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平
戊戌盛夏時節(jié),老同學王振德從海口寄來一部他的新作———長篇報告文學《耕海:海南漁民與更路簿的故事》。作者對“耕?!边@一書名有自己的詮釋:“自古以來,在廣袤的中國海,漁民們以海為祖田,于浪濤中刨食,耕海牧魚?!薄稗r(nóng)民耕地,漁民耕?!恋厥寝r(nóng)民的命根子,海洋是漁民的心頭肉,都是千古承傳的飯碗子。用此書名,更切合中華農(nóng)耕文明海納百川的特點,一如古人稱寫作為筆耕,稱教書為舌耕?!卑凑者@一詮釋,《耕海》卻也精準地道出了歷代海南漁民從海洋中討生活的真實情景。竊以為,“耕?!敝凇案铩保瑢嵲谑且环N絕妙的化用。
有人說:“向海而興,背海而衰?!币浴案!睘闀?,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提示、一種警醒。如果說在古代某個歷史時期,曾經(jīng)比較集中地出現(xiàn)過關(guān)于海洋的記載,除明代永樂年間鄭和七次下西洋開拓海上絲路的偉大創(chuàng)舉外,映入人們眼簾的多是記錄“遷界禁?!钡奈淖?。從明清以降,當局者總是不斷強化“遷界禁?!保粌H嚴令漁民“片帆不得入?!保醵辉S漁家在近海居住。
回望近現(xiàn)代以來我們國家多災多難的恥辱史,總是與朝廷忽視海洋、藐視海洋和逃避海洋,總是與漁民耕海生涯的被迫中斷聯(lián)系在一起。正如鄭和晚年所諄諄告誡我們的:“財富來自于海上,危險也來自于海上?!?/p>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我們固然無法彌補歷史過往中形成的諸多缺憾,但我們卻可以從當下做起,多角度、多視野、多形式地加強對海洋文化的收集整理、挖掘研究。《耕?!纷髡邭v時多年對海南漁民老船長的系列采訪,既具有搶救的性質(zhì),更具有示范的作用,呼吁人們?yōu)樽鎳母N幕嘧鲂╀伮反顦虻幕A性工作。由“耕?!倍l(fā)的這些話語,是我讀過該書以后聯(lián)想最多的問題。
如果為《耕海》一書勾勒出一條簡單的敘事線索,那么,這條線索則是作者循著“祖宗?!じ凡尽じH松彼龅牟恍概??!案!笔且粋€非常宏大的題材,對于我們這個海疆極其遼闊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作者并沒有全方位地摹狀祖國各海疆水域的耕?;顒?,而是將目光鎖定在海南漁民口中的“祖宗海”上,并逐漸鋪陳展開?!白孀诤!笔且粋€情感意味濃郁的詞,注入了太多的人文色彩,就海域而言,主要是指祖國浩瀚的南海水域?!案凡尽比齻€字已然說明了它的內(nèi)涵,即南海漁民在“祖宗?!彼蛲鶃碜鳂I(yè)所行走的路徑,以路簿的形式記載下來,既是當?shù)貪O民總結(jié)自身耕海活動的珍貴財產(chǎn),又是他們世代薪火相傳的航海指南??梢赃@樣說,“更路簿”是漁民們在祖宗海上往來耕耘的心血結(jié)晶,是認識漁民耕海捕撈的一把鑰匙,也是《耕海》一書的靈魂所在。其中“更路簿的故事”一章,再現(xiàn)了作者對“更路簿”的認知感悟,堪稱全書的重中之重。
在海南,“更路簿”又名“更路經(jīng)”“水路簿”,被當?shù)貪O民稱之為在海疆驚濤駭浪中行走的航海文化符號,又稱為航海針經(jīng)秘本,是漁民們世代口傳心授的漁經(jīng),大都是自編自用的手抄本,在帆船時代是老船長耕海捕魚必備的航海圖。雖然每個老船長手中的“更路簿”各不相同,其基本內(nèi)容均包括了某一條(或幾條)航線的起點、終點、針位(方向)、距離,以及某一航程所需的大致時間。通過這些各具特色的“更路簿”,不難想見古代南海漁民對他們常年耕耘的南海三沙水域(包括南洋水域)潮汐、海流、水質(zhì)、水色、季風、氣候、海鳥、水產(chǎn)、水深、島礁、暗沙、暗灘等諸多的信息,以及對海洋生物的熟悉程度,簡直可以和祖祖輩輩生活在陸地上的農(nóng)民對其常年耕作的土地的熟悉程度相伯仲。唯其如此,才令后人為之心存敬意。
撰寫一部以回溯南海漁民耕海歷史為題材的大型報告文學,作者付出的努力殊堪稱道。幾年來,作者先后走訪???、三沙、三亞、瓊海、文昌、陵水和臨高等多個市縣,采訪了百余名老船長、老漁民及其家眷,包括多年隔海相望、苦苦等待的守望婦,并查閱了數(shù)百萬字的中外歷史文獻和相關(guān)傳說,為撰寫這部內(nèi)容獨特的長篇報告文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由于做足了基本功課,作者在該書中大量援引了不同朝代的歷史掌故,信手拈來,娓娓道出,藝術(shù)地增加了該書的歷史厚重感。從秦末漢初南越王趙佗(今河北正定人)經(jīng)略嶺南、和輯百越,將海南島納入象郡之外徼;到漢武帝時期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揮師嶺南平叛,割據(jù)一方的南越國就此成為歷史,原南越國的屬地被西漢王朝分置為九郡(其中海南島被劃分為珠崖、儋耳兩郡)。