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國家要求工業(yè)污水處理外排總氮指標(biāo)為≦40mg/L,因此前期污水處理中沒有針對總氮要求的須進行工藝改良。本文根據(jù)新疆天利集團污水場運行情況,在進行工藝改進后,即前置反硝化技術(shù),對反硝化實際脫氮效果進行總結(jié),以及對際操作中影響脫氮效果的因素進行分析,通過脫氮有關(guān)理論,結(jié)合實際操作,得出如何將脫氮效果達到最佳。
關(guān)鍵詞:反硝化;生物濾池;總氮;污水處理;脫氮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9.023
新疆天利集團污水場原有工藝為法,為降低總氮,在厭氧池和缺氧池之間再加一反硝化生物濾池。并將傳統(tǒng)活性污泥池末端的硝化液回流到反硝化生物濾池。本文通過實際操作,簡述了前置反硝化對污水中總氮、有機物及懸浮物的處理效果,討論碳源、pH值、溫度、回流比、來水流量及水中有毒物質(zhì)等因素對前置反硝化脫氮效果的影響。并提出目前運行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有怎樣好的發(fā)展,為相關(guān)理論研究以及污水場實際運行提供參考依據(jù)。
1 前置反硝化流程介紹
本工藝流程為廢水先進入?yún)捬醭?,對廢水進行水解,酸化,也進行氨化,再進入新加的反硝化生物濾池,后流入缺氧池,最后進入活性污泥池,廢水中的含氮有機物被微生物迅速氨化為氨氮,進而氨氮被亞硝化細菌,硝化細菌分解轉(zhuǎn)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而活性污泥池末端出水一部分回流到反硝化池。在反硝化池中,該部分廢水中的硝酸鹽,即硝化液,在反硝化細菌作用下,被分解為氮氣和氧化氮氣體而逸出水體被去除。至此,完成生物脫氮[1]。
2 前置反硝化對污染物的處理效果
2.1 對總氮的處理效果
污水中的含氮物主要有: 有機氮、亞硝酸氮、氨氮及硝態(tài)氮,它們的總和稱為總氮( TN) 。水中各態(tài)氮通過前置反硝化都能得到良好的處理。通過近兩年的運行情況,上游來水進生化系統(tǒng) TN平均為160mg/L,而生化末端出水約為60mg/L。明顯超出國家要求。而通過前置反硝化,近一年半的化驗分析數(shù)據(jù)為反硝化池TN為15mg/L左右,而外排出水TN為6mg/L。大大的降低了TN,達到國家要求排放值。說明前置反硝化對于脫氮有明顯作用。
2.2 對有機物及懸浮物的去除
前置反硝化池內(nèi)有填料,因此有著較強的截留過濾能力,且填料表面上附著的生物膜具有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能夠很好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及懸浮物。在原來工藝中,外排出水COD約為55mg/L,且不定時大于60mg/L。出水不達標(biāo),是一件頭疼的事。為此下了很大功夫,常常調(diào)節(jié)回流比,降低負荷,給微生物添加營養(yǎng)鹽等,花費巨大,操作頻繁且效果不明顯。而有了反硝化池,近一年半的外排出水COD為28mg/L左右。說明前置反硝化,它不僅能脫氮而且能去除污水中的部分有機物,為后面活性污泥全面去除有機物提供幫助。
3 討論不同因素對反硝化脫氮效果的影響
3.1 碳源對反硝化脫氮的影響
新疆天利集團污水場由于只是進行硝化液回流至反硝化池,硝化液中主要為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因此反硝化池中缺少微生物所需的碳源。目前,國內(nèi)外常把液態(tài)碳源( 如甲醇、乙醇) 以及可降解聚合物的同體碳源( 如纖維素、淀粉) 作為反硝化脫氮的外加碳源。前者對污水的處理效果較好,但投入成本較多。后者的成本較低,但會造成部分的后續(xù)處理問題。 本工藝采用投加甲醇為碳源,為微生物補充所需營養(yǎng)。在實際運行中,發(fā)現(xiàn)并不是甲醇投加的越多,處理效果就越好。相反,若投加過多,會影響總排COD值。根據(jù)理論[2],即碳氮比為13.5,此時對總氮和COD去除效果最佳。本污水場,處理污水量為90m3/h,回流比為110%,甲醇投加為20m3/h為最佳。
3.2 pH對反硝化脫氮的影響
趙樑等[3]探究了pH值與反硝化生物濾池中硝態(tài)氨處理效果的關(guān)系,結(jié)果表明: 控制 pH= 8,DNBF 對污水中硝態(tài)氮的處理能力最強,且去除率高達99.4% 。因此反硝化池中pH須保持微堿性。若控制不當(dāng),會影響反硝化細菌的生長速率和反硝化酶的活性。由于反硝化反應(yīng)時會產(chǎn)生堿度,這對于緩解廢水pH值變化有幫助,會補充部分堿度。因此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反硝化池pH變化較少,基本維持在7~8左右。只是偶爾的波動。(上游因酸泵漏而將大量硫酸流入污水中,導(dǎo)致pH降低)。
3.3 溫度對反硝化脫氮的影響
反硝化適宜的溫度為15~30℃,若超此范圍,反硝化菌的增長速率及代謝能力便會迅速減弱,反硝化效率也會隨之下降。張業(yè)建對前置反硝化生物濾池系統(tǒng)研究發(fā)現(xiàn),18~24℃時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活性較高,總氮去除率可達到90%,溫度過低時,胞外水解酶活性受限,總氮去除率下降[4]。
