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見過四月的洛陽?早春四月,草長鶯飛,又到了牡丹盛放的季節(jié),洛陽的街頭繁花似錦。雍容華貴的是紫牡丹,傲氣如霜的是白牡丹,嬌美艷麗的是“二喬”……放眼望去姹紫嫣紅,只覺一片春和景明。
古往今來,牡丹常常與梅花一起被視為國花,而牡丹更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只因其花朵碩大艷麗、有富貴之相嗎?我覺得不然。古人言:“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奔幢闳绱耍灿腥朔奕坏溃骸吧炙幍膵擅啦惠斈档?,為何是牡丹為王,芍藥為相?”對于這個問題,時至今日我才想通:從生物學的角度看,牡丹為木本,芍藥為草本,牡丹開在枝頭,而芍藥只能低伏在地。從根本上來說,它們之間差了一個姿態(tài),差了一個昂首的姿態(tài)!
牡丹的“花王”稱號是受之無愧的,是名副其實的。許多自詡高雅之士的人是不屑于牡丹的,厭惡它的明麗、嬌氣,轉而去贊頌君子之花的高潔、傲岸。但他們可曾想過,當初的武皇作詩,召令群花開放,唯牡丹不從,從而被一場大火摧殘,又被一紙召令遷去洛陽。武皇放的那把大火燒焦了它的枝干,卻未曾燃盡它的傲骨,遷去洛陽的路程使它染上了風霜,卻不曾讓它放低自己不屈的姿態(tài)。它默默的、倔強的在這一方不甚肥沃的土地上,延續(xù)一個華美的夢。相比之下,芍藥眾花又如何與之比肩呢?
牡丹之所以為花王,是因為它的姿態(tài),它不愿向磨難低頭的姿態(tài)。
愿以牡丹的姿態(tài),傲然于這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