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雪峰
人日思?xì)w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
隋朝開皇五年、南朝陳國至德三年(公元585年)正月初七,“人日”佳節(jié),陳國首都建康(今南京),臺城宮殿。
陳后主陳叔寶正在這里,和自己有著“文學(xué)家”之稱的宰相江總,加上陳暄、孔范、王瑗等一干大臣,舉行正式宴會,宴請來自北方隋國的使臣——薛道衡與豆盧寔。
酒至半酣,一向自認(rèn)對北方擁有文化自信的陳國大臣們,提議賦詩助興,并請素有能詩之名的隋國正使薛道衡先來第一首。薛道衡也不推辭,開口吟道——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今天是正月初七“人日”,進入春天才七天,可是我離開家鄉(xiāng),已經(jīng)有兩年時間了。
薛道衡這里說的是實情。他和豆盧寔是前一年的十一月從長安受命出發(fā)的,長途跋涉到建康時,已經(jīng)是十二月了。如今到了新年的正月初七,雖然離家總共只有兩三個月,但就年頭而言,身在異國、度日如年的他,可不就是離家兩個年頭了嗎?
實情自然是實情,可是,我們是在作詩好嗎?這樣平白如話地數(shù)日子、數(shù)年頭,真的好嗎?你這樣作詩居然還被稱作北方的大詩人?當(dāng)時,陳國大臣中就有人沖口而出:“這是什么詩句?是誰說這個北虜會作詩來著?看來只是徒有虛名而已!”
當(dāng)時,南方人稱呼北方人為“北虜”,北方人也不示弱,稱呼南方人為“南蠻”。此人“虜”字出口,早已見慣煙云、時年已46歲的薛道衡毫不介意,很有涵養(yǎng)地看了這個不懂禮貌的“南蠻”一眼,輕輕吟出下面兩句千古名句——
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看來,我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暖北飛的大雁之后了,我回家的念頭卻在春花開放之前就有了。
據(jù)《禮記·月令》記載:“孟春之月……東風(fēng)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笨梢?,最早在孟春之月,大雁就已開始北歸。
而當(dāng)時處于因公出差狀態(tài)、在建康度過新年的薛道衡,卻不能回家。所以,完全可以想象,他在耳聞目睹家家團圓之際,也曾經(jīng)在思鄉(xiāng)的寂寥中,目送過天邊北飛的大雁,只恨自己不能像它們一樣,早日振翅北歸。
薛道衡的這兩句詩妙在何處?清朝的詩論家張玉谷在他寫的《古詩賞析》中,如是點評第三句:“點醒遲歸,恰又補點‘人字,與‘雁對剔?!庇秩缡屈c評第四句:“正點‘思字,‘在花前恰又抱轉(zhuǎn)人日,流對極為巧切?!?/p>
果然,薛道衡當(dāng)時這兩句詩一出,陳后主驚喜地嘆息道:“名不虛傳!果然是名不虛傳啊,先生真是有大才情的人?。 ?/p>
詩詞解惑:
消失的節(jié)日·人日
今天的我們,已經(jīng)只知正月初七,不知“人日”佳節(jié)。
人日,通俗地說,就是人的生日。傳說,盤古在開天辟地以后,前六日依次造出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才創(chuàng)造出了人類。所以,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簡稱“人日”。
我國古代的人,具體在什么時間開始過“人日”節(jié),至今無定論,有西漢說、魏晉說,等等。反正,很久很久了……
(摘自《藏在節(jié)日里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