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紀
意大利不僅有耀眼的古羅馬遺跡,秀麗的威尼斯水城,文藝之城佛羅倫薩……更有一座飄蕩著愛的古城維羅納,它是莎士比亞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誕生地,至今保存著朱麗葉故居。在意大利北部的阿爾卑斯山腳下,美麗的阿迪杰河把維羅納一分為二。這里不僅有絕美風光和眾多古跡,更藏著愛的真諦——
位于意大利北部的維羅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城中分布著古羅馬時期的圓形露天劇場和許多造型精美的教堂。早在2000年,這座生活著26萬人口的小城就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我是從波薩利門進入維羅納的,公元3世紀時,它就已經(jīng)是維羅納的城門了。波薩利門初建時,城門上還描繪著鮮艷的色彩,如今,只有鑲嵌的白色大理石經(jīng)受住了時光。
城門一側有家小咖啡館,不怎么惹眼,但是咖啡館內(nèi)讓客人們站著喝濃縮咖啡的那張高桌有點特別——實際上這是兩千年前死去的一位羅馬少年的墓碑。它還在原來的地方,只是成了現(xiàn)代生活的一部分。在維羅納,類似的來自過去的小小紀念物幾乎隨處可見,你可得留意了。
維羅納老城三面被水環(huán)繞,當年曾為越來越多的羅馬駐軍形成了天然防衛(wèi)。這段歷史的一部分已經(jīng)被永遠深埋在城市的老街下,但還有許多遺存,從蓋維拱門到維羅納競技場,從露天劇院到那些可以追溯到羅馬時期的街道。
我一路漫步,走到了城市中心廣場。陽光刺眼,我必須仔細確認陡然出現(xiàn)在眼前的究竟是怎樣的龐然大物——原來是維羅納的羅馬競技場!它比羅馬斗獸場還要古老,共有44排座位,可以容納下2.5萬名觀眾,即便到了今天,它也不缺參觀者。我隨游客魚貫而入,坐在兩千年前的古羅馬人坐過的地方,欣賞歌劇《阿依達》……
維羅納曾是交通要道、軍事要塞,當人們不再癡迷戰(zhàn)火,當莎翁在此創(chuàng)作出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并讓這部戲劇變成了全人類共享的藝術經(jīng)典,一下就設定了維羅納的主題。在羅馬和佛羅倫薩,愛情總是置于上帝和天使之間、穹頂之上,你永遠需要仰望。在這座小鎮(zhèn),愛就蘊含在你的身邊,不事聲張地飄蕩,連一個得意的表情也沒有,如春雨潤物無聲,在這里已經(jīng)數(shù)百年。
維羅納古城,要數(shù)努奧瓦門繁忙,仗著吞吐過無數(shù)尋覓愛情的人與歷史,自覺氣魄非凡。門的右側有一尊城堡,像位長者,大哲大美,再仔細看,身上的文化,使軀體變大,大得兼容并包、寬厚體諒,很有長者風范。它會提醒你,最好要有微笑的準備,這種微笑,是對愛的會心,城堡經(jīng)過千年歷史磨礪,早已超越我的閱歷和智慧,因此覺得可以依靠,可以信賴。當我走進古城的瞬間,腦海浮現(xiàn)出莎士比亞眼角中流露出的幽默笑意,這種笑意的內(nèi)涵,正由靜靜的街巷在注釋,漫步其間,仿佛時代倒流,人們對愛的會心與笑聲回蕩在小鎮(zhèn)。
