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
摘要:Pairwork作為初中英語課堂的重要教學方式,它的有效設計是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本文通過對新標準英語教材的分析,課堂pairwork的設計原則以及筆者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對pairwork的精心設計與實踐感受,體現(xiàn)pairwork的有效設計的重要性。
關鍵詞:pairwork;教材分析;pairwork的精心設計與實踐感受
一、問題的提出
2011版課標提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fā)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越來越重視英語教學的交際功能。而課堂通過足夠的有效的pairwork訓練是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新標準英語設計模塊Unit1的課堂pairwork中遇到了一些疑問。例如:1.教材Unit1的小聽力文本不足以對文中出現(xiàn)的長文本聽力形成足夠的鋪墊作用; 2. 長文本聽力中出現(xiàn)較多句型,加大了教師設計對話的難度。筆者根據(jù)自己日常教學實踐和幾次市級公開課的啟示,就精細設計學生pairwork談談體會和反思。
二、新標準教材pairwork的設計原則
任何一種教材都不可能完全滿足某一特定學生群體的需要,筆者認為在使用新標準教材過程中,教師應遵循如下原則來設計課堂pairwork。1. 研讀課標、聯(lián)系實際: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標精神對文本進行取舍和調整來確定課堂的聽說目標,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2、通讀教材、挖掘重點:仔細通讀教材,精確把握教材顯性的重難點,深入理解教材中隱性的文化背景。3.把握學情、尊重差異:浙江省初中英語學科教學建議指出教師應了解分析學情,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水平、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了解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所需的前期知識和學習方法,合理確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起點。
三、精細設計新標準教材pairwork的積極嘗試
Krashen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核心和出發(fā)點就是語言的習得,他認為習得是一種無意識地、自然而然地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設計pairwork要遵循語言習得理論,使學生通過各種語言活動自然掌握語言。
(一)去繁就簡,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師可以通過不斷更新課堂教學形式,實現(xiàn)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嘗試角色互換等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實踐的熱情,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例如:
新標準英語七年級上冊Module5 Unit1 I love history.本課的其中一個重點句型:Do you like (English)? Yes, I do. I like (English), but I dont like (maths)。筆者設計了choo-choo train形式的pairwork活動,學生A問B,B再問C,以此類推。將機械句型操練換成學生感興趣的,有挑戰(zhàn)性的真實對話,便是促進學生扎實掌握語言的一種有效方式。
(二)循序漸進,搭建繁難句子的支架
有些單元重點句型的對話句子較長,筆者在農村學校開一節(jié)聽說課課型的公開課的時候,做了新嘗試,例如:
新標準英語七年級下冊Module11 Unit1 They touch noses? 本課的重點句型為What do …people do when they meet? They…問句較長。筆者設置了遵循由易到難的小對話操練模式。先從問句完全出現(xiàn),再到出現(xiàn)提問詞,再到只看圖片完成對話。繁難句子的科學處理直接關系著學生是否能夠順利表達,恰當?shù)膒airwork設置,挑戰(zhàn)學生的能力、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化整為零,突破個體句型的操練
有些單元長對話的重點句型繁多,學生一次性掌握難度過高。為此,筆者將一個長對話分解成多個一個來回的小對話,幫助學生逐個擊破重點難點。例如:
新標準英語七年級下Module10 Unit1 What did you do? 本課的重點句型為:Where did you go? When did you go? How did you get there? How long did it take you to get there?等及每個問題的回答。為了使學生能夠對每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和回答方式得到充分操練,筆者設置了“幫助外教Chuck和教師Tiffany(即筆者)的活動”。一來一回小對話逐一呈現(xiàn),請學生pairwork完成。由于鋪墊得當,學生在最后的長對話輸出中,重點句型運用自如,Mini Play表演到位。
四、設計新標準教材的pairwork的幾點感悟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首先要善于研究,既要研讀國家課程標準。通讀教材、學生,可見,仔細通讀教材可以提高教材的使用效果,提高教師工作效率。其次,教師要勤于反思,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教師在教學與專業(yè)發(fā)展中應學會主動反思,尤其反思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最后,教師要勇于創(chuàng)新,只有創(chuàng)新型的老師才能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的學生。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膽大心細,勇于嘗試,尋求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程曉堂、孫曉慧? 2011.7 “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李冬梅? 2015.8 “浙江省中小學學科教學建議案例解讀” 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