供了一個“金”標準。
(一)以人民為中心要求檢察工作必須以人民群眾為出發(fā)點,準確把握司法新需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懊篮蒙钚枰鳖A示關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更高、更深、更廣。在依法治國大背景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必然導致人民群眾對法治、司法的需求標準會更高。因此,我們必須建立與人民群眾的常態(tài)化聯系機制,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必須立足司法辦案,加強對案件數據的分析研判,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才能真正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為人民所盼,也才能承擔起為社會、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實在、更為需要的法治產品的“供給”職責。
(二)以人民為中心要求檢察工作必須把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利益貫穿于司法辦案全過程
人民群眾是一個整體概念,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利益,就要通過履行司法辦案促進發(fā)展、保障民生、維護穩(wěn)定;人民群眾又是由個體公民組成,要在履行職責中維護個人民群眾的具體利益,辦好每一個案件,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因此,檢察機關要緊緊圍繞民生焦點難點痛點,開展專項活動,為群眾辦事實,實現服務群眾成效最大化;另一方面,樹立工匠精神,高標準、高要求辦好每一起案件,不僅案件實體公正,辦案程序也體現公平正義;不僅依法辦案打擊犯罪,也注重在辦案中維護涉罪人員和被害人的合法權益;不僅注重公正執(zhí)法,也講究方式方法,用真情贏得群眾情感上的共鳴。
(三)以人民為中心要求要求檢察工作必須以人民是否滿意作為最高評判標準
檢察工作到位不到位,評價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是否滿意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對檢察工作的感知。因此,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知曉度是人民群眾滿意的基礎,檢察機關要深化檢務公開、加強檢察宣傳,讓人民群眾了解檢察工作。同時,評價檢察工作既要司法辦案的過程和結果,更要看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檢察機關不能一味追求業(yè)務指標,而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檢驗自身工作的根本標準,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果。有時候,雖然工作的初衷是好的,是為群眾著想,但卻工作方式不夠恰當,結果好事沒辦法;有時候,雖然是依法辦案,但和群眾釋法說理不夠,結果群眾不理解、不滿意。因此,檢察機關既要想法設法地讓90%的人民群眾滿意,也要毫不懈怠地做好10%的不滿意的人民群眾工作,力爭做到以100%的努力贏得人民群眾100%的滿意。
二、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在貫徹落實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必須以人民需求為第一信號,積極履職擔當,主動回應民生關切,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而在實際工作中,檢察機關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還存在以下問題和不足。
(一)檢察工作與民生民利契合度不夠,群眾獲得感不高
近年來,檢察機關立足執(zhí)法辦案,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服務保障工作。但檢察工作與發(fā)展大局、民生民利的融合、契合還不夠緊密,主要體現在:
一是服務大局的行動自覺尚未養(yǎng)成。雖然檢察機關和檢察干警都能夠認識到檢察工作必須與發(fā)展大局同頻共振,但這種認識更多體現在紙上、掛在口上,沒有切切實實落在內心深處、形成行動自覺。在工作中,還存在“兩張皮”的現象,沒有將上級服務大局的部署自覺落實到各項檢察職能的發(fā)揮中,而是呈現出“蛙水”現象,需要“服務大局”時,就“跳進水里”,用各種數據的匯總體現成效,不需要時就“跳到岸上”,單純的司法辦案。
二是服務的針對性不強。在服務發(fā)展、服務民生方式上,雖然出臺了相關的實施意見,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精細化配套措施;滿足于服務工作的大而全,忽視了精準性,切入口和突破口選擇不夠準確,重點不夠突出。
三是服務的導向存在偏差。長期以來,檢察機關內部通過考評標準來落實上級部署、引導執(zhí)法辦案,應當說這種方式對推動檢察工作、推動服務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但與之相隨的是考評這種行政化的管理方式極易導致過于注重業(yè)務數字忽視工作的實際效果,忽視人民滿意這一最高評判標準,甚至出現數字造假、業(yè)績注水的現象,導致工作虛胖而群眾檢察工作獲得感不高。
