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崗
俗稱黑河的內格羅河是亞馬遜最大的支流,河水真真是黑的。我們所乘的游船在一位身穿白褲綠衫戴黑陽帽兒的巴西女孩駕駛下,泛起灰黃色的浪花吐著白沫。導游說,黑河及其他幾條支流水所以黑,全因流域內植物長期浸泡,森林只有部分樹冠露出水面,情同國人泡茶。我想,那得多少植物泡多久才能讓一條浩瀚的大河水變黑呀!若不是經年累月,怎會有如此效果?
游船在黑河游行了一個多小時,前方出現(xiàn)了一條涇渭分明的黃線。越離越近,黃線越變越寬,眨眼就變成了黑黃犬牙交錯的鋸齒狀。導游及時解說:因泥沙形成的黃色水域便是亞馬遜主河道了,黑河在這里匯入亞馬遜,從這兒開始,一黃一黑兩支水流犬牙交錯,黑黃分明,并排下流。或許是流速、融速等原因,大約80公里后,一大河黑水才慢慢融入更大的一河黃水,波瀾壯闊地流向大西洋。此情此景,團友們興奮不已,手機相機,咔嚓咔嚓,紀錄這黑河與黃水交融的奇觀。我也忙拿出手機,快拍了幾張。
像照完了,大家靜下來,然而思考卻不能停止。我想,“合”與“和”乃當今世界之大勢,不只是自然現(xiàn)象,也是社會現(xiàn)象。一個是人種的混合、民族的融合。在南美,印第安原著民已經很少了,純黑人也不多,而混血尤其印歐混大量增長。譬如智利,純白人只有15%,而白、黃、黑、原著民混血則達70%。在復活節(jié)島,原著民波利尼西亞血統(tǒng)不僅少且越來越不純。在這開放的時代,血統(tǒng)混雜幾乎是不可逆的。再是文化、文明的融合。殖民時期,西班牙、葡萄牙等國不僅向南美移植了歐洲文明,也移植了亞洲和非洲文明。這些文明與印加、瑪雅、阿茲特克等南美古代文明在碰撞中融匯,形成了南美近代文明。
當今世界,東西方文化,東西方兩大文明,也極似亞馬遜“黑黃”兩大河流,誰代替誰、誰戰(zhàn)勝誰恐怕都是不可能的,而融合匯聚成波瀾壯闊、滾滾向前的現(xiàn)代文明洪流,則是人類歷史發(fā)展之大勢所趨。亞馬遜“黑黃匯”80公里后才完全融合,說明這有一個過程,或許,目前正處在融合過程中。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諸如“圣誕節(jié)進口”與“春節(jié)出口”等文化現(xiàn)象,都是人類文化、文明碰撞和融合過程中泛起的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兒,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國內抵制圣誕節(jié),國外喜過中國年”的情勢,要求我們學習海納百川,更多地寬容包容。逆潮流而動,搞什么各種花樣的“抵制”,豈非徒勞無益、咄咄怪事!在不同文明融匯聚合過程中,仁、愛、和、善等相同價值自然會“融合”,異見、爭議等不同,自然會優(yōu)勝劣汰“化合”整合,最終形成人類共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