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閭
位于四川成都的武侯祠,原本是蜀漢先主劉備的祠廟,始建于公元223年。它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廟。里面有劉備的惠陵,門樓之上高懸著“漢昭烈廟”四個金字匾額;而為紀念諸葛亮所修建的孔明殿,僅是整個祠廟里的一座建筑。按照中國封建傳統(tǒng)的綱常倫理“君為臣綱”的政治邏輯,自當一切以君王為依歸,驗之以歷朝歷代的帝王祠廟,更是絕對沒有臣子與帝王平起平坐、分庭抗禮的現(xiàn)象,否則,便是“大逆不道”。即便是奇功蓋世的開國元勛,也只能作為帝王的配祀,屈居一側(cè),這就是莫大的榮耀與恩典了。唯獨成都的武侯祠,獨一無二,成了例外。
那么,這種情況是怎么形成的呢?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先自民間開始,由于諸葛亮影響大,無人不知,有口皆碑,千百年來,當?shù)孛癖娀蛲鈦淼挠慰停还荛T額上書寫什么“漢昭烈廟”,更不顧及什么“君尊臣卑”的封建禮儀和這座祠廟本來的屬性,眾口一詞地全都以“武侯祠”稱之。最后,習(xí)慣成了自然,官方想改也沒有辦法,也就“順水推舟”了。這倒有力地證明了“金碑銀碑不如民眾口碑”這句民諺的真理性。
鄒魯?shù)脑娋褪菑奈浜铎襞c昭烈廟混同在一起這一特異現(xiàn)象中,引發(fā)出一個如何看待名位與勛業(yè)的普遍性問題,并做出了客觀、準確的回答。
詩中的“由來名位輸勛業(yè)”,提出了一個歷史人物評價標準的問題。古往今來,評說為政者不外三個層面:一是名位,包括職級、地位、名分,亦即所謂“功名”,這應(yīng)屬于淺表層次;二是勛業(yè),泛指勛勞、功業(yè)、建樹、奉獻,這就深入一層了;而在中華文化傳統(tǒng)中,功業(yè)、貢獻之外,評價歷史人物,還要看其人的思想、品格、德行、風(fēng)范,這就進入了道德倫理、價值判斷的深層次。就諸葛武侯來說,盡管名位居于劉備之下,但由于他同時占據(jù)了后面兩點,特別是忠于國家、熱愛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完美人格,獲得了千秋萬世人民的崇高敬仰與衷心愛戴。這樣,“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就完全可以理解,甚至成為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