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可可
在青島市博物館,兩座北魏大佛靜立在一樓大廳中央最顯著的位置,是青島市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每尊佛像重約30噸,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1928年,日軍曾試圖偷運出國,最終未能得逞,棄置在淄河店車站,任其自生自滅,直到1930年四方機廠將造像運至青島保護。2000年后,兩座大佛終于安家于青島市博物館新館內(nèi),從此不再顛沛流離。
仰面視佛,見頭做高髻,面型瘦削,大耳下垂過于常人,深目高鼻,眉宇間有白毫相,“白毫相”是如來的三十二相之一,傳說其眉間“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轉,如日正中,放之有光”。雙佛面含迷之微笑,赤足立于蓮花座上,蓮花瓣下置四方形須彌座,座的前后都刻有許多小佛像。大佛右手前伸,手心向外,雕刻的技法嫻熟。它們的衣紋細致柔和,衣紋的斷面呈“V”字形,神態(tài)栩栩如生。因身高一丈八尺 (約今6米),這雙佛又俗稱“丈八佛”。
兩佛造型除手姿和底座不同外其余基本相同。他們神態(tài)寧靜,身姿飄逸,高貴典雅,充分體現(xiàn)出北魏后期佛造像雕刻追求神韻與風雅的藝術特征。從保存情況看,據(jù)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宿白教授鑒定,作為我國博物館室內(nèi)陳列古代石造像,它也是唯一保存完整、體量最大的“兩佛并立”式北魏圓雕造像,已十分罕見。兩佛對研究北魏時期國家的社會政治、宗教和石雕藝術史以及山東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佛家的三寶為佛經(jīng)、佛像和僧侶。佛教自漢代傳入我國以來,經(jīng)魏、晉、南北朝至隋唐幾百年間,全國各地大興佛寺,雕塑佛像蔚然成風。佛像是修業(yè)的僧侶根據(jù)佛經(jīng)所制作的禮拜對象,那么佛像的具體高度是多少呢?
佛教傳入我國后,一般認為作為佛的高度是一丈六尺,稱“丈六金身”,我國有確切記載建造大佛的時代自東晉時期開始,開始時多為木雕或青銅鑄造,造像高度以丈六為主,也有丈四和丈八的造像。青島市博物館藏大佛自銘為“丈八”佛。
北魏中晚期流行一種被稱作“兩佛并坐”的造像模式,有的是在一個佛龕中兩佛呈“八”字形對坐,有的以金銅造像的形式呈“一”字形并坐,有學者統(tǒng)計僅云岡石窟就有385個“兩佛并坐”的佛龕。這種造像模式的流行同時具有深刻的社會政治原因,孝文帝在延興元年(471)即位時只有5歲,其祖母馮氏把持朝政長達二十年,直至太和十四年(490)馮氏去世,當時文明太皇太后馮氏與孝文帝拓跋宏并稱為“二圣”。顯而易見,北魏中期以后流行的釋迦多寶“兩佛并坐”是文明太皇太后與孝文帝“二圣”當政皇權政治的反映,北魏末期的“兩佛并立”是釋迦多寶“兩佛并坐”形式的繼承和演變。從青島博物館石佛像的特點考證,兩尊大佛的建造年代應在北魏的景明、正始之后至北齊、北周之前,因為從佛像身上,可以明顯地看出北魏孝文帝漢化政策實施后反映到佛教雕塑藝術上的風格。
佛像原本應該有四尊,這兩尊石造像與另兩尊北齊石菩薩造像原安放于山東臨淄龍泉寺內(nèi),據(jù)《臨淄縣志》記載:“龍泉寺在龍池村西北淄水岸上,尚有石佛四,各高丈八尺”?!杜R淄縣志?金石志》記載曾有荷蘭人欲購石佛而不可得。根據(jù)1962年青島市博物館實地調查的資料,龍泉寺遺址面積大概有四五十畝,兩尊丈八石佛原在大殿內(nèi),居中面南并立,兩尊菩薩在雙丈八佛的南側,坐東面西而立,菩薩頭早已掉下,一個曾用作地界。
1928年5月1日,國民革命軍北伐進入濟南,日本為了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進而侵略山東。日軍出兵濟南,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五三慘案”,強行占領濟南和膠濟鐵路兩側20華里的地區(qū)。龍泉寺正好位于所謂的膠濟鐵路20里以內(nèi)。日本人于1928年7月15日劫取石佛和石碑,運至淄河店火車站,準備運往青島后從海路運至日本。7月24日上海的《申報》報道說:“......臨淄縣龍池地方,有石佛兩個(應是四個),成化碑一座,碎碑一方,在數(shù)年前曾有中國敗類,擬將佛碑等以三萬元之代價售予日本人,為地方人士聞知,出而干涉,故未成交,此次日本占據(jù)濟南及膠濟路沿線以迄青島,龍池適在日本人所謂之二十里以內(nèi),某日人垂涎龍池之古佛碑等已久,乃于本月十五日,率人將佛碑一并劫取,運至淄河店車站,預備運往日本……”
“五三”慘案發(fā)生之后,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風起云涌,日本侵略者迫于形勢,未敢將這批文物盜走,只掠走了兩件菩薩頭像。1929年3月29日,南京政府與日本簽訂“濟案協(xié)定”,約定日軍兩個月內(nèi)撤離,3月31日國民政府接收濟南和膠濟鐵路,石佛和石碑等文物留在了淄河店火車站。1930年由原青島市鐵路局局長、青島四方機廠原廠長欒寶德派專車將其運至青島,安放于當時的四方公園內(nèi),以后由于四方機廠廠址不斷擴大,就把這批文物圈進廠里了。據(jù)欒先生回憶,這批珍貴文物被發(fā)現(xiàn)時只是用草繩纏裹,無人管理,一直躺臥在淄河店車站任由風吹雨蝕。1930年,欒先生親自調撥專列將這批石造像和石碑從淄河店車站運至青島。
1977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決定,將四尊石造像和兩座石碑遷至青島市博物館院內(nèi)供國內(nèi)外廣大游客觀賞。于是,1979年7月,石佛像被運至原青島市博物館院內(nèi)保護,并作為“鎮(zhèn)館之寶”展出。2000年東部新館正式開放,歷經(jīng)風雨滄桑1500年的丈八佛終于得以在室內(nèi)保護并展出。目前,作為我國博物館室內(nèi)陳列古代石造像,“雙丈八佛”可為體量最大,且同殿兩佛并立,皆為北魏圓雕,為歷史所僅存。
黃金昂貴,銅料可以制造錢幣、武器和其他器物,所以南北朝的金銅大立佛沒有一件保存到現(xiàn)在。而青島市博物館藏雙丈八石佛能存留至今,使我們得以窺見北朝佛教的興盛和高超的造像藝術,實屬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