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復海
前幾天在營口一家工廠采訪,接待我的是一位30多歲的駐廠工人。我客氣寒暄道:“大哥您貴姓?”“不免貴姓張?!贝蟾绲幕卮鹱屛矣行┟桑骸罢€不免貴了?”
張大哥解釋,傳說中玉皇大帝姓張,張姓是天上來的,便有了不免貴一說?!皬南纳痰矫髑澹瑳]有一個皇帝姓張……”聽他說得云里霧里,我只好連忙稱受教,可心里想的卻是:“您就盡扯淡吧!”
回去后,好信兒如我,當即百度了一番。一查嚇一跳,張姓不免貴竟確有出處,《通志·氏族略》、《訄書·序種姓》等史籍中皆有記載。后來一問,張大哥竟是東北大學史學研究生,還是個傳統(tǒng)文化“發(fā)燒友”。
在以往觀念中,我們對工人的定位通常是文化水平不高。事實上,如今的工人隊伍里不乏“高知”人才,我采訪過的技術(shù)工人中有的甚至是博士。那種僅依靠體力勞動的生產(chǎn)模式,早已成為過去,拼學識、拼技能、拼創(chuàng)新才是如今工人圈里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