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理人雜志》5月9日文章,原題:擔憂來自中國的數字龍西方對中國崛起為經濟超級大國著迷。中國很性感。中央帝國已取代硅谷,成為國際經理人啟蒙之旅的目的地。當我查看一些經理人的社交網絡時,被點贊最多的是上海北京之間便捷的高速列車的手機視頻,且總會有對德國鐵路緩慢和不準時的惡意評論。
與此同時,德國非小說類圖書市場上,對遠東超級大國的研究也提供了大量新書籍,從《中國人》到《未來?中國!》。毫無疑問,德國資產階層對這個崛起的大國產生了驚人迷戀——介于害怕和無言欽佩之間。
事實是壓倒性的。中國無情地揭示了我們的弱點。北京新的國際機場即將開放,新機場2014年才舉行奠基儀式,吞吐量是每年1億人次。痛苦的比較:柏林新機場2006年就開始建設,吞吐量僅每年4000萬人次,至今仍遙遙無期。
德國政府希望提供30億歐元用于開發(fā)人工智能。而中國,僅某一座直轄市就投入130億歐元用于人工智能發(fā)展。我們的數字化事務國務秘書貝爾女士為德國電腦游戲獎制作了一件乳膠連衣裙,就震驚德國,此時杭州剛用20多億歐元創(chuàng)建了電競數娛小鎮(zhèn)。
德國聯邦經濟合作與發(fā)展部的年度預算僅100億歐元左右。憑借這筆錢,柏林希望為非洲計劃提供資金。而北京僅去年9月就宣布將為非洲再提供600億美元援助。多年來,中國投資者主導了撒哈拉以南市場。他們建造關鍵基礎設施,而我們仍在鉆井。
2018年中國有37家新晉獨角獸,德國僅6家。在全球20家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中,9家來自中國,沒一家是歐洲的。無論電子商務、移動支付還是汽車共享,中國在所有市場都有自己的供應商。還有生物技術,中國已成為“基因王國”。
面對崛起的中國,我們該做何反應?德國政府有非洲和美國專員,卻沒中國專員。德國需要響應數字龍的積極產業(yè)政策,還需要重新思考西方工業(yè)社會。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面向未來的政策并采取行動?!ㄗ髡弑灸岬峡颂亍ず绽账?,青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