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
會議發(fā)言,宜短宜實。好的發(fā)言,應該言簡意賅、辭約義豐,應該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十分鐘講完的事,如拖到半小時,說明這個發(fā)言肯定沒有抓住重點,或者虛話太多。
不過,有人偏偏認識不到這一點,只要逮著發(fā)言機會,就像在KTV搶到話筒,以為“此奇貨、可居也”,可著勁兒地絮叨。天南海北,穿靴戴帽,講重要性,講緊迫性,一嘴里張家長李家短、七十三八十四說個不停??蓱z旁邊聽的人,不敢效法宰予晝寢,只好讓神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心里只盼望有人挺身而出主持正義、當頭棒喝予以打斷。
有些人的發(fā)言雖然不長,但不得要領。邏輯混亂,觀點模糊,顛三倒四,橫七豎八,阿貓阿狗與家國情懷齊飛,牛溲馬勃共黃金珠玉一色。我曾親眼看見有位同志發(fā)言,講得滔滔不絕、大開大合,然而會后整理記錄,想找他的重點,那真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只覺得滿世界的陳芝麻爛谷子,全被他撿起來了。古人說“淘盡黃沙始見金”,而他老人家的發(fā)言,淘盡黃沙,也只有一地雞毛耳!
還有人發(fā)言,表述雖然清晰,但是比較繞,語義玄遠,“王顧左右而言他”,聽到底也不知他弦外之音指的是啥。我也曾見一位同志發(fā)言,開口便道:“我先講個故事。”然后從容不迫、娓娓道來,情節(jié)倒也精彩。幾分鐘后,故事講完,都以為他一定會揭示其中道理,但是他“忽然閉口立”。戰(zhàn)國時諸子游說王侯,都愛拿寓言說事兒,看來這位同志也頗得古風。不過,人家諸子講完寓言,末了總會亮明觀點,誰像他老人家那樣,要靠與會者潛心格物、頓悟原理!
以上幾種發(fā)言,實在不敢恭維。那么怎樣才能算做好發(fā)言呢?
我認識一位領導,有一回聽他的發(fā)言,一上來開宗明義,鮮明地亮出立場,然后步步為營,層層論證,有理有據(jù),無懈可擊。更難得是他遣詞造句,亦莊亦諧,十分鐘的講話,贏得全場大笑三四回、掌聲五六起。當年竺道生在虎丘山講經(jīng),據(jù)說頑石聽了都紛紛點頭,我想大約也不過這樣的效果吧。會后,我就問這位領導為啥這么有才、講得這么精彩?意思是要向他請教訣竅。他說其實也沒有什么訣竅,只因為會上討論的問題,恰恰是他多年來一直從事的工作。十年磨劍,早成專家,是非曲直,爛熟于胸,上會發(fā)言,肯定能征服聽眾、博取贊賞。
可見,好的發(fā)言,還是要有實踐的基礎、研究的基礎,有對建立于實際工作基礎之上的規(guī)律的把握。正所謂“說得好不如干得好”“干得好才能說得好”,這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呢!
責任編輯 / 金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