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守仁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有《入梅》詩寫道:
微雨輕云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時開。
碑償宿諾淮僧去,卷錄新詩蜀使回。
墨試小螺看斗硯,茶分細乳玩毫杯。
客來莫誚兒嬉事,九陌紅塵更可哀!
正值中華傳統(tǒng)茶道文化復興之時,宋代點茶道以及諸如燒香、插花、掛畫、撫琴等雅事,更受到民眾普遍關(guān)注。宋代點茶道以及審美趣味會呈現(xiàn)給我們怎樣的心靈感受呢?
點茶法緣起
唐代盛行煎茶法,晚唐文士封演在《封氏聞見記》中記載說:“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tǒng)籠貯之。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钡搅颂颇┪宕闆r發(fā)生改變,點茶法出現(xiàn)了。
點茶法很可能形成于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因為偏安一隅,戰(zhàn)亂較少,經(jīng)濟相對發(fā)達,促使各項藝能發(fā)生變化。五代時人陶谷在《清異錄》中記載說:“沙門福全能注湯幻字成詩一句,如并點四碗,共一首絕句,泛乎湯表。檀越日造門求觀湯戲。”這是目前所看到的有關(guān)于“點茶”最早的文字記載。
點茶法是從煎茶法簡化而來的,開始的時候點茶法茶末也較粗,將茶末投入茶碗,沸湯沖瀹即可,這種簡易“沖泡”法自古就有,唐代陸羽稱之為“痷茶”,并加以斥責。隨著點茶法的普及,茶末越來越細,;中瀹茶湯時的“茶乳”“湯花”得到文人雅士以及僧侶的喜好,于是分茶、斗茶的技藝便應運而生了。
五代時期流行分茶法,北宋時期點茶法、分茶法、斗茶法并行,到了南宋時期,則以點茶法為主流了,這主要是受到宋徽宗《大觀茶論》的影響。而在民間,分茶、斗茶之風依然熱烈,我們看南宋畫家劉松年《斗茶圖》、《茗園賭市圖》也就可見一斑了。
建安斗試
隨著北苑貢茶的興盛,民間點茶斗茶之風大興。蔡襄在《茶錄》中記載說:“茶色貴白……黃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鮮明,故建安人開試,以青白勝黃白?!薄敖ò裁耖g皆不入香,恐奪其真。若烹點之際,又雜珍果香草,其奪益甚。正當不用?!薄敖ò捕吩?,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故較勝負之說,日相去一水兩水?!边@里所說的“開試”、“斗試”,都是點茶以較勝負的意思,因而稱作斗茶。
斗茶又稱茗戰(zhàn)、點試、斗試、斗碾等,和點茶技法接近。唐代馮贄《記事珠》中說:“斗茶,建人謂斗茶為茗戰(zhàn)?!彼^斗茶,就是通過對茶湯香氣、滋味以及是否“咬盞”,來斗出高下。蔡襄在《茶錄》里說:“建安斗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故較勝負之說,曰:相去一水兩水?!倍凡枳钤缙鹪从谔拼=ńò裁耖g,范伸淹《斗茶歌》描寫就是建安民間斗茶狀況。
生成盞、水丹青、茶百戲
據(jù)陶谷《清異錄》記載:“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茶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幻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狈植枰卜Q茶百戲,又有水丹青、湯戲、茶戲等名稱,是一種能使茶湯紋脈幻化成物象的分茶技法。
關(guān)于分茶,陶谷《清異錄》里還有這樣一段記載:“沙門福全能注湯幻字成詩一句,如并點四碗,共一首絕句,泛乎湯表。檀越日造門求觀湯戲?!备H性娫伒溃骸吧杀K里水丹青,巧畫功夫?qū)W不成。卻笑當年陸鴻漸,煎茶贏得好名聲?!笨梢姺植枋峭ㄟ^湯瓶在茶盞中注水,“別施妙訣”,使茶紋水脈成為各種物象、以及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甚至可以幻化出詩句來,堪稱絕妙。
龍團鳳餅
宋朝盛行點茶法,產(chǎn)于建安北苑的團餅茶受到推崇。宋代顧文薦《負喧雜錄-建茶品第》中說:“本朝開寶末下南唐,太平興國初時置龍鳳模,遣使即北苑造團茶,以別庶飲,龍鳳茶蓋始于此。”明確說明北苑團茶從南唐就開始制造,宋初只是沿用舊例而已。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記載:“至于唐末,然后北苑出為之最。是時,偽蜀詞臣毛文錫作《茶譜》,亦第言建有紫筍,而臘面乃產(chǎn)于福。五代之季,建屬南唐。歲率諸縣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繼造臘面?!薄疤脚d國初特置龍鳳模,遣使即北苑造團茶,以別庶飲,龍鳳茶蓋始于此。”
