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衛(wèi)
摘? 要:家庭暴力會給孩子尚未成熟的心靈帶來程度不同的沖擊甚至傷害。孩子經常挨打或挨罵,心理會嚴重扭曲,使他們產生怨恨、逆反、畏懼、自卑、無助、暴躁、孤獨、撒謊、固執(zhí)等問題。本文認為,對遭遇家暴的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一是有心變無心,采取“閑聊拉近法”;二是施以愛心,多一些關懷;三是施以激勵,增強他們對人生的信心;四是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給他們鍛煉展示的機會。
關鍵詞:家庭暴力? 學生? 愛心? 關懷? 激勵
家庭暴力具有持久性和爆發(fā)性,遭遇家暴的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溫暖和呵護,陷入了巨大的痛苦與煩惱之中,給孩子尚未成熟的心靈帶來程度不同的沖擊甚至傷害。他們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等在不良因素的引導下,容易向不良的方向發(fā)展,在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猶為突出。
我所任教的學校地處農村,大部分家長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素質相對低下,很多家長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舊觀念,因此,各個班級都不同程度存在著遭遇家暴的學生。經過長期觀察以及長期和這些學生打交道,綜合這些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我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身上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不善言辭,與人交往存在障礙
有一個學期,我班有幾個由其它學校轉入的學生,其中就有一個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孩子。由于孩子的父母經常打架,對她也經常打罵,家庭生活質量極差,小孩子穿得臟兮兮的,班里沒有人愿意和她在一起,她也習慣自己在一個角落靜靜地呆坐著。在開始與這個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以及課堂上的一些教學活動當中,我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的語言交往能力有很大的缺陷,問十句,答一句,不問不答,不善言辭在這個孩子身上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即使偶爾說幾句話,也是輕聲細語,就像在說悄悄話一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在與人交往上嚴重缺乏信心和能力。
(二)冷漠、憂郁,缺乏對生活、對人對事的信心和熱情
孩子總是依戀父母的,父母不僅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孩子精神上的依托。家庭長時間的爭吵和打鬧使平靜的家庭生活秩序被打亂,使孩子一下失去了精神依托。其后果一是讓孩子感到煩惱和苦惱,產生失落感;二是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挫傷,感到孤獨、沮喪,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時時表現(xiàn)為冷漠、憂郁多疑,缺乏熱情和愛心、進取心和上進心。
(三)行為極端化,學習、生活、行為習慣缺乏積極性
由于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和正確的父母影響與引導,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學生在行為上很容易表現(xiàn)出一種極端化的傾向。他們中的有些人雖然能化家庭消極因素為個人的積極因素,以自己的勤奮和進取擺脫家庭落在自己身上的陰影,但相當多的學生則表現(xiàn)較差,具體來說,主要存在以下行為:
1.課堂紀律松懈,在班級活動中表現(xiàn)隨便,對學校、班級紀律視若無物。
2.由于沒有稱職的監(jiān)護人,學校、家庭無法與家人正常溝通,學生厭學情緒嚴重,對讀書不感興趣,缺少學習熱情,上課不聽講,學業(yè)成績不斷下降,甚至可能輟學。
3.因與家長關系緊張,情緒對立,在校內,對同學有較強的進攻性,常有打架、欺負同學、破壞集體財物的行為。
4.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確管教,有些學生在學校里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老師的話聽不進,爺爺、奶奶又管不了,游戲廳、網吧就成了他們經?;顒拥膱鏊?。
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可以說是無法估量的,孩子經常挨打或挨罵,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并將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這種皮肉之苦和精神壓抑,會使他們產生怨恨、逆反、畏懼、自卑、無助、暴躁、孤獨、撒謊、固執(zhí)等心理問題。據(jù)我了解,如果一個孩子經常挨打挨罵,那么他就極有可能出現(xiàn)以下的不良心態(tài)。
1.自卑。有的家長打罵孩子后,還硬要孩子“認錯”,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實上,這樣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傾向加劇。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了,實際上,他的抵觸情緒很大,在被打之后,會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卑。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經常挨打挨罵的孩子,自尊心會受到嚴重損害,進而產生自卑心理,極容易走上自暴自棄之路。
2.無助。經常挨父母打罵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因為他們覺得最親的人都這樣對待他們,其他人就更不會幫助他們了。當然也有的家長打罵孩子后,自己又后悔,反過來又去撫摸孩子挨打的痛處,甚至抱著孩子痛哭,并加倍給孩子以物質上的補償。這種情況,在開始時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時間一久,他也就習以為常了。
3.暴躁。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強,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會打別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這種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長大后孩子就會有暴力傾向。家長打孩子,其實是給孩子做了壞榜樣。父母粗暴高壓,會導致本來性格倔犟的孩子產生抵抗意識、對立情緒,進而變得性情暴躁,行為粗野,甚至形成攻擊型人格,對別人施暴,將來走向社會很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4.孤獨。經常挨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更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他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認為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這樣的孩子不但不愿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而且也不和同學、小朋友一起學習玩耍,性格明顯孤僻。
