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清
按常理,我們每個人都有名字。其實當代人的名字只有“名”,沒有“字”。在古代,嚴格說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有點文化和身份的人幾乎都是既有“名”又有“字”,有的還有號。名字和號各有其功能和意義,取字、號也很有講究。
名,它在這三者中最先出現(xiàn),取于人出生前后。如屈原的《離騷》開頭就說:“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鼻瞪鷷r父親不僅給他取名“正則”,還把他的字定為“靈均”。其實這是文學中的藝術渲染,通常而言,古人的字取于成年時。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互為表里的,所以又稱“表字”。男子到了二十,表示成年,可以娶妻生子、為官出仕,要擔負起保衛(wèi)國家、封妻蔭子的責任了,這是人生的一個轉折。此時,在社交場合中,平輩都稱呼其字表示尊敬,如果稱呼名則是失禮的行為。《三國演義》里就是這樣,英雄們互相稱呼“字”,像稱諸葛瑾為“子瑜”,喚張飛為“翼德”,除非在背地里或者生氣翻臉時才直呼其名。
古人取字是很有講究的,一般名和字的含義有五種關系:相同、相近、相順、相延或相反。相同的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字孔璋,“琳”和“璋”都是美玉的意思,“孔”是襯字,沒有實際意義。相近的如西晉的陸機,字士衡?!皺C”“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宿,互為輔助。相順的如三國的趙云,字子龍?!吨芤住氛f:“云從龍,風從虎?!泵妥衷谝痪湓捴校馑枷囗?。相延的如唐代的杜牧,字牧之?!澳林奔捶拍?,延伸解釋了牧的含義。只有少數(shù)名和字含義相反的情況,如南宋的朱熹,字元晦。熹,天明;晦,黑夜。
字大都是男子成年時長輩起的,引經據(jù)典以寄予德才和愿望。周瑜,字公瑾,“瑾”“瑜”都是美玉的意思,中國自古就有“德比美玉”的譬喻。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懷瑾握瑜”,意思是懷抱非凡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宋代蘇洵為他的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取名字很是用心良苦。蘇軾,字子瞻?!拜Y”是古戰(zhàn)車上的扶手,是車子中突出顯要的部分,《左傳·曹劌論戰(zhàn)》中有“登軾而望”。蘇軾性格張揚,父親希望他凡事要瞻前顧后、三思而行。蘇轍,字子由?!稗H”,車輪軋過的痕跡。蘇轍性格沉穩(wěn),蘇洵此意在于讓他行事循規(guī)蹈矩。他們的人生際遇分別應驗了他們的名字:蘇軾個性張揚,鋒芒太露,一生宦海沉浮,屢屢受挫;蘇轍老成持重,一生較為安穩(wěn)。
與字由長輩取不同,號大都是自己取的。取什么號,那就要看個人的自況了。李白自覺是風中搖曳的“青蓮”,所以號“青蓮居士”;杜甫感嘆身世飄零,老病無依,就稱“少陵野老”。文人雅士們多以號來標榜高潔的志趣和自己的心跡,歐陽修覺得自己清高孤寂得只剩下“一張琴、一壺酒、一盤棋、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一個自己”了,所以自號“六一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