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勛燦
摘要:高層建筑是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單層廠房、倉庫和其他民用建筑。(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14(2018年版))。高層建筑由于應力增加,設備和裝修水平必須提高,施工難度增大。本文擬從裝配式大板剪力墻結構,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應用進行淺析。
關鍵詞:構件類型;節(jié)點構造;施工工藝;發(fā)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U97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9)06—0084—02
1 構件類型
1.1 內墻板
內墻板包括內橫墻和內縱墻,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構件,均為整間大型墻板,厚度一般為180mm,采用普通混凝土,其強度等級符合設計要求。
1.2 外墻板
高層裝配式大板建筑的外墻板,既是承重構件,又要能滿足隔熱、保溫、防止雨水滲透等維護功能的要求,并應起到立面裝飾的作用,因此構件復雜,一般采用由結構層、保溫隔熱層和面層組合而成的復合外墻板。
1.3 大樓板
大樓板常為整間大型實心板,厚度一般為110mm。根據平面組合,其支承方式與配筋可分為雙向預應力板、單向預應力板,單向非預應力板和帶懸挑陽臺的非預應力板。
2 節(jié)點構造
高層裝配式大板建筑的結構整體性,主要是靠預制構件間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的整體連接來實現(xiàn)。外墻節(jié)點除了要保證結構的整體連接外,還要做好板縫防水和保溫、隔熱的處理。因此,高層裝配式大板建筑的節(jié)點構造,是確保建筑物功能的關鍵。
為了增強高層裝配式大板建筑的整體性及抗剪能力,內、外墻板兩側面及大樓板四周均設有銷縫合預留鋼筋套環(huán)及預留鋼筋。墻板之間交接處底部位置,設有局部放大截面現(xiàn)澆混凝土節(jié)點。墻板頂部,除留有樓板支承面外,還設有鋼筋混凝土圈梁。內、外墻板底部,設有局部放大截面的現(xiàn)澆混凝土節(jié)點,其中預留主筋與下層墻板的吊環(huán)鋼筋焊接在一起,形成具有抗水平推力的剪力塊。
3 施工工藝
3.1 施工準備
高層裝配式大板建筑結構施工是以塔式起重機為中心,在塔臂工作半徑范圍內,組織多工種流水作業(yè)的機械化施工過程。由于建筑物的構、配件全部采用了裝配式,所以它與全現(xiàn)澆結構、現(xiàn)澆與預制相結合結構具有明顯的不同特點,即結構施工工序明確,吊次比較均衡,一般采用的流水作業(yè)方式是工序流水而不是通常在建筑施工中采用的區(qū)域流水,作業(yè)施工節(jié)奏快而緊湊,構件必須配套保證正常供應,因此,高層裝配式大板建筑結構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除了一般要求外,有其突出的重點,一方面要合理地選用和布置吊裝機械,另一面,合理進行施工現(xiàn)場的平面布置。
3.2 施工要點
3.2.1 安裝方法
高層裝配式大板建筑的結構安裝施工,一般采用儲存吊裝法,分兩班施工。白班按工藝流程進行結構安裝施工;夜班按計劃要求進行墻板等構件進場卸板儲存工作及提升安全網等作業(yè)。
結構安裝采用逐間封閉法施工,即以每一結構間為單元,先吊裝內墻板,然后吊裝外墻板。每一樓層的安裝作業(yè)從標準間開始。標準間的設置,一般板式建筑選擇在擬建建筑物中部靠樓梯(電梯)的房間。塔式建筑則視具體情況而定。
3.2.2 墻板安裝
每層結構在找平放線后即可進行墻板構件安裝工作。一般施工順序為:操作平臺就位。構件吊裝前,先將操作平臺吊放在標準間位置。當墻板就位后,用墻板固定器固定。
鋪灰、起吊,就位,校正和塞灰。墻板就位時,應對準墻板邊線盡量做到一次就位,以減少撬動。如誤差較大時,應將墻板重新起吊調整,尤其是外墻板,嚴禁用撬棍調整就位位置,以免破壞構造防水線角。
3.2.3 結構節(jié)點施工
高層裝配式大板建筑的結構節(jié)點,是確保建筑物整體性的關鍵。每層樓板安裝完畢后,即可進行該層的節(jié)點施工,包括節(jié)點鋼筋焊接、支設節(jié)點現(xiàn)澆混凝土模板、澆筑節(jié)點混凝土、拆模等工序。
3.2.4 外墻節(jié)點防水施工
外墻板之間形成的板縫節(jié)點是高層裝配式大板建筑防水抗?jié)B、保溫隔熱的關鍵部位,直接影響著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防水處理不好,將嚴重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外墻節(jié)點防水主要由三類方案,構造防水方案,材料防水方案和綜合防水方案。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工廠化生產的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為主,通過現(xiàn)場裝配的方式設計建造的混凝土結構類房屋建筑。一般分為全裝配建筑和部分裝配建筑兩大類。該建筑物的特點是,施工速度快,利于冬期施工,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減少了物料損耗。
目前,我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處于發(fā)展初期,設計、施工、構件生產、思想觀念等方面都在從現(xiàn)澆向預制裝配轉型。這一時期宜以少量工程為樣板,以嚴格技術要求進行控制,實行樣板先行再大量推廣。應關注新型結構體系帶來的外墻拼縫滲水、填縫材料耐久性、疊合板板底裂縫等非結構安全問題,總結經驗,解決新體系下的質量常見問題。
據有關指導方案提出,提升裝配施工水平。引導企業(yè)研發(fā)應用與裝配式施工相適應的技術、設備和機具,提高部品部件的裝配施工連接質量和建筑安全性能。鼓勵企業(yè)創(chuàng)新施工組織方式,推行綠色施工,應用結構工程與分部分項工程協(xié)同施工新模式。支持施工企業(yè)總結編制施工工法,提高裝配施工技能,實現(xiàn)技術工藝、組織管理、技能隊伍的轉變,打造一批具有較高裝配施工技術水平的骨干企業(yè)。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預制構件在設計方面,遵循受力合理、連接可靠、施工方便、少規(guī)格、多組合原則。在滿足不同地域對不同戶型的需求的同時,建筑結構設計盡量通用化、模塊化、規(guī)范化,以便實現(xiàn)構件制作的通用化。
板材建筑可以減輕結構重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大建筑的使用面積和防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內墻板多為鋼筋混凝土的實心板或空心板;外墻板多為帶有保溫層的鋼筋混凝土復合板,也可用輕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帶有外飾面的墻板。建筑內的設備常采用集中的室內管道配件或盒式衛(wèi)生間等,以提高裝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關鍵問題是節(jié)點設計。在防水構造上要妥善解決外墻板接縫的防水,以及樓縫、角部的熱工處理等問題。大板建筑的主要缺點是對建筑物造型和布局有較大的制約性。
因本人學識淺薄,請同行專家學者,不吝指教。
參考文獻:
[1]高層建筑施工,朱勇年主編,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