在實際操作中,天利集團污水場位于新疆,夏天溫度高,污水溫度常常高于30℃,有時甚至高于35℃,此時反硝化池出水總氮會上升至30mg/L,外排總氮也上升至15mg/L。因此不得不給來水降溫,使反硝化池溫度降低28℃左右。而到冬天,氣溫又很低,剛開始還沒調(diào)整溫度時,數(shù)據(jù)表明,每年到11月份,剛開始反硝化池和外排總氮都會上升。我們又必須給來水升溫,使保持在25℃左右。這樣才能保持對總氮去除的穩(wěn)定。
3.4 回流比對反硝化脫氮的影響
馬秋瑩等[5]采用了前置反硝化生物濾池,研究了回流比與 TN 的處理能力的關(guān)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回流比從 50%升至100%,去除效果不斷上升; 從100%升至150% ,去除效果開始下降。表明了回流比為 100% 時,反硝化對TN的處理能力最強且運行費用較低,平均去除率為 86.45% 。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會根據(jù)來水流量進行調(diào)整回流比,使之達到100%,實際中要考慮水力損失,因此回流比控制在為110%,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脫氮效果良好。
3.5 其他因素對反硝化脫氮的影響
除上述因素外,來水流量,來水中的有毒物質(zhì)對脫氮也有一定影響。如來水流量過小,反硝化細菌所需營養(yǎng)達不到要求,脫氮效果就會大大下降。而來水流量過大,在反硝化池停留時間就會縮短,來水與反硝化菌接觸時間短,無法充分結(jié)合,造成總氮去除率下降;此外,來水流量過大,加劇了對生物膜的沖刷,生物膜變薄,生物量流失,反硝化需要的缺氧環(huán)境減少,反硝化受到影響,TN 去除率也會下降。根據(jù)實際運行情況,反硝化池為2座容積為1140m3,來水流量控制在85~95m3/h,運行效果為最佳。
而來水中有毒物質(zhì)也會影響脫氮的正常運行,若水質(zhì)有問題,須進行調(diào)節(jié)處理,使之達到要求,一般有毒物質(zhì)是重金屬離子和某些陰離子。
4 總結(jié)相關(guān)因素對脫氮效果的影響
天利集團污水場處理能力最大為200m3/h,而實際為70~150m3/h,上游來水主要特點為含油,含萘,低聚物,烴類,DMF等。這些物質(zhì)很難被微生物降解,且含有一定的毒性。通過實踐總結(jié),結(jié)合相關(guān)理論文獻,得出:碳氮比為13.5,pH在7~8左右,溫度在25~28℃,回流比保持在100~110%,處理水量控制在85~95m3/h,則脫氮效果目前為最佳,反硝化池出水TN為15mg/L左右,外排TN為6mg/L。
5 現(xiàn)在運行存在的問題及未來展望
目前,前置反硝化生物濾池只運行了一年半,操作中還存在些問題,如懸浮物較多,雖然比之前下降了一些,但出水仍然很高。而以投加甲醇為碳源,成本較高,且甲醇有毒易燃易爆,操作過程存在隱患。此外,反硝化池中填料材質(zhì)為聚丙烯,雖然易于掛膜,比表面積大,但很容易被來水沖擊,經(jīng)常被打爛,隨出水流出。
對于前置反硝化脫氮,效果明顯。但仍然還有更進一步的效果。對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努力探討追尋,爭取將TN降的更低。對于出水懸浮物較高,需要努力解決。而投加甲醇為碳源,我想可以用二沉池中剩余污泥來補充,以此來降低甲醇用量,甚至取代甲醇,這都是有可能的。對于反硝化池中的填料,目前易破損,將來是否可以制造出質(zhì)量效果更好的填料,這也值得期待。
參考文獻:
[1]張劍鋒.活性污泥法工藝控制[M].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03):
187-189.
[2]Konstantinos K A,Vasiliadou I A,Tekerlekopoulou A G,et al.Effect of C/N ratio and support material on heter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of potable water in bio-filters usingsugar as carbon source[J].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Biodegradation,2016(111):62-73.
[3]趙樑,倪偉敏,賈秀英等.初始 pH 值對廢水反硝化脫氮的影響[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xué),2014.
[4]張業(yè)健,葉海仁,鄭向勇等.溫度對A/O生物濾池運行效果影響的試驗研究[C].武漢:2011年環(huán)境污染與大眾健康學(xué)術(shù)會議,2011.
[5]馬秋瑩,李東,封莉等.前置反硝化生物濾池深度脫氮效能與影響因素[J].環(huán)境工程學(xué)報,2017,11(09):4932-4936.
作者簡介:張凱(1989-),男,陜西銅川人,本科,污水場班長,研究方向:污水處理,主要從事污水場的工藝、設(shè)備管理、以及一些污水提標(biāo)改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