從西漢元帝時期幸臣賈捐之鼠目寸光,荒唐上疏建議放棄珠崖,而敗家子漢元帝竟然準其所奏,下詔放棄珠崖郡;到清末志士黃遵憲賦詩《書憤》:“一自珠崖棄,紛紛各效尤。瓜分惟客聽,薪盡向予求。秦楚縱橫日,幽燕十六州。未聞南北海,處處扼咽喉。”從歷數(shù)《后漢書·鄭弘列傳》的記載:“舊交趾七郡,貢獻轉(zhuǎn)運,皆從東冶泛海而至,風波險阻,沉溺相系?!薄逗鬂h書·循吏列傳》所載:“南海多珍,財產(chǎn)易積”;到明代三寶太監(jiān)鄭和七次下西洋。古代歷史上令人銘心刻骨難以忘懷的一幕一幕,均錯落有致地呈現(xiàn)在《耕?!返牟煌轮校瑑叭怀蔀闀胁粩嚅W爍的亮點。
為了更雄辯、更有說服力地說明南海漁民耕海作業(yè)的悠久歷史,作者不僅引用中國古代典籍上的白紙黑字,而且大量援引西方人士及其出版物的說辭,諸如,引用六卷本《哈佛中國史》中的記載———明代隆慶元年(1567)解除禁海令后,很快出現(xiàn)了一個海外貿(mào)易繁榮時期,來說明當時中國漁民耕海的光榮史;通過16世紀末英國人約翰·塞爾登的《中國地圖》,即有名的《塞爾登地圖》,來印證西方人對包括海南島在內(nèi)的南洋諸島的了解;通過敘述波蘭國王奧古斯丁二世“六百禁軍換瓷器”的久遠故事,來說明中國瓷器的歷史悠久和在全世界的非凡影響力;通過援引美國學者林肯·佩恩對中國指南針的介紹文字,來說明中國古代的航海技術(shù)曾經(jīng)遙遙領(lǐng)先于世界;通過援引伊斯蘭教徒伊本·白圖泰的《異景奇觀———伊本·白圖泰游記》,來推介外國人筆下的中國海。毋庸贅言,這些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信口道來,同時又是畫龍點睛式地介紹文字,無疑會加深當今讀者的印象,并且潤物細無聲地開闊讀者的視野。
堪與對歷史掌故運用自如相伯仲的,是作者傾注了更多心血和精力的采訪文字。在“更路簿的故事”“老船長心靈史”“祖宗海是我家”等篇章中,作者以極大的熱情介紹了他的采訪成果。在海南漁民曾經(jīng)煊赫一時、威震四海的帆船時代,他們憑借自家摸索實踐得來的“更路簿”世代傳承,在南海、南洋犁波耕浪,開海固邊。掌握在一個個耕海人手中,幾乎每一位握有“更路簿”的老船長都有屬于他自己的獨特傳奇、獨特故事,以“血汗寫就更路簿”“縱橫交錯更路簿”“魚經(jīng)背后的故事”“立冬出海端午返”“潭門漁民說針路”為小標題的一段又一段文字,從不同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個不同的耕海掌故。這些從采訪老船長口中得來的故事和作者經(jīng)常援引的中外古代典籍交相輝映,錯落有致地反映出作者想要表達的南海漁民“耕?!钡闹黝},很自然地產(chǎn)生了一種奇特的效應,即所謂的宏大敘事和平民敘事、引經(jīng)據(jù)典和情感揮發(fā)的相互契合。一篇報告文學固然無法和一篇史學論文相較考據(jù)嚴謹,但通過這樣一種寫法,相信會更容易讓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且不容易忘卻作者想要強調(diào)什么。可讀性強、故事性強、節(jié)奏感強的文字,其一大優(yōu)長便在于容易讓讀者產(chǎn)生共振、共鳴,進而產(chǎn)生繼續(xù)閱讀下去的興趣,而絕不是“催眠讀物”。
以報告文學的形式講述海南漁民與更路簿的故事,《耕?!肥遣皇峭鼗恼撸捎谧x書少、視野狹窄,筆者不得而知,但也敢認定該書屬于拓荒者之一??催^幾遍以后,由衷地感到這部書不僅拿在手里分量頗重,而且開卷閱讀獲益良多,委實是一部值得推薦介紹的上乘之作。有道是:“隔靴搔癢贊何益,入木三分罵亦精。”記得有位知名度很高的書評家曾經(jīng)說過:“書評如同搔癢癢,搔來搔去有幾下能搔對地方,就很不容易了?!币陨现v了許多肯定褒揚的話,接下來也談幾句批評建言。
如果說這部作品有什么明顯不足的話,竊以為其主要的不足在于從總體結(jié)構(gòu)上看,似乎有點“散”,以至于看過之后對“耕?!钡闹黝}印象不是那么深刻,尤其是對于近代以來國運下滑、海疆隨之被人踐踏侵占,以及現(xiàn)當代因諸多主客觀因素制約而造成的耕海困惑等,均缺乏必要的梳理,而這些正是報告文學能夠很好呈現(xiàn)的課題。
如果能在這些方面多花些氣力,進一步強化,那么,該書的現(xiàn)實性和教育作用無疑就會大大增強?;蚵勗摃霭婧蟮芎迷u,作者備受鼓舞,寫作積極性因此大增,已向外界披露了他即將撰寫《南海魂》四部曲———《開?!贰陡!贰逗憽贰逗<馈返暮陚ビ媱?,從海上絲路的來龍去脈,寫到海南漁民的耕海故事;從明清禁海導致的“三千年未見之大變局”,寫到東南沿海漁家的海洋祭祀文化等。對于關(guān)注中華海洋文明海洋文化課題的讀者來說,這自然是一個好消息。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