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東
說起西部片,人們的第一反應當然是美國的西部片,可是西部片又不僅僅屬于美國。在歐洲甚至亞洲,都有許多國家曾經(jīng)對此有所涉獵,有的還成績斐然,甚至成為西部片的經(jīng)典。比如意大利導演萊昂內的《荒野大鏢客》三部曲、《西部往事》,已經(jīng)成為傳世之作。其他如德國的《幽暗山谷》、加拿大的《無槍俠》等等都有可觀之處,而法國人,除了拍西部電影之外,還有西部電影的重要研究者,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安德烈·巴贊,他關于西部片的論述一樣成為該領域的經(jīng)典。而在2018年,由法國人雅克·歐迪亞執(zhí)導的《希斯特斯兄弟》(The Sisters Brothers),又為西部片這個龐大的家族注入了新鮮血液,讓人耳目一新。
《希斯特斯兄弟》劇情也很簡單:作為殺手的希斯特斯兄弟,接受了司令下達的一項簡單任務,即根據(jù)線人莫里斯的情報,去殺掉一個叫沃姆的人。在殺掉沃姆之前,需要得到一個關于淘金用化學溶劑的配方。
這是一部典型的追逐電影,追逐情節(jié)就像兒童游戲里的捉迷藏。追逐者的指尖每次似乎都觸碰到了被追者的衣角,但就在那個瞬間,被追者還是想方設法逃跑了。正是因為有這樣許多驚心動魄的時刻,才調動起觀眾的好奇心和緊張情緒,使得電影總是動力滿滿。觀眾也在一種糾結中不知不覺度過兩個小時:既不希望被追者那么快落網(wǎng),又希望追捕者能找出蛛絲馬跡,通過智力比拼,最終找到被追者,進行最后的決斗。
在《希斯特斯兄弟》中,因為用寫信的方式來傳遞信息,故而追逐者的行動總具有滯后性??v使希斯特斯兄弟擁有最棒的身手,卻是英雄無用武之處:找不到對手的藏身之所,就無法完成任務。一方面,電影通過許多情節(jié)來展示這對兄弟的高超槍法,一方面又因為總是和對手保持一定距離,讓人產(chǎn)生一種期待。
《希斯特斯兄弟》貴在對兩條線索都做了比較充分的交代。一條線索以希斯特斯兄弟為主,他們從接受任務到上路,到總是滯后于對手,到路上經(jīng)歷的形形色色故事,既有笑料,又有對人生意義的嚴肅思考。另一條線索是莫里斯和沃姆的組合。莫里斯是一位向往自由生活的人,接受了跟蹤沃姆的任務,并通過寫信向后面趕來的殺手報告行程。沃姆是一位科學家,而且是一位正直又擁有崇高信念的科學家。他發(fā)明了通過化學溶劑快速得到金子的方法,卻被貪心的司令派人追殺。正是因為沃姆的善良打動了莫里斯,才有了影片中的第一次反轉:莫里斯由一個司令變成了沃姆的伙伴,二人一起過上了逃亡生活。
希斯特斯兄弟在追逐的過程中,也不斷被新的生活場景所震撼,尤其是哥哥伊萊——電影的主要敘事者——總想離開令人厭惡的殺手職業(yè),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方向,將其調整到正常的軌道上。弟弟查理雖然表面上依然縱情聲色,可是內心里也在一點一點地改變。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無形的力量,才有了影片的第二次反轉:殺手與對手和解,并且懷抱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聯(lián)手去淘金。羅納德·B. 托比亞斯在《經(jīng)典情節(jié)20種》中說,在“追逐”這個大情節(jié)中,“或許比在其他任何情節(jié)中都更依靠改變和反轉。在追逐的過程中,你要想方設法制造意外,讓讀者一直被追逐的過程所吸引?!蔽覀兇_實被這種改變和反轉所吸引,急切地想知道下一步會發(fā)生什么。接下來當然是更大的反轉:查理貪利心切,竟把好端端的一個淘金局面攪壞了。更因為自己的無知,將整桶的化學溶劑倒入河里,直接導致了莫里斯和沃姆的死亡,而他自己,也付出了慘重代價,開槍的右手被截肢了。這個反轉,是查理人生的拐點。原來的他是殘暴的,自私的。雖然伊萊在不斷試圖改變他,可是總也沒法讓他頓悟。而這件事的發(fā)生,使他直面了兩個高尚男人的死亡,自己的身體也殘缺了。之所以變成這個局面,他要負主要責任。這種負罪感促使他走向了轉變之路,他決定聽從伊萊的建議,去殺掉司令,然后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這再次印證了羅納德·B. 托比亞斯的說法,追逐情節(jié)中,“主人公要尋找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并且往往會以某種方式改變他的性格,因此影響了人物的變化,在故事的結尾人物的變化還是很重要的?!?p>
于是電影來到最后一次反轉,當他們做好了周密計劃、全副武裝地準備到司令的住所去殺掉他時,卻發(fā)現(xiàn)司令已經(jīng)死了。他們的刺殺變成了吊唁,在瞻仰完遺容,即將離開時,伊萊狠狠地打了司令一拳。這個看似令人啼笑皆非的舉動,實則包含著一種巨大恐懼的解除,也為他們未來的新生活提供了前提:司令不是裝死,那么,他們以前所設想的種種憂慮不復存在了。
整部電影通過這兩條線索和四次反轉,將人物的變化刻畫得真實可信。影片的最后,希斯特斯兄弟回到了他們出生的地方,他們的母親還在那里。他們之間達成了和解,經(jīng)過洗禮后的回歸是一種歷盡滄桑后的頓悟,尤其重要的是,他們終于擺脫了“父親”曾經(jīng)帶來的陰影,他們將重新找回那些失去的天倫之樂。
