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
當今時代,電腦及網絡對于大眾來說再熟悉不過,甚至隱隱成為了生活必備品。網絡世界的豐富多彩,吸引了無數人為它著迷。網絡的功能也在近十幾年里突飛猛漲,漸漸覆蓋了生活的多個方面。發(fā)展至今天,我們可以在網上買任何商品,可以利用網絡工作,交友,觀看風景,人們幾乎僅僅依靠著網絡就可以足不出戶地過著生活。當然這樣的生活不是十分值得提倡的。總之,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網絡,使用網絡,網絡也為經濟注入了無與倫比的巨大活力。
反觀電視,我國最早的電視出現在1958年,但那時直至很長一段時間電視只是被政府作為一個宣傳的工具來使用。我國1973年試播彩電,而中國電視真正的普及還是在80~90年代普通老百姓富起了之后。此后的二十幾年時間,是屬于傳統(tǒng)電視業(yè)一家獨大的輝煌(相對于網絡來說,雖然我國1994年接入因特網,與電視普及相差不多,但網絡在中國前期發(fā)展緩慢),而后就受到了來自網絡的越來越嚴重的挑戰(zhàn)。
眾所周知,如今電腦的發(fā)展可謂是一日千里,如今我翻開雜志,看兩年前的電腦廣告,那些所謂高端配置的“天價”電腦放在今時今日竟然是再普通不過的了。電腦硬件的飛速提升使得網絡有了更好更寬廣的發(fā)展空間,網絡的能力在硬件性能的提升之上愈發(fā)神通廣大。而電視機,從顯像管到液晶再到數字,這些變革到后期可謂走的越來越艱難。液晶電視出現的時間很短,數字電視這一概念的過早出現搶了它不少風頭,但數字電視出現在十年之前,十年后的今天,我們仍然沒有把真正的數字信號電視給普及了。當初許多人家買的數字電視只能和其他的液晶電視一樣的使用,“數字”二字完全是擺設了。況且一臺數字電視和同樣價格的電腦相比較,總是讓人覺得似乎電腦的使用價值更大一些,因為有網絡的存在。
傳統(tǒng)的電視在越來越不受重視的情況下終于感到壓力倍增,試圖對網絡的市場入侵發(fā)起反擊,而網絡迅猛的發(fā)展勢頭也是不可阻擋,于是雙方在網絡電視及視頻這一塊戰(zhàn)場上狹路相逢,以優(yōu)酷、土豆、酷6等老牌視頻網站為首的網絡軍團和以中國網絡電視臺為首的電視軍團爆發(fā)了相當激烈的競爭。也許我這么說有些夸張,因為從表面上看來這兩方似乎是各走各路,其實則不然。因為無論是網絡視頻網站還是網絡電視臺或者傳統(tǒng)電視臺,其開辦的主要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盈利。近年來電視節(jié)目平均收視率不斷下滑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商家打廣告的重要依據就是收視率,網絡層出不窮的廣告形式這一大優(yōu)勢就把大批的客戶從傳統(tǒng)電視搶了過去。因為網站能根據終端客戶的不同而制作不同的內容,手機、PC、PAD用戶都將會根據它們功能的不同而各有所異,但傳統(tǒng)電視這一點是做不到的。在這一情況下中央臺和地方臺想辦法創(chuàng)建了網絡電視臺這一似乎是電視與網絡結合的產物。目前已經上線的多家網絡臺,內容主要為三塊,一是直播電視臺正在播出的節(jié)目;二是點播預先儲存在網絡臺服務器上的視頻節(jié)目,包括電影、電視劇等;三是類似于各視頻網站,用戶可以自行上傳分享的視頻。
但是如此同質化的網絡電視臺,欄目與母臺節(jié)目毫無差異,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定位,放到互聯網上能有多少點擊率?網絡電視的盈利模式無非是三種:一是Hulu的“正版+免費收看+廣告”,二是Youtube的“版權不定+免費收看+廣告”,三是“正版+收費與免費收看+廣告”,如中國目前惟一真正盈利的樂視網。任何產業(yè)的發(fā)展都需要清晰的盈利模式來支撐。地方網絡電視臺只有搞清楚自身定位,建立好的盈利模式,實現收入的多樣化,才能持續(xù)不斷地走下去。在這一點上網絡視頻網站雖然大部分還沒開始盈利,但它們已經注定要比現在這個狀況下的傳統(tǒng)電視走得更遠。
我們再從精神文化層面來說,我曾發(fā)現一個有趣的說法:在中國大陸,你打開電腦,就看到暗無天日的社會,官員腐敗,惡勢力橫行,民不聊生,弄得你緊張兮兮,甚至痛不欲生,仿佛馬上就要革命了;唯一能夠救你的只有電視,你一開電視機呢,柳暗花明又一村,領導人滿面春風,人民載歌載舞,幸福得一塌糊涂,和諧得一塌糊涂。仿佛你的子孫后代都已經躍躍欲試,準備開始慶祝建國100周年了。我不能肯定的說受眾更喜歡哪一種情況,至少大部分受眾都會覺得前者來的更真實一點,網絡這個平臺為受眾贏得了更多的話語權,使話語權不再受電視的壟斷而走向網絡中的平等。同時受眾可以通過網絡更好地行使監(jiān)督權,近年來的各種網絡事件如“郭美美炫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今日網絡對于信息的傳播,不像電視那樣是以一個傳播者為中心的單向線性傳播,在網絡中每人都可以在作為一個受眾的同時又擔任傳播者的角色。為了獲得最佳的傳播效果,以傳播者為中心的線性傳播研究為主的就框架必將讓位于以受眾為中心的交互式傳播新框架。
那么是否傳統(tǒng)電視就真的走到了窮途末路了?這個時候"三網融合”這一概念就該閃光了。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甚至它與08年才出現的云技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上W融合在最早提出的1999年就立刻被高層駁斥回去并規(guī)定信息產業(yè)與電視產業(yè)不得相互“攙和”。直到去年,政府又突然指出幾個城市來作為三網融合工程的試點。就像網絡電視是大勢所趨一樣,三網融合在未來是一條行得通的道路,電視和網絡在三網融合中不會像是一山不容二虎一樣矛盾重重,包括移動通信業(yè)也會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地發(fā)展下去。
(作者單位:德州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