(二)宣傳工作不接地氣,群眾知曉度不高
群眾對檢察工作的了解,既依賴于檢察機關的司法辦案,也依賴于檢察機關對檢察工作的宣傳。在調查中發(fā)現,逾20%的群眾對檢察職能不了解,一些群眾認為檢察院職責是“檢查”,負責對上級部署的各項工作進行檢查;一些群眾知道檢察機關是政法機關,但將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混為一談;在實際工作中,甚至一些重要的黨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將“檢察”與“檢查”分不清,深入了解檢察職能更無從談起。群眾中通過案件直接接觸檢察機關的畢竟是少數對檢察工作的了解,更多是依賴于檢察宣傳工作。
(三)調查研究不夠深入,群眾訴求掌握不準確
雖然通過數據分析,發(fā)現在基層社會治安狀況不斷改善的同時一些犯罪呈現上升趨勢,但對犯罪的地域特征把握不夠。在日常工作中,對群眾的涉法訴求了解不多。如,在近郊鄉(xiāng)鎮(zhèn),年青勞力在城區(qū)從事建筑行業(yè)的較多,但欠薪問題突出,農民工討薪難,而檢察機關在農民工權益保護法律知識的宣傳缺失。在法治宣傳活動中,方式不夠靈活,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宣傳做得還不多好。
(四)執(zhí)法司法不夠規(guī)范,群眾滿意度有待提升
鎮(zhèn)平縣檢察院長期以來整體工作在持續(xù)保持全市先進行列,但就執(zhí)法滿意度而言,在全市位次一直不夠靠前,除去現行司法管轄區(qū)域的因素,更多因為是執(zhí)法司法不夠規(guī)范。一是案多人少,司法辦案不夠精細。以2018年為例,公訴部門員額檢察官人均辦案130余案,相關檢察輔助人員配置不到位,大量案件均需員額檢察官親力親為,平均每天要結一案,“蘿卜快了不洗泥”,辦案普遍存在應付結案的現象。二是窗口接待標準化流程缺失,來訪接待隨意性較大,群眾“最多跑一次”的理念落實地還還夠好。三是過于注重案件辦理,而對釋法說理重視不夠,“三個效果”落實不夠好。四是執(zhí)法辦案中特權思想、霸道作風仍有殘余。
(五)常態(tài)化工作機制不健全,與群眾聯系不夠緊密
與公安、法院相比,檢察機關在基層缺乏平臺和載體。實際工作中,80%的矛盾糾紛出現在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雖然目前設有個別派駐鄉(xiāng)鎮(zhèn)檢察室,但相應工作機制不夠健全,檢務下沉并未形成經?;ぷ鳈C制。在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聯絡中,雖然能夠做得到“檢察開放日”等重大活動邀請參與,但日常聯系不夠緊密。在檢務公開中,重視檢察工作的透明度,注重保障群眾的知情權,而忽視群眾對檢察工作參與。
(六)檢察干警服務群眾的能力不高
在思想認識上,一些干警認為群眾工作與已無關,一些干警仍有“坐堂辦案”、“等案上門”的消極被動思想;在工作方法上,一些干警特別是年輕同志融入群眾、深入群眾了解基層情況的不多;群眾工作方法不多,方式簡單,缺乏與群眾溝通交流的技能,有理說不清,有法講不明;在素能上,一些干警出了“校門”就進“機關門”,不了解群眾心理,不精通群眾語言,不熟悉群眾工作方法。
三、以人民為中心的檢察路徑和方法
針對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中存在的問題,今年以來,鎮(zhèn)平縣檢察院重點采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一)立足人民群眾的關注點,用好雙載體雙抓手,主動服務發(fā)展保障民生
結合鎮(zhèn)平實際,認真落實省檢察院部署的“十件實事”、“十個專項”,主動作為,自覺行動,選準切入口,項目化推動,精細化操作,確保工作落地見效,加強和改進民生檢察。如,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組織開展生態(tài)領域公益訴訟專項監(jiān)督活動,保護碧水藍天,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生態(tài)獲得感;針對部分群眾的財產安全的擔憂,加強產權司法保護,讓人民群眾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更放心;抓住人民群眾對下一代的關切,成立滿天星工作團隊,推行“1+2+4”工作法,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讓法治力量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二)立足塑造人民群眾的新要求,著力三個提升,推進司法規(guī)范化建設
一是著力提升文明執(zhí)法水平。深入開展“規(guī)范司法行為、全面從來推動轉型發(fā)展”大討論活動,對照“五查五看”要求,認真查找在思想、工作、管理、能力、作風上存在的不規(guī)范問題,引導干警把人權意識、程序意識、證據意識、公正意識貫穿到每一個案件辦理過程始終。開展《檢察機關文明用語規(guī)則》知識競賽,增強檢察人員職業(yè)道德素質,規(guī)范干警執(zhí)法和工作語言。積極開展案件質量評查活動,以提升辦案質量促規(guī)范司法,樹立檢察機關文明、理性、平和、規(guī)范的執(zhí)法辦案形象。
二是著力提升釋法說理效果。將釋法說理納入司法規(guī)范化建設,繼續(xù)落實書面說理與當面釋法相結合的“以案釋法”工作制度。重點抓好不捕、不訴、不予抗訴等容易引起當事人誤解的階段重點開展釋法說理,通過釋法說理消除誤解,息訴罷訴;在釋法說理工作的個案上,以疑難、有爭議的案件為重點,以切身利益與檢察處理決定直接或密切相關的人員為重點,努力把法理、情理、事理說清說透,讓老百姓“看得見”、“聽得懂”和“聽得進”,變剛性執(zhí)法為柔性執(zhí)法,變“結案了事”為“案結事了”。