維羅納人總有辦法換著花樣,創(chuàng)造著愛的衍生氛圍和產(chǎn)品,到處是出售紀念品的商店,也可現(xiàn)場加工制作,將情侶的名字印在圍裙上,或者其他家居用品上,成為物美價廉又有寓意的紀念品。這里各類舊書店的收藏聞名于世,書店又喜歡將舊物古玩放在一起展示售賣,對喜歡收藏的人來說,絕對是個機遇,為這座小鎮(zhèn)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別有一番情趣。
在愛情圣地維羅納,你可以把對莎士比亞的想象悉數(shù)填補進去……領悟于此,也就領悟了它獨特的魅力。愛是這座小城的主題,它隨莎翁輾轉而來,他一來到這里,《羅密歐與朱麗葉》就問世。此后的維羅納立刻優(yōu)雅起來,原本承載歷史仇恨和戰(zhàn)爭的小鎮(zhèn),那么莊嚴的表情,瞬間有了溫柔態(tài)度,更有了微笑。跟著腳步去走走看看,連河流、古跡、教堂也都隨之變得輕松和疏朗起來。
要說維羅納有哪一種景致讓人排長隊不會厭煩,只有朱麗葉故居了,它位于卡佩羅街23號。要是想進入故居,收費6歐元,自然也不可不試。因為一個故居,維羅納開始重生,這肯定是絕好的案例。這座故居和它的陽臺,為維羅納帶來了經(jīng)濟收入,小鎮(zhèn)活力隨之復蘇。朱麗葉的故居展品圍繞愛的主題而成,故事層疊起伏,感人至深,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耐人尋味的藝術展品。
一座典型的幽深中世紀院落,墻壁上攀爬著碧綠的藤蔓,墻上有無數(shù)游客愛情誓言的涂鴉。
一尊真人高矮的朱麗葉青銅塑像亭亭玉立,深情而又略帶哀怨。傳說觸摸塑像的右胸,能帶來美好的愛情,如今朱麗葉塑像的右胸顯得尤為锃亮。
莎翁筆下著名的大理石陽臺,位于朱麗葉雕像的上方,它歷歷如繪地講述著朱麗葉的一生,諸如這座陽臺:它是愛情前奏,羅密歐是怎樣攀爬上去的?我不禁為之贊嘆,沒人見過羅密歐與朱麗葉站在陽臺的本樣,只有莎翁記得。但這不妨礙無數(shù)人的仰望,在陽臺下的墻壁上寫下愛情箴言,再去觸摸朱麗葉塑像的右胸、合影。
人們總喜歡借景喻物,戀物的心理,給無數(shù)人遐想。羅密歐與朱麗葉在陽臺的姿態(tài),早已由靜止變成流淌著凄婉愛情的交響曲……曲調(diào)至最高層次上,詮釋出美妙絕倫的愛情音符和色彩,打開了無數(shù)人的心扉,充滿愛情的旋律,飄蕩在維羅納,終年不息。隨著莎翁從深情收筆,猶如音樂指揮的斷然手勢,萬籟俱寂。只有到了這時,人們不再喧嘩,開始回憶,開始追悔,開始期待,開始紀念。
此時,我忽然想起湯顯祖《牡丹亭》中那句詩:“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這首詩恰好是對此景此情的詮釋。當時在歐洲,能與莎翁比肩的還有塞萬提斯、歌德。但東方也站立著一位戲劇大師,他就是湯顯祖,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他可以與莎士比亞相提并論,他的著名作品《牡丹亭》與《羅密歐與朱麗葉》不分伯仲。《牡丹亭》這部作品,所展示的不僅是戲劇家湯顯祖,還有他身上的光彩照人之處,戲劇創(chuàng)作,憂念蒼生,濟世為民,剛直不阿,以道抗勢。更使湯顯祖這位大師,立體而豐富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兩位大師在敘事、戲劇、抒情創(chuàng)作中,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此地默契。
