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民法原則而言,它本身是制定民法規(guī)則的來源和根本途徑,同時更是對于民法規(guī)則的缺陷和不足的補充,所以在很多情況之下,民法的原則可以直接成為法官判定案件的重要依據。所以說,民法原則和民法規(guī)則之間有著很深的聯系,那么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統一的,所以他們之間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本文就這兩方面進行深入剖析。
關鍵詞:民法原則;民法規(guī)則;關系
中圖分類號:D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5-0254-01
作者簡介:楊宇,女,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法律碩士。
一、前言
民法是我國在社會正常發(fā)展運作的過程中一項基本的法律法規(guī),民法是與商品經濟息息相關的一項法律,所以這也就和公民的日常生活有著很大的聯系。和其他的法律相比較之下,民法是從人民的實際利益出發(fā)的,也十分容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甚至是影響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
在實際的法庭上或者現實生活之中,在沒有法律法規(guī)限制的情況之下,可以采取民法的原則進行案件的審理和判斷,這其實是法官根據民法原則所具備的意義和價值而判斷的,法官根據原則而預想后果,從而能夠熟練的運用到個案之中。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如果在個別案件的裁決中,出現民法原則解決不了的問題,那么就需要民法規(guī)則來進行完善和補充了。
二、民法原則與民法規(guī)則的差異
對于民法原則而言,它主要是在民法領域的一定的規(guī)則,適用于在民法領域,那么在實際中,民法原則可以分為基本原則、具體原則,如公序良俗原則、平等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等都屬于基本原則,實際履行原則、適當履行原則等都屬于具體原則。對于民法規(guī)則,主要由構成要件、法律后果等組成,民法規(guī)則是具體的法律規(guī)則,對于民法原則和民法規(guī)則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民法原則和民法規(guī)則的內容對比
在民法的內容上都有明文的規(guī)定,具體深刻的規(guī)定了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法官需要有思考和量裁的余地,那么對于民法原則而言這就是很抽象的內容了,因為這些缺乏了明文規(guī)定,在法庭上,是需要法官進行補充修訂的。
(二)民法原則和民法規(guī)則的范圍對比
在民法范圍內,民法的規(guī)則覆蓋面十分廣泛,設計的行業(yè)、領域也十分寬泛,大部分的案件是通過憲法的價值標準來進行判定的,幾乎適用于全部的民法領域。而民法規(guī)則的設定便十分具體了,明確在各個規(guī)章制度上,所有的法律必須是有統一的標準判定違法行為的。
(三)民法原則和民法規(guī)則的作用對比
民法規(guī)則其實要比民法原則在民法領域的適用性更加廣闊,因為民法原則其實是不成文規(guī)定,具體到個案來說是有可能存在一定的爭議程度的,所以民法規(guī)則在實際案件處理中更容易被法官或者是判決者所青睞,人們也自然而然的更加信奉民法規(guī)則。
(四)民法原則和民法規(guī)則的實際內容方面對比
民法原則方面內容的規(guī)定并不具體,在法律構成要件與后果方面,也缺乏嚴格的規(guī)定,在法律內涵上,有了更多“自由”化的內容,與之相比,民法規(guī)則的構成要件范圍更廣泛,主要基于具體的民事案件,在自由裁量權上,具有顯著的限制性特征。
總而言之,民法規(guī)則是民法法制的基石,如果沒有民法規(guī)則就不會有今天完善和成熟的法律制度,同時,民法原則也是民法法律的基礎,如果沒有了民法原則的話,就沒有給法官發(fā)揮的機會和權力,法律是有一定的張力的。
三、民法原則和民法規(guī)則的適用性
運用民法基礎原則解決具體案例時,可以依照其法律基礎依次進行判斷。其順序為:1.主體行為能力——意思表示——內容合法性;2.契約——物權——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其他。
平等原則是指意思表示是否自主、對內容是否合法進行判斷。然后,可以根據第二點判斷案例具體屬于那種性質、哪一方面的情況。這其中就可以自主運用意思自治原則判斷它是否自主參與民事活動,是否存在表現代理、無權代理、無效民事行為等等。
誠實信用原則就是道德原則的法律化,指對涉及雙方利益的事實應主動全面真實地告知,不為欺詐、隱瞞,不包括故意利用對方誤解與所處險情而為自己牟利。這就可以對案例中是否存在無效民事行為進行判斷,這其中包括:欺詐、脅迫且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行為;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民事行為,損害社會利益等行為,或者說,可撤銷的民事行為: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因重大誤解而為的民事行為,乘人之危及因欺詐、脅迫而訂立的民事行為等。
然而在沒有民法規(guī)定的某種特定的情況之下,可不可以用民法原則來作為判斷的依照對象呢?原則上來講的話是可以的,但是要在窮盡法律規(guī)則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法律原則,因為適用法律原則裁判案件會賦予法官比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從而不能完全保證法律的確定性和可預測性。
四、總結
那么對于民法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民法原則和民法規(guī)則,它們是構成民法的基礎,民法原則和民法規(guī)則之間相互聯系,密不可分,既有緊密的聯系,也有很大一部分區(qū)別,所以無論對于法官來說,還是原告及被告來說,在具體的案件審理的過程中還是要根據法律依據,到底是依照民法原則還是民法規(guī)則,還是需要民法原則和民法規(guī)則的共同作用。在案件的具體審理過程中要保證法官的自由裁量權。
[ 參 考 文 獻 ]
[1]申靜.論民法原則和民法規(guī)則之間的關系[J].魅力中國,2014(16):296-297.
[2]李浩銘.解析民法原則與民法規(guī)則之間的關系[J].法制博覽,2015(04):141-143.
[3]朱偉靜.關于民法原則與民法規(guī)則之間的關系探討[J].法制博覽,2016(03):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