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志飛
【摘要】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漢字書寫、詞語積累和語言凝練,是語文教師教給學生真正“文化”結(jié)果,《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關鍵詞】教學;“切口點”;小學作文;小學語文教學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教案設計時,不忘運用感情色彩語言做導語,使學生先進入課文角色,置身文章的環(huán)境里,用感情色彩理解作者情感、寫作背景及作者寫作的意圖。這就是說語文教師先要在教案設計中“提前”進入感情色彩,營造感情氛圍,運用感情語言。因為設計教案是進行課堂教育的第一步,是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是強化學生理解課文的先決條件,是喚起學生學習好語文的每一堂課、每一篇文章、每一學年課程的前導思維。在多年的教學過程和資料參考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含有豐富感情的文章容易被學生理解、背誦甚至在寫作中運用。一個教好語文課的老師一定在教案設計、課堂領讀和課外指導中加入感情豐富的語言和動作。所以,首當其沖的教案設計是運用感情成份的重中之重。《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小學語文教學的閱讀主要是課堂閱讀:培養(yǎng)習慣、引導自學、提高成效語文文化的真正獲得如何考察呢?我認為主要要看學生的語言文化的應用能力;學生語文學習中語言文化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就是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好的作文寫作水平體現(xiàn)著學生的綜合思考和綜合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語文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基礎,作文教學與語文教學密切相關,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花費時間最多的教學過程,寫作文次數(shù)過少或者寫作文的質(zhì)量過低都是語文教學的缺陷;那么如何實現(xiàn)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的同步提高呢?根據(jù)我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歷和實踐經(jīng)驗,主要從四個方面談起。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寫作的興趣
很多學生對于寫作文是十分頭疼的,常常是“抓破頭皮子,咬破筆桿子”,覺得無從下手無處落筆,那是因為學生對于寫作文沒有興趣;對于寫作文,興趣是起點,是達到學會寫作文、寫好作文的起點;興趣需要培養(yǎng),興趣來自培養(yǎng),特別是小學生;那么怎樣實現(xiàn)培養(yǎng)、達到預期的目的呢?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保€有人說:“興趣是比責任感更好的老師?!?,如此說來培養(yǎng)興趣十分重要和關鍵。
1.1 精讀精講教材范文:語文教科書選編了很多很好的范文,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和循序漸進的科學性,教師必須在有目的地教學的同時具有選擇性的講解;
1.2 及時評改課堂作文:教師要對于學生的作文進行及時評改,及時的意義在于按照每學期預定的作文數(shù)量與質(zhì)量掌握好時間度和間隔度,評改的意義還在于教師對于學生的作文準確評價、認真修改,“荷花出水有高低”,同一個題目中寫作思路各不相同,那是因為學習的好壞、經(jīng)驗的多少、理解的深淺等等原因,教師可以“因材施教”、同等看待、不同對待、不同評價和不同指導;
1.3 突出重點專業(yè)指導:每次作文批改結(jié)束,要進行一次課堂評價和范文講解,把好的作文在課堂上進行閱讀、講解,讓學生懂得什么地方寫的好什么地方寫的不好,有優(yōu)點就有缺點,有比較就有鑒別,沒有十全十美的作品;
1.4 補救偏科寫作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和作文寫作沒有興趣的少數(shù)學生,教師不能不聞不問或者另眼看待,可以實行單獨談話、單獨指導和單獨提高的方式,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實現(xiàn)整體興趣的提高。
2.加強學生熱愛寫作的積累
古語曰:“積土成山、積水成淵、集腋成裘”,而積累是平時持之以恒的努力,需要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積累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呢?
2.1 要從語文課本的基礎知識開始:作文的寫作涉及到很多語文知識,這就要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督促學生多背誦精妙的課文、片段和妙語;
2.2 要從作文寫作的基礎知識開始:寫作的基礎就是練習寫好日記、周記和課文的心得體會,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學習、學習寫作的習慣;
2.3 要從實用實踐的基礎知識開始:什么是寫作的實用性呢?就是經(jīng)常運用的請假條、留言、書信等等等等,語言文字是交流的工具,是運用書面表達的最好方式,具有很高的效果;
2.4 從培養(yǎng)發(fā)展的基礎知識開始:不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和規(guī)定生搬硬套讓學生去寫作,可以按照學生的愛好和興趣閱讀一些課外書籍和影視文化,擴大視野和了解,強化寫作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3.提高學生熱愛寫作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在聽、說、讀、寫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理解、表達、觀察和思考能力;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一貫是“學生作文教師改”,使作文的學習與寫作長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完全是“奉命作文”、“按題寫作”、“為寫而寫”等等弊端,學生只是為了完成教師的寫作任務,作文本發(fā)下來只是看評分多少,不看評語的意思和對于整體作文的修改過程,缺乏積極性,忽視能力的提高。如果要求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作文能力的提高,我認為有三點需要重視:
3.1 確定作文題目時不能決定寫作范圍,可以把作文交給學生互相修改;
3.2 定出同一個事件或者事物由學生決定題目寫作過程,利用多種形式的寫作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思維重點;
3.3 培養(yǎng)學生自改能力,即:修改能力,克服學生對于別人的作文不敢改或者不想改的心理障礙;對于一些比較好和比較差的作文進行對比會診、進行團體修改、進行討論鑒賞,教師可以巡回指導。
4.挖掘?qū)W生熱愛寫作的真情
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沒有感情的教育是徒勞的。”,同樣,沒有感情的作文是沒有價值的,不要說沒有可讀性,是缺乏血肉和思想靈魂的;讓學生走進生活,生活就有寫作之源;寫作的基礎大致可以分為四種:一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二是具有一定的思想感情;三是具有一定的政治立場;四是具有一定的寫作目的。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感悟素材提煉情感,比如寫寫父母、老師、家庭等等屬于自己十分熟悉的人和事,最能夠表達感恩、感情和感動的東西。
語文教學中作文寫作的方法,既可以獨立運用,也可以互相依存互相補充,還能夠相互關聯(lián),培養(yǎng)是起點、提升是目的、修改是過程、成功是關鍵,作文教學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環(huán)節(jié)、看好細節(jié),不斷學習、不斷總結(jié),提高自己、提高學生,教與學相互促進、相互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