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
按套路來說,詩人少年時多寫“歌樓上,紅燭昏羅帳”,中年則寫“客舟中,斷雁叫西風”;老年又變成“僧廬下,聽雨到天明”。但李白是個例外,他的詩只有少年氣。
唐朝詩人各有絕招也各有短板,只有李白屬于全能型天才,無論古體詩還是律詩、絕句,都寫過超一流的作品。他的封神之路大概從長安開始,這時他三十來歲,把《蜀道難》亮出來后,賀知章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稱他為“謫仙人”,算是正式加V。
李白寫《將進酒》時已35歲,但隨便摘幾句都能讀出一股極其充沛的元氣,堪稱天賦淋漓。
很多人還是不服,懷疑后世對李白過度神化,畢竟唐朝詩人誰還沒一兩首代表作?但同等命題、同等素材、同等立意,李白的詩明顯高出同行幾個檔次?!盎⒖刹?,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于其間。箜篌所悲竟不還?!边@雄渾氣勢,誰與爭鋒,哪像是五十多歲的人寫的?
李白也曾渴求功名,但不屑走科舉之路,自信能破格而出,一鳴驚人,于是選擇“干謁”之途,也就是奔走于皇親國戚間,以詩文毛遂自薦,企圖遇到伯樂帶他登上天子堂,大展宏圖。此前,他雖名滿天下,但最多是個散人。別人再欣賞他的才華,也只是請吃喝玩樂,再送點盤纏而已。政治上,他始終沒有作為。直到42歲,他終于奉召進京,興奮地寫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按說這時李白應該沉穩(wěn)圓融了,但寫出來的詩還是狂氣側漏,不減當年。
而這個年齡段的其他詩人,白居易寫的是“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xiāng)。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王維寫的是“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杜甫寫的是“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完全是中老年人的語氣。
有人說杜甫的詩之所以暮氣沉沉,是因為傷心事多。其實李白的傷心事一點也不少。
很多人讀“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以為李白肯定富得流油、風光得要命,卻不知他也有落魄的時候。他有個朋友不幸去世,沒人管喪事,他想安葬朋友,但一文錢都沒有,只能靠乞討給朋友買棺材。
在朝堂上,李白也風光過,但始終沒個正式官職。他狂傲不羈,皇帝的容忍十分有限,最終賜金放還。但這些挫折并沒磨損李白的少年氣,他仍狂得上天入地。
李白非常愛惜自己的劍客身份,將此視為一種榮耀。他流傳下來的詩一共九百多首,其中“劍”作為意象出現(xiàn)了107次,分布在106首中。在歷史記載中,他的劍術也算不錯,自稱“十五學劍術,遍干諸侯”,并說自己“少年學劍術,凌轢白猿公”。白猿公是先秦時期的劍術宗師,李白都不放在眼里,顯然有吹牛的嫌疑。但他至少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寫《俠客行》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時,李白25歲;寫《白馬篇》的“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時,李白31歲。都像一個少年在豪邁抒情,這個少年還總喜歡耍劍。
安史之亂后,李白被流放夜郎。公元759年,李白西行至巫山時得到赦免的消息,立刻趕往湖北荊州。路上,他忍不住作詩:“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焙纹滹h逸靈動,就像一個小伙要趕去會初戀女友。這時李白已58歲,但在他的詩里完全感覺不到蒼老,讀出的永遠是一股撲面而來的少年氣。他活了61歲,卻好像永遠18歲。這樣的天賦,已不能僅用才華來衡量。當你覺得自己老了,就去讀讀李白,洗去一身暮氣,召回豪氣、俠氣、書生意氣,橫刀立馬,詩酒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