三是著力提升紀律作風建設水平。認真開展“擠水分、重規(guī)范、強紀律”三大硬仗,對辦案人員存在的簡單粗暴工作方法、“冷硬橫”工作作風、“吃拿卡要”紀律作風進行徹底整治糾正。以“以案促改”活動為載體,深入剖析典型案件,仔細研究案發(fā)規(guī)律,認真查擺存在問題,制定整改措施,規(guī)范檢察權力運行。把“外部監(jiān)督”與“內部監(jiān)督”相結合,制作并向律師、案件當事人發(fā)放《對檢察干警遵守辦案紀律情況征求意見表》和《“規(guī)范司法行為”征求意見表》,收集對檢察干警在執(zhí)法辦案過程中的行為的意見和建議,并認真進行整改。
(三)立足便民利民,建好二個窗口,提升群眾來訪接待質量
一是設置標準接待窗口。統籌規(guī)劃12309檢察為民服務中心,建好案管、控申接待一站式窗口,配置律師接待、行賄檔案查詢、案件受理、來訪接待等功能,同時配備電腦、高速掃描儀、復印機、飲水機等設備,為來訪人員提供溫馨接待環(huán)境。
二是規(guī)范窗口接待流程。制定窗口事項工作流程,在互聯網門戶網站及接待大廳公示,使來訪人員對每個環(huán)節(jié)工作做到心中有數并提前做好準備。建立律師接待、行賄檔案查詢互聯網上預約機制,努力做到“一次辦妥”。依托案件信息公開系統為平臺,整合內部資源,實現網上網下服務,提供網上查詢、電話查詢和案管崗位查詢等多種途徑查詢服務。
三是規(guī)范接待干警管理。通過學習相關法律及《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zhí)業(yè)權利的規(guī)定》等規(guī)定,引導接待干警增強優(yōu)質文明規(guī)范服務意識,堅決遏制“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不良風氣,做到“來時有熱情問候,走時有親切送別”。出臺《來訪接待工作辦法》,對窗口接待干警著裝、儀表、舉止、交談、接待等方面的禮儀進行了培訓,要求接待干警嚴格遵守,自覺做到禮儀規(guī)范,服務優(yōu)質,提升窗口服務群眾滿意度。
(四)立足與人民的常態(tài)化聯系,打造三個平臺,把握群眾訴求
一是搭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網絡和短信平臺。建立互聯網門戶站與12309網站的對接,設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網絡平臺,方便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意見建設。開通短信平臺,增進代對檢察工作的了解。
二是搭建聯系基層服務群眾平臺。實行“院領導+科室”組成服務專班分包聯系鄉(xiāng)(鎮(zhèn)、街道)制度,各專班每周派員在服務群眾工作辦公室工作一天;確定每月25日為“檢察服務日”,各服務專班到聯系鄉(xiāng)(鎮(zhèn)、街道)開展工作,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在行政村聘請群眾基礎好、社會威信高、群眾工作能力強、熱心檢察工作的基層干部擔任檢察聯絡員,定期對聯絡員進行檢察知識培訓,每天通過短信向聯絡員發(fā)送檢察小常識、檢察工作部署及犯罪防范等知識,使聯絡員成為檢群聯系的紐帶,宣傳檢察工作的橋梁,收集社情民意的前哨。
三是搭建法制副校長工作平臺。成立法制副校長為主要成員,赴城區(qū)中小學校集中開展預防犯罪及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專題講座10余場次,發(fā)放宣傳彩頁1萬余份。同時,通過學校向在校學生發(fā)放《致家長的一封信》《征求意見表》10萬余份,收集整理群眾對檢察工作意見建議20余條。
(五)立足人民群眾的知曉度,建立三項機制,開展立體化宣傳
一是建立刑事犯罪分析制度,提升宣傳工作針對性。針對轄區(qū)內一個時間的刑事犯罪進行分析,橫向查多發(fā)高發(fā)犯罪,縱向比對犯罪變化趨勢,掌握犯罪的發(fā)生規(guī)律,從而確定宣傳重點,確保有的放矢。如,通過對2017年刑事犯罪發(fā)生情況的分析,將案件數量上升幅度超過50%的危險駕駛、尋釁滋事等犯罪預防作為宣傳重點,有針對性的開展以案說法和預防宣傳,收到較好效果。
二是建立綜合信息共享機制,提升宣傳工作時效性。建立綜合工作共享機制,各部門負責人定期召開例會,互相通報重要工作開展情況、工作亮點、典型案例,并及時向各類媒體通報,確保各項工作成效及時宣傳出去。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傳播檢察好聲音。
三是建立“三注重”綜合宣傳機制,提升宣傳工作分眾性。針對不同的群體,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宣傳,既注重利用報紙、電視、電臺等傳統媒體,也注重用好互聯網門戶網站、“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制作系列報道、微視頻并集中推送。同時,更加注重利用送法進農村、進社區(qū)的傳統方式,深入村莊、社區(qū)發(fā)放宣傳彩頁、宣傳手冊,張貼宣傳畫;加強與基層組織的溝通,向鄉(xiāng)村文化廣場投放宣傳版面并定期更新,宣傳檢察職能、檢察工作,提高群眾知曉度。
以人民為中心,不僅為檢察機關指明了努力方向,更應貫徹落實進每一個司法活動、每一個案件中。檢察機關只有始終堅持以民為本、司法為民,才能將檢察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贏得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也為檢察工作發(fā)展贏得更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