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有很多視頻和文章都在說“香椿(芽)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物質,簡單食用就會中毒、致癌,甚至已經(jīng)有很多人因其住院”。
觀其言論,不由得讓人感到驚慌。諸多愛香椿人士紛紛表示,“難不成我這些年一直愛錯了你?你帶給我的美味背后竟隱藏著巨大的‘隱患?”
那么,香椿是什么?到底含不含亞硝酸鹽物質?食用會不會致癌?下面,我們就來揭開謠言迷霧,放心食“椿”!
香椿又名香椿芽、香樁頭、大紅椿樹、椿天等,在安徽地區(qū)也有叫春苗。根有二層皮,又稱椿白皮,原產(chǎn)于中國,分布于長江南北的廣泛地區(qū),為楝科。落葉喬木,雌雄異株,葉呈偶數(shù)羽狀復葉,圓錐花序,兩性花白色,果實是橢圓形蒴果,翅狀種子,種子可以繁殖。樹體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園林綠化的優(yōu)選樹種。古代稱香椿為椿,稱臭椿為樗。
中國人食用香椿久已成習,漢代就遍布大江南北。椿芽營養(yǎng)豐富,并具有食療作用,主治外感風寒、風濕痹痛、胃痛、痢疾等。
是的,香椿當中的確含有一定量的亞硝酸鹽物質。但是!含有≠致癌!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另外還有一些亞硝酸鹽物質是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吸收土壤當中的氮元素(N)轉化形成的。所以,大部分蔬菜都會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物質,只是含量或多或少,大不相同。
也就是說,香椿中含有硝酸鹽、亞硝酸鹽很正常,其他像芹菜、油麥菜、菠菜等大家常吃的蔬菜中同樣含有,并不需要大驚小怪。
而對于亞硝酸鹽,你還需要了解的有:一是亞硝酸鹽的確具有一定的毒性(沒有您想的大),但是通常靠吃一些含有它的食品并不會引起中毒;二是亞硝酸鹽進入身體后會和蛋白質的分解產(chǎn)物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反應生成亞硝胺類物質,而“亞硝胺”是已經(jīng)被確定的致癌物。
對于香椿來說,發(fā)芽期香椿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是處于最低狀態(tài)的,隨著時間增加,亞硝酸鹽物質的含量才會逐漸升高,而日常生活中我們食用最多的恰恰是“香椿芽”。
在2002年,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世衛(wèi)組織食品添加劑聯(lián)合專家委員會(JECFA)就評估出了亞硝酸鹽的每日允許攝入量,該數(shù)值定為0.07毫克/千克(以亞硝酸根離子計算)。值得注意的是,亞硝酸鹽在體內的代謝比較快,只要攝入不超標,對于身體的影響并不大。在這之后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制定的亞硝酸鹽每日允許攝入量是0.13毫克/千克體重。
由于香椿在整個生長周期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變化大約在1.475~2.778微克/克之間,因此拿一個體重為60千克的成年人舉例,如果想吃香椿吃到亞硝酸鹽中毒,至少需要吃1.6千克左右的香椿,根本不能實現(xiàn)。
所以,吃香椿容易導致亞硝酸鹽超標、導致中毒、致癌的理論純屬謠言,并不可輕信。
選擇嫩芽食用:因為發(fā)芽期的香椿亞硝酸鹽含量相對最低。
烹飪之前必須焯水:建議大家用沸水焯燙1分鐘以上,這樣可以去除一大部分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物質。
焯水后冷凍也很靠譜:如果一次吃不完,可以將香椿焯水后瀝干水分,攤涼后用保鮮袋密封放入冰箱冷凍,建議半個月內吃完。
腌香椿可以吃,但請您腌透:建議您先將香椿焯水之后再腌制3周以上方可食用,降低亞硝酸鹽的含量。
總之,揭開迷霧看真相,吃香椿并不會致癌,其亞硝酸鹽的含量也并沒有傳說中的那樣“巨量”。正確挑選香椿、靠譜經(jīng)過焯水、腌制達到時間、安全享受美味。(編輯/任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