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君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多次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指導方針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社會主義及精神文明建設理論對我國建設的重大意義與可行性。
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兩個方面,滲透在整個物質文明建設之中,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全黨和全國各族工人、農(nóng)民、知識分子和其它勞動者共同的長期任務。
1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的提出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多次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的問題。1979年9月29日,葉劍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次正式提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一概念。1980年2月12日,胡耀邦《在劇本創(chuàng)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告訴大家“十二大”將要修改的黨章要寫進“兩個文明一起抓”的方針。3月23日,他在“科協(xié)十二大”的講話中把“兩個文明”作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統(tǒng)一的根本目的提出來。同年12月20日召開中央工作會議,把精神文明建設列為重要議題進行了研究、討論。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關于建設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又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歸納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道路的十大要點之一,并第一次把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奮斗目標概括為建設“現(xiàn)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
1982年4月,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討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擊經(jīng)濟領域中嚴重犯罪活動的決定》的會議上,作了題為《堅決打擊經(jīng)濟犯罪活動》的講話,第一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必要保證”之一。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又把在全社會形成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學的生活方式,振奮起積極的、向上的、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
1986年9月28日,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這是我們黨作出的第一個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zhàn)略地位、根本任務和基本指導方針。但是限于當時改革開放剛開始不久,尚處于計劃經(jīng)濟體制條件下,因而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缺乏充分認識,對具體問題、具體做法還缺乏經(jīng)驗。
1996年10月10日,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這個決議具有更強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對十年前《決議》的深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2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的內(nèi)容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兩個文明”的內(nèi)涵及其相互關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zhàn)略地位、指導方針和原則、基本內(nèi)容和根本任務,以及加強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
2.1 “兩個文明”的內(nèi)涵及相互關系
2.1.1 “兩個文明”的內(nèi)涵
文明,即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這三個方面。物質文明是人類改造自然界的物質成果,表現(xiàn)為人類物質生產(chǎn)的進步和物質生活的改善。客觀世界改變的同時,人們的主觀世界也發(fā)生了變化,這就是精神世界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科學、教育、文化方面的發(fā)達和人們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包括教育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兩個基本方面。
2.1.2 “兩個文明”的相互關系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輔相成、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敖?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jīng)濟建設是基礎,只有搞好經(jīng)濟建設,才能搞好精神文明建設,才能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經(jīng)濟建設為精神建設提供物質基礎。反過來,精神文明建設又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兩大巨輪。能否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的戰(zhàn)略方針,關系到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
2.2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的戰(zhàn)略地位
1986年《決議》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布局是: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jīng)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并且使這幾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全黨同志必須從這個總體布局的角度,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zhàn)略地位?!?/p>
1996年《決議》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認識深化了兩個方面:一是突破了從社會一般結構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上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戰(zhàn)略地位的認識,然后從我國的宏觀環(huán)境進行思考。不僅從國內(nèi)情形進行思考,還從國際形勢進行思考。不僅從橫向進行思考,也從縱向進行思考。這一系列的變化也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進行的調整。二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面臨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著手,有很強的針對性。我國提出了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這樣一來就 很容易忽視精神文明建設?!稕Q議》要求不僅物質要極大發(fā)展,也要求精神極大發(fā)展。
這一系列的要求可以看出國家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視,并隨著國內(nèi)外形勢的變化而進行一系列調整。這一系列的認識成果,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zhàn)略地位。
2.3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的指導方針和原則
社會主義精神的指導方針主要包括以下幾層:
2.3.1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方針。我黨能成功建國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終堅持了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堅持讓我們進行了改革開放,國家走向了富裕。
2.3.2 “三個必須”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指導方針;十二屆三中全會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推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促進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精神文明建設?!笔筇岢龅摹耙粋€中心,兩個基本點”就是對“三個必須”的深化和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在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前提下不忘精神文明建設。
