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佳琪
摘要:在工業(yè)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生態(tài)問題已成為人類最刻不容緩、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為此,俄羅斯生態(tài)文學作家們紛紛執(zhí)筆,寫下了發(fā)人深省的生態(tài)主題經典作品。其中,享譽世界的文學大師——瓦連京·拉斯普京通過《告別馬焦拉》這部作品呈現出人與自然的關系,揭示人性的本質,并希望借此喚醒人類熱愛故土、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道德意識。
關鍵詞:《告別馬焦拉》 拉斯普京 生態(tài)道德意識
中圖分類號:I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8-0001-02
一、俄羅斯生態(tài)文學代表人物——瓦連京·拉斯普京
“鄉(xiāng)村題材”在以生態(tài)為主題的蘇聯文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蘇聯生態(tài)文學作家們將人與自然的關系通過人與鄉(xiāng)村、人與土地間的情感表現出來。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作家當屬瓦連京·格里戈里耶維奇·拉斯普京(Валентин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Распутин)。
拉斯普京被譽為俄羅斯“農村小說”的代表作家。1937年,拉斯普京出生在位于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州安加拉河畔的烏斯特—烏達村莊里。在作家兩歲時,全家搬至阿塔蘭卡村生活。他的祖母是一位溫柔善良、任勞任怨的典型俄羅斯婦女,作家在作品中塑造的許多女主人公形象都有祖母的身影。拉斯普京的兒時生活與成長經歷都成為后來創(chuàng)作《告別馬焦拉》的情感動機??梢哉f,難忘的童年時光以及西伯利亞的自然風光對拉斯普京的生態(tài)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拉斯普京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以“鄉(xiāng)村”為背景的生態(tài)主題文學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短篇小說《瓦西里和瓦西里莎》(1967)、《法語課》(1973)、《農家木屋》(1999);中篇小說《給瑪麗婭借錢》(1967)、《最后的期限》(1970)、《活著,并要記住》(1974)、《告別馬焦拉》(1976)、《火災》(1985)、《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2003),等等。
二、《告別馬焦拉》所體現出的生態(tài)道德意識
《告別馬焦拉》是拉斯普京在1976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中篇小說。這部作品引起了評論界的廣泛關注?!陡鎰e馬焦拉》講述了一個人類工業(yè)建設與生態(tài)自然發(fā)展之間產生的巨大沖突的故事。“馬焦拉”是指“馬焦拉島”及島上的“馬焦拉村”,俄語中“馬焦拉”(Матёра)一詞與“母親”(мать)是同根詞,因此“馬焦拉”象征著“母親”。作品中的馬焦拉島位于安加拉河上,因河上要建造大型水電站,所以歷史悠久的馬焦拉島只能被淹沒、被遺棄,而那些在島上世代耕作、繁衍生息、安居樂業(yè)的居民們不得不告別祖輩們留下的土地,去陌生的新鎮(zhèn)過城市生活。面對“馬焦拉”的劇變,居民們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這反映出了人們對故土、大自然的情感,揭示了人性的本質與道德品質。
1.作品中表現出對大自然的歌頌,對故土的依戀
“安加拉河掙脫了冰甲,展開了浩蕩閃光的洪流。馬焦拉島靠上游的岬角邊,河水又活躍喧鬧起來,它沖上灘頭,又向兩旁橫溢開去?!盵1]《告別馬焦拉》以這樣的文字開篇,描繪了春天時節(jié),大地復蘇,馬焦拉島上到處都洋溢著生命的喜悅。拉斯普京對自然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在他看來,萬物皆有靈。作家通過春暖花開之際,自然萬物的“歡騰雀躍”生動地刻畫出大自然的活力與靈動。同時,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意,暗含著作家對故鄉(xiāng)的一切,包括西伯利亞的土地、安加拉河的無限眷戀之情。
在作品第四章中作者進行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寫?!白筮呉坏乐Я鬏^為平靜而靠近馬焦拉村,……此時在溫和的陽光下仿佛靜止不動了。馬焦拉村民就稱它為‘自己的安加拉河”,以及“這里的一切,直到每顆小石子,他們都了如指掌而銘記在心”,表面上是“達麗婭”眼中看到的馬焦拉村的景象,而實則為作者心中對故土——廣袤的西伯利亞大地的自然風光的追憶。拉斯普京借達麗婭之目中所看到的馬焦拉島的景色以及其心中所擔憂的小島一旦被毀滅,景色將不在,家園亦不在,表達出作者對故土的濃情厚意與依依不舍。
2.描繪出大自然的神秘、幽靜與無限美好
