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心
在《三國演義》中,呂布是武力值爆表的“第一猛將”。殊不知,他的筆桿子也很硬,憑著一支生花妙筆,屢屢策反、勸降、瓦解敵人,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其攻心效果絲毫不輸方天畫戟的殺伐。
呂布出身于五原郡九原縣(今內(nèi)蒙古包頭)的士族家庭,從小受過良好教育,出仕后謀得的第一份差事是東漢并州刺史丁原的“主簿”。所謂主簿,是當時軍政機關里掌管文件起草等工作的重要幕僚。由此可見,呂布的文字功底很扎實。
呂布殺了董卓后,仗著一桿方天畫戟襲取徐州占據(jù)一方,成為群雄之一,其筆桿子的功力不但沒有退步,反而更加精進。建安二年(197年),呂布與稱帝的袁術鬧掰,投靠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惱怒之下,袁術派大將張勛指揮韓暹、楊奉等數(shù)萬人馬討伐呂布。
面對敵眾我寡的情況,呂布認真研判形勢后認為:策反剛剛投靠袁術的韓暹、楊奉是上上之策。于是,呂布寫了一封《與韓暹楊奉書》:“二將軍關中保駕,有元功于國,當書勛竹帛,萬世不朽……不如相與并力破術,為國除害,建功于天下。”翻譯成現(xiàn)代文就是:兩位將軍曾經(jīng)在漢中護駕有功,當彪炳史冊,為何要聽候袁術的差遣討伐我呢?不如我們合力打敗袁術,建功天下。
此信先是把韓、楊二將猛夸了一通,然后曉以利害、許以前程。馬屁加利誘之下,韓暹、楊奉果然反水,臨陣倒戈,張勛大敗而逃。呂布僅憑一紙書信就成功策反了敵將,筆桿子的功力非同凡響。
張勛敗歸,袁術心中惱火,親率5000步騎卷土重來,到了淮河南岸卻停下了。呂布看穿了袁術的色厲內(nèi)荏,知道他不敢渡河開戰(zhàn),便寫了一封《留書與袁術》:“足下恃軍強盞,常言猛將武士,欲相吞滅,每抑止之耳……猛將武士,為悉何在?”意思是:你不是經(jīng)常自吹軍威強盛,要吞滅天下嗎?怎么縮在壽春城里裹足不前?我雖然不如你驍勇,卻虎步淮南殺得你抱頭鼠竄。我看你不過是個會說大話的鼠輩……
呂布此信文采飛揚,極盡奚落與嘲諷,可謂字字誅心,將袁術黑了個體無完膚。袁術只能強忍一口羞惱的老血鎩羽而歸,眼睜睜地看著呂布在淮北站穩(wěn)腳跟。
而在當時,由于兵力有限,呂布并沒有掌握徐州全境,他決定再次舞動筆桿子攻心勸降。他的第一個目標是隸屬徐州管轄的瑯琊王國(今山東臨沂,相當于郡)。
呂布給瑯琊國相蕭建寫了一封《與瑯邪相蕭建書》:“布殺卓來詣關東,欲求兵西迎大駕,光復洛京……”大意是:我以光復漢室為己任,不遠千里從北原一路過關斬將征討到此,你近在咫尺的瑯琊還想擁兵自立?奉勸你不要仿效戰(zhàn)國的田單堅守孤城,盡管我不是樂毅,可以分分鐘拿下城池,但你還是跟有見識的人掂量下形勢吧!
呂布的行文引經(jīng)據(jù)典,以訓誡、警告但不失委婉的口吻對蕭建軟硬兼施、恩威并用,準確切中蕭建所擔憂的問題。在巨大的壓力之下,蕭建果然屈服了,“即遣主簿赍箋上札,貢良馬五匹”,歸降了呂布。
盡管呂布傳世的文字極少,但從《三國志》引注中引用的這些書信依然可以看出其嚴密的邏輯思維和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絲毫不輸方天畫戟鋒刃的筆鋒。
編輯/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