2.3.3 堅持“以立為本,重在建設”的方針;《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指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就要牢記歷史教訓,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各種矛盾,堅持對思想的問題采取討論的方法、說理的方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就是說,用教育和疏導的方法去解決;堅持一切著眼于建設,把注意力集中到團結人民、充分發(fā)揮人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精神上來,集中到滿足人民的文化和精神需要上來,集中到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上來,歸根到底,集中到促進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上來?!痹诟锩甏饕且云茷楸?,但在新形勢下主張以立為本。新形勢下雖然還有很多社會丑惡現(xiàn)象,但以立為本并不意味著不去鏟除丑惡現(xiàn)象,只是要在搞好黨和國家的制度改革下破,而不是無任何前提的破。
2.3.4 堅持“雙百”方針和批判地繼承與借鑒的方針;“雙百”方針即“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不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思想就會僵化,馬克思主義也會衰敗。在對本國文化繼承發(fā)揚之外,也應該對國外文化吸收和借鑒。在這個全球化的社會,對國外的文化和技術如果置之不理只會被社會淘汰。
2.3.5 堅持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相結合的原則;共產(chǎn)黨人和普通群眾在思想意識上有所差別,要求都一樣顯然不科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黨員應該起到先鋒模范作用,起到先進模范的作用。比如要求他們弘揚公而忘私、勇于獻身、必要時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的共產(chǎn)主義道德。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對他們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憲法規(guī)定的“五愛”社會主義國民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公共生活準則。
2.4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和根本任務
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決議》提出:“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兩個方面”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既是建設物質文明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群眾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條件。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思想道德建設包括思想建設和道德建設兩個反面。思想建設主要包括理論建設、理想建設、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教育、艱苦創(chuàng)業(yè)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道德建設主要包括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建設等。
3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意義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密切關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作和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3.1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進一步明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十四屆六中全會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戰(zhàn)略地位做出了“三個重要、兩個關系”的完整概括,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思想政治建設的重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方針原則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方針原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正確的解釋、貫徹執(zhí)行。如果沒有思想政治教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就會迷失方向,誤入歧途。
3.2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充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其中,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和核心。如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這其中包含了豐富的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內(nèi)容。
3.3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
思想政治教育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目標任務。在革命年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為階級斗爭和軍事斗爭服務;在改革開放以后,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經(jīng)濟建設上。
3.4 堅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可行性方針
3.4.1 搞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在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chǎn)黨對我國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指導要求。因此,黨要做到以下要求:
1)堅決貫徹兩個文明一起抓的戰(zhàn)略方針;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樣重視、一起落實。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加強領導能力,提高領導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使兩手抓的工作順利的進行。
2)搞好思想文化宣傳工作;想要讓人民群眾認可兩手抓的方針就得做好思想宣傳工作,讓他們從心里認可這一指導方針。這就要求黨組織一支高素質的宣傳思想文化教育隊伍,這樣有利于提高輿論宣傳的效率。
3)精神文明建設要從基層抓起;深入到基層進行思想政治工作,這樣思想政治工作會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最后,從嚴治黨。黨風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因此,搞好黨紀教育至關重要。黨做好榜樣作用就一定能把精神文明假設領導好。
3.4.2 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精神文明建設涉及的一個重要領域。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十分密切: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作和重要組成部分,離開了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就不存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施手段。要做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需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以下幾個重要領域:
1)加強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因為工人階級是國家的領導階級。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不僅影響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而且對整個社會的思想面貌產(chǎn)生巨大影響。
2)加強農(nóng)村思想政治教育;對農(nóng)民進行教育,必須遵循理論和實際密切結合的原則,針對他們的思想和生活狀況,把解決問題和農(nóng)民生活結合起來,采取自愿原則。要讓他們切實的感受到黨是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辦實事。
3)加強軍隊思想政治教育;軍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關系到人民軍隊的建設,而且直接關系到人民的穩(wěn)定,關系到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命運。
4)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要做好課程改革還要改變一些不科學的講授方式。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我國的健康、快速發(fā)展,我黨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行相應的調整。
(作者單位:廣州南洋理工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