西部自然景色的展示也是西部片題中應有之意。茂密的森林、奔騰的河流、陡峭的山崖、廣闊的沙化地域都在電影中有所呈現(xiàn)。更因為此追逐經(jīng)過地區(qū)較多,他們還看到了大海。
而工業(yè)化的腳步正在逐漸吞噬著這些自然景觀。人們通過現(xiàn)代化工具從大自然攫取過量的資源,來滿足人們日益擴大的物質享受欲望和權力野心。這為19世紀中期相當一部分人帶來了困惑。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梭羅,他自己拿著一把斧頭,在遠離人煙的地方獨自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寫下了那本不朽名著《瓦爾登湖》。在《希斯特斯兄弟》中,也展現(xiàn)出工業(yè)化對人們生活的那種重要影響。希斯特斯兄弟和莫里斯都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工業(yè)化帶來了舒適與享受。伊萊買了牙刷和牙粉,并將刷牙變成了習慣。兄弟二人在舊金山看到了都市的繁華與冷漠,并且在賓館里感受了抽水馬桶、淋浴設備和舒適的床。人們都在忙著賺錢和享受。一開始時他們有些無所適從,牛仔在荒野上練就的本領,在這里根本用不上,也不需要用。只要有錢,不問來路,任何人都可以得到貼心的服務。
莫里斯的日記也記錄了這種工業(yè)化的進程。如他記載關于狼溪(Wolf Creek)的日記中說:“我長途跋涉經(jīng)過的這片土地,三個月前還是一片荒地。一開始,這里只有帳篷,然后有了房子。再過兩個月,有了商店。女人們在店里熱烈地討論面粉的價格,我看到梭羅說過一句話,這小鎮(zhèn)也開始變?yōu)槔娴脑搭^?!笔聦嵰彩侨绱?,希斯特斯兄弟一路風塵,見證了城鎮(zhèn)乃至都市的興起和工業(yè)時代的來臨。人們很容易在這種物欲中迷失自己。所以沃姆和莫里斯的努力就顯得難能可貴。沃姆淘金的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個人們和諧共處的新型社區(qū),在那里,人人幸福、平等,這當然具有一些烏托邦色彩。而莫里斯也一直在逃避工業(yè)時代的來臨,正如他在日記中寫到的那樣,“我必須得承認,我人生中最開心的時刻,便是在西部的荒野中,在干松木篝火堆旁度過的時光。我會盤腿坐在空地上,享受著和煦的暖風,看著青色的煙霧盤旋著飄向天空,即便文明世界有再多的奢侈和樂趣,我也不愿交換這樣的自由?!边@里對自然與自由的留戀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十分透徹。
影片中還有一個引人注意的現(xiàn)象,即四位男主人公都對父親感到不滿。希斯特斯兄弟的父親殘暴、愛酗酒,整個家庭對他忍無可忍,最后由查理殺死了他,但他的性格卻奇跡般在查理身上復活并延續(xù)。沃姆也有一個殘暴的父親,而莫里斯也一直在努力逃離父親的控制,爭取過自由的生活。“父愛”在他們的人生字典里是不存在的,相反,在他們的意識里,寫滿了對父親的拒絕甚至是憤怒。盡管如此,他們依然難逃父親制造的陰影。而能夠去除這種陰影的,唯有愛。
伊萊通過不斷審視、反思與父親的關系,心理漸漸趨于平和,而那種天然的兄弟之情,也將查理的善良本性逐漸喚醒,并通過一系列行為得到救贖。伊萊作為影片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能讓觀眾體會到他是一個值得追隨的人物。他雖然也是殺手,卻因為其善良和細膩,尤其是對于弟弟的關愛和對馬的那份深情,讓我們感覺到他依然充滿一股道德力量,從而愿意站在他的一邊看著事態(tài)朝好的方向發(fā)展。他最后果然心想事成,帶著弟弟回歸了老家,這正是觀眾所希望看到的。他用自己的經(jīng)歷讓我們感受到,唯有愛才能讓生活變得美好,而不是其他的東西,如,那些不義之財和狠毒司令一樣的地位。
《希斯特斯兄弟》是對美國作家帕特里克·德威特同名小說的改編,這部作品名字本身就有戲謔的成分,在英語語境中,其實是“‘姐妹兄弟”的意思。該小說已經(jīng)有了中譯本,由現(xiàn)代出版社在2013年出版,譯者為李娟。中譯本為了吸人眼球,將小說譯為《非常殺手》,還是抓到了小說的精神內核。根據(jù)此譯本,可以看出電影對原著的一些改動。而原著中的一些細節(jié),分享如下:
原著中講述者伊萊是弟弟,而查理才是哥哥。
沃姆和莫里斯并沒有打斗,沃姆是一個科學家的兒子,脾氣不好,還離了婚,沒有電影中那么崇高的理想。
伊萊的圍巾是梅菲爾德鎮(zhèn)一個圖書管理員送的,他最后將這條圍巾給莫里斯做了陪葬品。
梅菲爾德是男人。
司令是被伊萊殺死的,只是殺人現(xiàn)場偽裝得很好,給人一種自然死亡之感。
電影將原著里這些元素進行了整合,使得故事更加緊湊、凝練,主題得到升華,體現(xiàn)出導演兼編劇雅克·歐迪亞不俗的功力。
無論如何,影片《希斯特斯兄弟》在對西部片致敬的基礎上顛覆,創(chuàng)造出另一種西部故事。在近120分鐘的時間里,通過龐大的格局與細致的情節(jié),表達出了追逐、反轉、工業(yè)化與愛等多主題的協(xié)奏曲。因此,其獲得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獲獎影片算得上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