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都市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或因工作沒時間做飯,或因宅在家里懶得做飯,總之,點外賣成了家常便飯,外賣也自然歸屬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經(jīng)濟下的時代新產(chǎn)物中。其實,早在南宋首都臨安,外賣就已經(jīng)很常見了。
南宋時,臨安人口超過百萬,算得上是大都市,百姓大多是移民,而且很有錢。生活在繁華的大都市里,不缺錢的老百姓吃喝玩樂的心思與日俱增,偷懶吃點兒好的,圖個方便,或追求一下時尚,自然不在話下。譬如吃飯,上至皇帝,下到市民,南宋人似乎都喜歡叫外賣。
舌尖上的宋朝,夏有麻腐雞皮、素簽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兒、荔枝膏等消暑涼品,冬有盤兔、旋炙豬皮肉、野鴨肉、滴酥水晶膾等熱氣騰騰的烤肉。民間這么多好吃的,讓宮中吃著山珍海味的皇帝都無法抵擋誘惑。宋孝宗趙昚就對民間的外賣情有獨鐘,隆興年間一次觀燈節(jié),入夜后,皇帝就點了夜市里“南瓦張家圓子”“李婆婆魚羹”等宵夜,吃得龍心大悅,小費給得也很大方。
需求催生服務(wù),聰明的老板為了攬客,推出了快餐和送餐服務(wù)。當時的“欲速飽”,相當于現(xiàn)在的快餐,伙計先上蓋澆飯之類的,再上“細菜”,以節(jié)省顧客等待的時間。若有顧客不愿在店里吃,只要派人先來點好菜,“逐時施行索喚”,飯館就會派專人“就門供賣”,貨到付錢?!肚迕魃虾訄D》中就畫了一個正往不知誰家送外賣的飯店伙計,其舉止神態(tài)細膩逼真,令人嘆為觀止。
(摘自《知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