湯瓶貴于小
北宋時期,隨著煎茶、點茶、飲茶方式的改變,茶道器具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宋代煎茶、點茶并行,有兩種瓶:一種是湯瓶,一種是煎茶瓶。煎茶瓶用來煎水烹茶,湯瓶用來候湯點茶。湯瓶以金、銀材質(zhì)最佳,也有用石材、瓷器的。銅鐵不用。湯瓶以小為貴。蔡襄《茶錄》里說:“瓶要小者易候湯,又點茶注湯有準。黃金為上,人間以銀鐵或瓷石為之?!壁w佶《大觀茶論》也說:“瓶宜金銀,小大之制,惟所裁給?!?/p>
銀瓶有銀匠手工打造,可以將瓶口收束細直,以便“點茶注湯有準”。楊誠齋《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詩寫到:“銀瓶首下仍尻高,注湯作字勢嫖姚”,則為我們描繪出一副分茶時手持銀瓶注水點茶的優(yōu)美畫面。
建盞重兔毫
點茶時先將茶盞用沸湯燙過,稱作“熁盞”,再用茶勺將茶末舀在茶碗里,然后用湯瓶注水并用茶筅擊打以出湯花。擊打出的湯花煥若積雪,又稱沫餑。這時候如果再用青色茶碗襯托,就顯不出這種素潔雪白的湯花了,需要用紺黑的茶碗來襯托茶湯。所以宋人最重建盞,又以兔毫盞最受宋人推崇。宋人蔡襄在《茶錄》中寫道:“茶色白,宜黑盞。建安(今福建建甌)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p>
禪門茶風
點茶在宋代成為時尚,也成為繼唐代煎茶道之后的另一種茶道方式:點茶道。所謂點茶道,就是煎水點茶方法的意思,包括分茶和斗茶。點茶不僅在宋代宮廷、民間以及文人雅士之間流行,在禪寺叢林尤為興盛,并形成了一套叢林吃茶清規(guī),也稱禪門煎點禮儀。
禪門飲茶起源于初唐時期,泰山降魔藏禪師為開創(chuàng)者,此后被百丈懷海禪師納入禪僧日常修習生活之中,后人尊之為“百丈清規(guī)”或“古清規(guī)”,也稱《禪門規(guī)式》,可見其重視程度了。宋代宗賾禪師輯編《禪苑清規(guī)》,不但保留了《古清規(guī)》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也將宋代叢林禪寺制定的“叢林清規(guī)”“禪林日用”等收集進來,可以看作是宋代禪寺的“清規(guī)總編”,對唐宋以來禪門“煎點禮儀”都做了詳細記錄。
宋代禪寺中既有茶禮,也有湯禮,合起來稱作“茶湯禮”。煎水、點茶、煎湯、食用茶點,這是宋代社會飲茶生活中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宗門將之禮儀化并寫入清規(guī),融入到禪僧的日常修行生活中,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茶禮”和“湯禮”。此外,茶榜、茶狀,以及茶鼓、茶板、照牌、茶盞、茶橐子、茶筅、湯瓶等,都是禪門茶禮中常用道器,都有專門的意義。由此可看出宋代點茶道興盛的一個方面。
宋代點茶步驟
宋代點茶器具、點茶方法很多,大體而言,可分為宮廷貴胄、文人雅士、禪宗寺院、山林隱逸、民間這五種。蔡襄《茶錄》中則分為炙茶、碾茶、羅茶、候湯、熁盞、點茶、斗試這七個主要步驟。宋徽宗《大觀茶論》則將點茶分為辨茶、碾茶、羅茶、候湯、熁盞、調(diào)膏、注湯、擊拂、點茶這九個主要步驟。
南山流宋代點茶道在深入研究宋代茶錄、茶譜、詩詞文賦、以及禪寺清規(guī)的基礎上,結(jié)合出土茶器具以及國內(nèi)外有關(guān)論文專著,將宋代點茶分為九個步驟:
備器
茶席布置:茶幾,茶架子,茶床,茶碗、茶罐、茶筅、茶巾、茶勺、風爐、湯瓶、水注等。
行禮
席主、茶童入席,坐定后,行禮。
抹拭茶碗、茶匙
取茶巾,折迭茶巾,抹拭茶碗、茶匙。
熁盞、潤筅
取湯瓶,向茶碗沖入約四分沸水,取茶筅,潤筅,熁盞;
投茶、調(diào)膏
取茶罐,用茶匙舀取約一勺半茶粉。湯瓶緩注少許沸水,茶筅調(diào)膏,以極勻細為好;
擊拂茶湯
湯瓶注湯三次,約四分滿,右手執(zhí)茶筅,左手回護茶碗,輕勻擊拂茶湯,以出沫餑湯花為佳。
側(cè)盞賞茶
茶湯點好后,席主捧起茶盞,稍稍左側(cè),以觀茶湯咬盞情況;
奉茶。飲茶
茶童取奉茶盤,席主將茶盞交于茶童,茶童奉荼。
禮謝、收具
主客行禮,茶童收拾器具,退席
熁盞,就是以開水燙盞(以炭火熁盞,這是熁的本意),這樣容易擊拂出湯花,以“質(zhì)厚難冷”的建盞最受推崇。調(diào)膏是宋代點茶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宋徽宗《大觀茶論》里說:“點茶不一,而調(diào)膏繼刻?!闭{(diào)膏后注湯有一湯(蔡襄《茶錄》)三湯(南山流點茶法)或七湯(宋徽宗《大觀茶論》)的區(qū)別,漸加擊拂,以出沫餑湯華為佳。飲茶時分取上層乳花飲之。乳花是沫餑湯華乳化而成,滋味甘香,飲之宜人?!锻┚洝罚骸败叙G,飲之宜人,雖多不為過也?!?/p>
以上只是南山流宋代點茶道的基本步驟和做法,至于炙茶、碾茶、羅茶、汲水、添炭、候湯等,可在大型展演或雅集時進行,一般自飲或待客場合則可以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