5.撒謊。有的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做錯事就打罵呵斥,久而久之,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瞞則瞞,能騙就騙。因為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災難”??墒呛⒆诱f的謊話,往往站不住腳,很容易被家長識破。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tài)度會更加強硬,而為了逃避挨打挨罵,孩子下次做錯事后更不會說實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6.懦弱。如果孩子經常挨打,時間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膽戰(zhàn)心驚,產生恐懼心理。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會乖乖服從。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表現(xiàn)為自卑、懦弱。這樣的孩子往往惟命是從,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在學習中也一直處于被動地位,這就為他將來走向社會埋下了一顆“懦弱”的種子。
7.固執(zhí)。有的家長稍不如意就打孩子,不但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會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表示無聲的反抗,你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存心讓家長生氣。還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越打犟勁越大。有的孩子甚至用離家出走、逃學來與家長對抗,性格變得越來越固執(zhí)。
據(jù)專家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患焦慮癥等精神疾病的風險會增加,其大腦發(fā)生的變化甚至可以比擬經歷殘酷戰(zhàn)爭士兵大腦發(fā)生的變化。國外有機構曾經就此問題做過有關試驗,參與試驗的40名孩子平均年齡為12歲,其中約一半人曾經遭受過家庭暴力,還因此被送入社會救助機構。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在看到生氣表情的圖片時,大腦中前腦島和杏仁核兩個區(qū)域(與緊張情緒有關)的活動幅度要明顯大于那些在正常家庭生活的孩子,而以前研究人員也曾在經歷過殘酷戰(zhàn)爭士兵的大腦中發(fā)現(xiàn)過這種情況。
這個試驗說明,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可與戰(zhàn)爭對成人的影響相提并論。由于孩子心智沒有成熟,這種影響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xiàn)精神疾病的風險增加。通過對這些孩子的表現(xiàn)進行分析,加上長期與這類學生打交道的經驗,我認為,對遭遇家暴的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一)施以“閑聊拉近法”,有心變無心
為了打開遭遇家暴學生封閉的心靈,老師可以在他們心態(tài)平和時,以似乎毫無準備、沒有中心、不拘內容、不拘形式的方式與他們談些無關緊要的話。然后巧妙地利用這個“無中心”來實現(xiàn)一定的教育意圖,利用所謂“無關緊要的話”,使其在閑談和笑聲中不知不覺受教育,利用“閑”的優(yōu)勢,自然適時、巧妙地取得他們的信賴,打開他們封閉孤獨的內心世界,在交流中活躍情緒,閑聊中拉近距離,巧妙地達成心理的共鳴,從而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施以愛心,多一些關懷
我在和這些學生接觸時,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對這類學生要多一份愛心,多一份關懷。要多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心理、品行、精神、生活、學習等方面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
我曾經帶的一個班里有個剛剛轉來的學生,當時穿得破破爛爛,臉臟兮兮的,上課經常遲到,作業(yè)沒有完成過一次,課下很少與同學交流。為了解情況,我把他叫到了辦公室,我看到他的臉像一個小花貓,褂子上爛了一個口子,身上還散發(fā)出煙熏火燎的味兒。原來他的父母經常打架,婚姻處于崩潰邊緣。由于家庭經濟條件很差,所以上學比一般孩子晚了兩年,基礎比較差。由于父親天天下地干活,母親天天打麻將,沒人照顧他的生活,而且他每天放學回家后還要幫父親干地里的活,收拾家務,根本沒時間做功課,稍有不慎還會招來父母的打罵。了解到他的情況后,我便告訴他:“咱人窮志不窮,有啥難處,老師和同學會一起幫助你?!笨吹剿袆拥臏I水,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幫他走出困境的信念。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幫他補習功課,及時提醒他注意個人衛(wèi)生,幫他洗衣服,同時號召全體學生關心他、幫助他。經過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他的學習生活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三)施以激勵,增強他們對人生的信心
馬卡連柯說:“培養(yǎng)人,就是培養(yǎng)他對前途的希望?!碧幱诩冶┲械暮⒆樱撵`受到沖擊,對自己的未來非常迷茫,對學習,對生活失去信心。因為他們承擔了他們不該承擔的一些壓力,他們很難像其他孩子那樣無憂無慮地享受父母的寵愛。對待這樣的學生,我采取很多激勵措施,鼓勵他們參加各種活動,讓他們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給他們適當?shù)膶W習壓力,讓他們沒有多余的精力去想其他東西,把心都用在學習上。在平時多給予他們鼓勵,從而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熱情。
(四)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給他們鍛煉展示的機會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育者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由于這些孩子生活的環(huán)境是暴力家庭,所以很少或者根本沒有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因此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溫馨的班級生活,就成為這些孩子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以達到良好教育的效果。
我每個學期都會在班里搞一次生日聚會,為此我會摸清每個學生的生日時間,一旦某個月有遭遇家暴的孩子過生日,我就會把這個學期的生日聚會搞得特別一點、隆重一點。讓這些學生在班級中找回一點溫暖。班級生活是每個學生,特別是家暴孩子的重要生活內容,寓教于樂、寓教于境,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暴力家庭的孩子就像海面上行駛的一葉孤舟,不管她有多堅強,成績有多優(yōu)秀,他們身上的問題都要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多。因為在他們的心里有個未解開的“結”:爸爸媽媽天天打架,對自己隨意打罵,家庭沒有溫暖。這時和孩子接觸最多也最容易取得孩子信任的是老師,只要我們充滿愛心,當好遭遇家暴學生的“心理顧問”及“心理保健醫(yī)生”,抓住時機、積極引導,給孩子的心田注入陽光,就會避過驚濤,渡過暗礁,使孩子健康地成長。 即是說,教師只有在科學施教的基礎上,投入更多的關心、愛心,用心去感化,就能做好家暴學生的教育工作,使這些飽受摧殘的小花重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