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時間坐下來跟孩子讀書,每天都太忙了?!?/p>
“孩子連兩分鐘都坐不住,我怎么樣才可以讓他安靜下來聽我讀書啊。”
“我家兩個孩子,相差三歲,我都不知道怎么給他們讀書了,想看的都不一樣。”
“孩子總是要搶走正在讀的繪本,翻頁速度像開飛機一樣快?!?/p>
周末回了一趟老家,做了一個“高質(zhì)量陪伴,教你如何讀懂孩子”的分享會,有大概100個家庭參加了活動。結(jié)束后有一些家庭來咨詢我,問了好多問題,其中有一部分便是關(guān)于閱讀方面的。
孩子讀寫閱讀的培養(yǎng),也是我非常重視的?;厮葸@5年多的親子陪伴時間,親子閱讀是我一直都很堅持的,因為我也一直認可這一個理念,享受閱讀的過程,可以幫助孩子持續(xù)地保持對學習、成長的渴望和熱情。
周末收到的講座提問,也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多思考,有些疑問看起來都是每個孩子單獨的情況,但是卻系統(tǒng)反映了一些共性疑問,所以想了想,還是要寫篇文章跟大家好好聊聊,希望可以跟大家談談我對于閱讀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孩子因什么而閱讀?
現(xiàn)在這個年代,提到閱讀,我們都知道很重要。但是如果問深一句,那閱讀的目的是什么呢?我們可能就只能停留在這點:閱讀是孩子學業(yè)和教育的基礎(chǔ),要想成績好,閱讀能力必不可少。
但是這不是閱讀的本質(zhì)。如果孩子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地為快樂而閱讀,才是讓孩子未來取得學業(yè)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對于每一個學齡前父母來說,如何能夠幫助孩子愛上閱讀,才是我們在0~6歲孩子培養(yǎng)期最關(guān)鍵的目標。
前段時間聽朋友抱怨過,自己家8、9歲的孩子不喜歡讀書,于是帶孩子去新華書店看書,但是孩子什么書都不愿意看、不愿意買,在家里連學校里安排的閱讀任務都做不完,擠牙膏一樣磨磨蹭蹭,所以她問我,怎么樣才可以讓孩子自覺去讀書。
我了解了一下朋友的情況,卻發(fā)現(xiàn)朋友家里幾乎不買書,孩子都已經(jīng)8、9歲了,但是出生后囤起來的書,竟還沒有一條手臂長。我很好奇地問,為什么不給孩子買書呢,朋友告訴我,“他都不喜歡看書,我買來有什么用?如果他喜歡看書,我砸鍋賣鐵都會給他買書?!?/p>
我當時跟朋友說,真的不要想當然,認為孩子就是不喜歡讀書,以此作為理由,不再為孩子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很多時候,為什么那么多小學生不想閱讀、不能好好學習、不愿意自覺學習,恰恰是因為小時候的成長經(jīng)歷中,孩子從來都沒有把閱讀與快樂聯(lián)系起來。
明明是家里沒有給到孩子足夠豐富的閱讀環(huán)境,從來沒有觸手可及的書本,沒有有效互動的討論氛圍,孩子又怎么會有更大的機會去愛上閱讀呢?如果我們在學齡前培養(yǎng)的重點,能夠放在讓孩子獲得閱讀的快樂上,幫助孩子逐漸開始愛上閱讀,我們才不至于本末倒置。
其實,當我們遇到這些問題,甚至可以什么技巧都先放一邊,什么方法都先忘記,只要牢記這一點:我希望孩子不管處在哪種情況下,都可以體會到閱讀的快樂。有了這個初心和念想,加上一點點技巧,快樂閱讀一定不成問題。
想跟大家分享兩點我與孩子們閱讀的體會,概括來說,就是抓住一切機會讓孩子走近閱讀的世界,以及在過程中幫助孩子連點成線,聚線成面。
抓住一切機會讓孩子讀兩頁紙
如果你問我,我們應該從什么時候開始給孩子讀書?答案當然是越早越好,不管是出生后的頭幾個星期,甚至孕期,當你拿起書本的那一刻,一切都是最好的開始。
對于低幼的孩子來說,建立閱讀習慣的確會有些困難,但是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如果我們能夠持續(xù)保持這個節(jié)奏,讓孩子從小意識到這個閱讀的紐帶,一旦它牢牢根植在家庭中的時候,他就會帶給孩子無比的喜悅、平靜和持續(xù)很久的共同興趣愛好。
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給孩子讀讀書,哪怕兩頁紙也可以的。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可以唱唱童謠,換尿布的時候可以講講故事,抱著他們的時候可以翻一本繪本,去外面踏青了回來是不是也可以看一本科普讀物?即便每天只有10分鐘可以跟孩子相處,把那個時間留給讀書。
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享受其中的樣子,我們可能會很開心并且受到鼓勵,但是如果孩子并不那么聽話,比如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家小寶就是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不受控制”:搶書過去快速翻頁、反復只想聽一本書、坐不住、想看的內(nèi)容跟哥哥不一樣所以抗議……