莎翁對于維羅納和世人、他的故鄉(xiāng)都是幸事。正是因為《羅密歐與朱麗葉》,他家鄉(xiāng)的斯特拉特福小鎮(zhèn),同樣足以流芳百世,直抵人心。其恒在的價值和意義,正如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那句名言:“我寧愿失去一個印度,也不愿失去一個莎士比亞。”中國湯顯祖的藝術魅力,也穿越東西方四百年的時光,即便路途遙遠,我想莎翁也會遙相致敬。他們的人生,體現(xiàn)著對愛情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在人類文明的蒼穹下,得以光耀千秋——無論東方與西方。
維羅納,每一種風光,能讓人贊嘆萬千,它還會以自己的節(jié)奏提醒你慢下來,讓你尋找“愛的宣言”。每條小巷、每塊石板都有戀人走過的痕跡,幾乎每棟建筑的角落都能找到戀人們留下的“愛的宣言”。小巷里的房屋色調(diào)、窗戶造型,讓人恍如走進中世紀,街巷有些窄,用鵝卵石鋪砌,被歲月磨得光滑,它滑過一座座古樸的建筑,拾掇著歷史文化碎片。
抬頭再看,陽臺和窗口種植著各種色彩的花卉,此時天還沒黑,等斜陽將兩邊窗口的鮮花點燃,兩番鮮亮,近在咫尺。等夕陽一收,露天劇場窗口便映出緋紅,人人臉上都神采奕奕,不管是夕陽還是燈光,都把他們映照成紅紅的韻彩。
愛情是小城永恒的主題,每年6月—8月的維羅納歌劇節(jié),就在建于公元1世紀的維羅納競技場——如今的露天劇場演出,《羅密歐與朱麗葉》《圖蘭朵》《卡門》都是歌劇節(jié)的保留曲目。演出觀眾坐在石階上,手持蠟燭,音樂優(yōu)美,燭光閃爍如繁星,如同仙境。
除了莎翁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浪漫的文學作品之外,小城也承載著真實的歷史。阿迪杰河上的皮耶特拉橋,不僅是維羅納的地標,還是古羅馬時期修建的三座橋中唯一幸存的一座,最早為木質(zhì)結構,屢次毀于洪水而重建。白天河水是淡青色,到了傍晚,樹尖上流連著淡淡的夕陽,一切籠罩在淡郁的金色中。倚欄而眺,小鎮(zhèn)猶如在畫布上,一切皆被簡化且重加安排,精確而細膩,雖不及莎翁最高成就,卻迷人純真,難以抗拒。
維羅納小鎮(zhèn)不大,從朱麗葉故居出來,去但丁廣場,拜謁但丁雕像,還有維羅納的著名標志:西紐利廣場中央的圣女噴泉,圣安娜斯塔西亞教堂也看過。只要用心稍細,便能發(fā)現(xiàn),斯卡利哲家族把很多文化景點都歸諸自己的門戶,可見這個家族確實是文藝復興運動強有力的支持者。這個家族與莎士比亞彼此一使勁,在維羅納造成了一種民眾性的文化甚至宗教的崇拜,成為令人神往的景象。
在愛的旋律下,小城的秋天很美,走累了,坐在街邊咖啡館的椅子上,要一杯咖啡,悠閑地看著熙熙攘攘的游客,往來于故居??粗锶~隨風擺動,紅黃交融,欣賞秋的燦爛。有人說,這里是愛情的圣地;有人說,這里是愛情宣言誕生地;我要說,愛永遠飄蕩在這里。在這里,我看到情侶,牽著手,不時親吻相擁,彼此眼睛柔亮,充滿自信,透著真情,堅信有情人終成眷屬。所有游客的臉上蕩漾著笑意,眼神凸顯著愛情彌堅,愛意把風都渲染得甜蜜,讓我看著舒服,美得不禁多看一眼。
維羅納不如羅馬繁榮,不如佛羅倫薩文藝,卻富足而安寧,人們過得悠閑、活得樂呵,有人曾形容這里滿街都是愛情圣人,我想,并非是他們是圣人,或許只是他們比游客多了一顆平常心,更懂得愛情舉足輕重罷了。從這個角度說,維羅納是一座飄蕩著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