作品中提到馬焦拉島正值割草季,卻偏偏迎來了連日不斷的大雨,這妨礙了馬焦拉村民們的割草工作。多日后,終于天氣晴朗,自然萬物萌生。因此在第十五章開頭部分作者傾注了不少筆墨來描寫久違的陽光以及周遭的一切景物的變化?!俺柸饺缴仙薄盀踉仆丝s,化為烏有”“天空纖塵不染,煥然一新”“鳥兒嬉鬧,翱翔,振翅尖叫,歡慶著飛翔的幸?!薄澳鸽u不時地探頭,似乎有意下決心學會游泳”“豬崽在水洼里蹚來蹚去”“綠樹和青草灌滿漿汁,變得綠油油”……作者采用擬人的手法將人們期待已久的晴朗天氣以及雨后的自然萬物自由生長的景象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部分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將自然界的生機盎然、萬物間的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展現在人們面前。同時,也體現出拉斯普京對大自然細致入微的觀察以及對自然美景的頌揚與喜愛。
3.自然描寫中隱含著作者對被破壞的大自然寄予的哀思之情
上文中提到的陰雨綿綿與晴空萬里這兩種天氣的交織變化,也反映出馬焦拉島的居民們此時復雜的心情:一方面,居民們對養(yǎng)育他們多年的馬焦拉島有著深深的喜愛與依戀,但當不得不面對要搬離故土這一事實時,人們又承受著難以言喻的悲傷與無奈;另一方面,居民們對未可知的新生活充滿了忐忑不安與擔憂。
“田野上東一棵西一棵地長著些孤零零的老樹,大多是枯樹……樹上懶洋洋、默不作聲地落著一些烏鴉,黯然失色的太陽與不合時宜的寂靜,使它們感到難堪”“有多少老朽的東西”“辛勤一世,已經用不著了……”這些是達麗婭想到馬焦拉島即將被淹沒從而被遺棄時,她來到“干燥而野草萋萋的山崗上”,“為了紀念”而四處遠眺所看到的情景。這里的“孤零零”“老朽”與“用不著”等語句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與故土的分離帶給達麗婭的傷害。達麗婭由馬焦拉的命運聯想到在為人類貢獻完力量后,許多老朽的東西就用不著了,是否就該用水淹掉呢?此處刻畫出以達麗婭為代表的馬焦拉村的村民們對失去家園所承受的巨大悲痛,但卻又無力改變這一事實的矛盾心情。
夜晚降臨至馬焦拉島,“島主”也來到達麗婭白天坐過的地方,它眼中所看到的馬焦拉島的夜景充滿了無限的悲愴與凄涼?!按遄雍诤鹾醯摹薄鞍讜兊臏嘏鋮s了”“大地冒出略帶苦味的氣息”“軟弱無力的風”“老松樹驚慌地響了一陣”“母牛無緣無故盲目地叫”“河水嗚咽”“水泡崩裂”“魚垂死時發(fā)出了掙扎聲”“隔年的殘葉”等等一系列描寫,都體現出作為馬焦拉島一員的“島主”面對人類對大自然無情的摧毀、末日即將降臨時低落的情緒以及痛苦不堪的內心感受。
4.作品中的自然形象富有神話色彩
在《告別馬焦拉》這部作品中,拉斯普京塑造了“樹王”與“島主”這兩個充滿神奇色彩的形象。
在故事的前部分提到“頭頂被削的‘樹王凝然矗立在牧場上,縱情地向四下展開巨大的枝杈”。在小說的后部分,當馬焦拉村的松林被派來的人燒毀后,再次出現了“樹王”的身影,而這時對“樹王”的描寫是極為細膩的。此時,作家不僅形象地勾勒出“樹王”被外來人削掉“頭頂后”的“樣貌”,還生動地刻畫出了“樹王”威風凜凜、不可褻瀆的崇高形象。“樹王”是馬焦拉島守護神的象征,即便是被人傷害了身體和外表,其內心依然保持著不變的剛毅與堅韌。這不僅反映了作家對故土深深的依戀與不舍,還表達了其保護大自然、與殘害大自然的行為斗爭到底的決心。在這一部分拉斯普京還提到了一種“迷信”,就是每逢盛大的節(jié)日,人們都要供奉“樹王”,“不然‘樹王要怪罪的”?!斑@種奉祀在新生活開始以后漸漸就停止了,但是對這主宰一方、權威無上之樹的敬畏,老人們卻保持下來。這實在是不無緣由的?!盵2]
通過以上描寫,作家賦予了“樹王”自然界的靈性與超自然的神力。萬物持有的生命終歸有限,唯有大自然生生不息。作家將擁有有限生命的“樹”化作了永恒不滅、即便火燒、斧砍也毫發(fā)未損依然屹立不倒的“樹王”。這一方面歌頌“樹王”永遠守衛(wèi)著馬焦拉村,與其共存亡的高尚情懷,以及面對威逼不屈服、不動搖的偉大精神;另一方面也將自然生靈予以“神化”,展現出大自然的無所不能,以及人類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作品中另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形象是“島主”——略大于貓,任何動物都不像的小動物?!皪u主”是作家杜撰出的“小動物”,它神秘,因為任何人都沒有見過它,但它卻認識所有人;它洞察一切,它知道所有發(fā)生的事,卻又并不去阻礙什么。
“島主”貫穿于作品的始末,將各部分情節(jié)巧妙地銜接在一起。作家借“島主”的視角與感受將作品中豐富的意蘊與深邃的思考呈現在讀者面前?!皪u主”不僅僅是作家筆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一個富有神話色彩的生物形象,透過“島主”,能夠看到人類對自然無情的破壞,對動植物生長環(huán)境的毀滅。同時,“島主”又象征著即將失去家園的人們對故土的依戀與無奈,作家希望能夠借此喚醒人類的生態(tài)道德意識。
三、結語
《告別馬焦拉》共分為二十二章,作品的結構清晰明了。作家沒有就事論事地闡述馬焦拉島的不幸遭遇,而是將自己的邏輯思維、自己對待人與自然關系的態(tài)度都在字里行間滲透至人物及情節(jié)中去,將現代化進程中人與自然共同發(fā)展中所遇到的問題逐步呈現于世人眼前。作品具有多層藝術思想,作家既把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凸顯出來,又將人類對大自然的無限崇敬與熱愛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作品中反映出的“人與自然的關系”突出了自然對于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表達了人類對自然、土地的深厚情感與眷戀。此外,“人類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揭示了人性的光輝與黑暗面,提醒人們認清自己對自然造成毀壞的可怕行為,呼吁更多的人投身于保護自然的行動中。希望以此喚醒人類的生態(tài)意識,尋回人們遺失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2]瓦·拉斯普京.告別馬焦拉[M].董立武等譯.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