情況可能會讓我們挫敗,但是最關(guān)鍵的并不是我們?nèi)绾巍凹m正”孩子的表現(xiàn),而是我們是否還愿意,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堅持,抓緊一切機會給孩子讀書。
我當時不管小寶喜不喜歡看書,有空就拿一本書在他面前晃悠,“來吧,來吧,我們來看一本書?!薄巴?,這本書里講的,也是你很喜歡的小象呢,你要不要看看里面說了什么呢?”哪怕他每次只看5分鐘就走了,但是一天里可以有無數(shù)個5分鐘讓我堆起來湊,很多時候讀什么實際上并不是讓孩子產(chǎn)生興趣的理由,而是我們的表現(xiàn):
我們是否會眼神發(fā)光地邀請孩子進入閱讀的世界,我們是否會享受閱讀的過程,是否愿意不管如何,都讓孩子聽到我們讀書的聲音、唱童謠的喜悅、以及討論故事時的認真……這種舒適和安全感,都在我們的“言傳身教”中,這才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關(guān)鍵。
聽說讀寫從來都不分家
很多人會問我順序,到底要不要讓孩子認字,不是說學齡前“聽”重過“看”嗎,“聽說讀寫”到底先學什么,后學什么呢?我的答案是,這些順序一點都不重要,“聽說讀寫”,從來都不分家。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在每一次的親子閱讀中,把“聽說讀寫”融合在一起,這便是最好的引導策略了。
其實很多時候,學齡前的孩子就已經(jīng)能夠讀和寫了,但是他們的讀寫方式和成年人不一樣。所以現(xiàn)實中,我們經(jīng)常出現(xiàn)用成人對于書寫、閱讀的標準去評價孩子的讀寫能力,也根本察覺不出來,孩子是在進行讀寫活動,最終,反而錯過了很多重要的早期讀寫能力信號。
我家大寶3歲的時候,曾經(jīng)給我看過一幅作品,我拿到那幅作品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堆看不懂的線條。但是后來跟孩子一起“拆解”了這個圖的意思后,我們卻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正努力告訴我們一些完整的故事,里面有房子、有船、有線條、有故事,還有大雪。
可能很少人會把一幅涂鴉作品和文字聯(lián)系在一起,但那個時候,我們的孩子恰恰是在表達早期的讀寫作品。
我后來把孩子的早期讀寫能力信號,在“早期讀寫啟蒙”課程里分享出來,也收到了很多媽媽觀察到的孩子讀寫信號,比如這個媽媽就告訴我,她發(fā)現(xiàn)了孩子從來沒有告訴她的讀寫語言。
是的,在我們成人視角里,可能很容易就被忽略的讀寫語言,其實也在我們的生活中。
我在跟兩個孩子閱讀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討論很多閱讀之外的東西,比如讓孩子去注意看一些文字的有趣之處,“你看這本書是你喜歡的大象艾瑪?shù)墓适拢覀兛纯茨芊裨跁镎页龈嗟摹斶@個詞呢?!?/p>
再比如,我家孩子也經(jīng)常做圖文日記,寫一句話描述自己,并且畫一幅畫來闡釋這句話,讓孩子從小可以感受到文字和圖片之間的紐帶關(guān)系,很多時候,也會增加孩子對文字的想象力,對圖像的邏輯總結(jié)能力。
很多時候,成人能夠跟著自己的好奇心,去提出一些簡單的、好奇的問題,或者設計一些有趣的項目和活動,都可以幫助孩子連點成線,聚線成面。這些互動的過程,都會幫助孩子把聽、說、讀、寫融合在一起,成為他們在閱讀上的關(guān)鍵聯(lián)結(jié)。
我們小時候的學習,很多時候是一種教條化的教學方式。我們學習,是為了考試、為了學業(yè)、為了成人心中的功利性目的,但是能夠讓一個人堅持愛上學習的,往往都是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那份熱愛。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看書,很多人會問我為什么喜歡看書,可我腦海中浮現(xiàn)出來的,能夠留下記憶的情景,不外乎就是哥哥喜歡給我買書,讓我到處都可以找到有趣的書;媽媽喜歡跟我講故事,小時候天南地北、武俠小說,都是媽媽跟我分享的“大八卦”;老師喜歡看我的作文,無論寫的好不好,老師都會告訴我,她從我的文章里又獲得了什么樣新的認識。
這些所有積累起來的正向的鼓勵,當事人可能都已經(jīng)完全忘記了,但是對我來說,卻是受益一生的潛移默化。
很多時候啊,我們可能往往不知道,是因為什么給孩子種下了一顆種子,但是正因為我們可能老了之后會忘記,我們才更需要現(xiàn)在提高自己的意識,讓自己不管下意識或者無意識做什么的時候,這顆種子都是積極的、正向的,并且真的能夠幫助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