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雅婧
摘要:本研究主要利用“現(xiàn)代日語書面語均衡語料庫(BCCWJ)”對日語近義詞“よける”與“さける”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兩者在“主體是否提前預知對象物的存在、回避動作的方式、主體的心理特征及是否表示‘節(jié)制”等方面有著本質(zhì)上的差別。
關(guān)鍵詞:義素分析法 近義詞 現(xiàn)代日語書面語均衡語料庫
中圖分類號:H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5-0088-02
一、關(guān)于“よける”與“さける”的義素分析
義素是構(gòu)成義位最小的語義單位,是通過比較分析一組組相關(guān)詞語義位所得詞義的區(qū)別特征。[1]義素分析法(Sememe Analysis)側(cè)重于研究語義自身的構(gòu)成,通過不同義位的對比找出義位所包含的義素。[2]為此,筆者查閱了《スーパー大辭林3.0》[3]、《新明解國語辭典(第七版)》[4]等相關(guān)詞典,由所查“よける”與“さける”的語義可知,“よける”與“さける”都有“躲避、避開”之意?!挨瑜堡搿钡恼Z義多于“さける”,但“さける”所包含的對象物卻更加廣泛。由此,筆者對這組近義詞的語義進行了義素分析:
よける——[+動作性][-提前感知][+被動心理]
さける——[+動作性][+提前感知][+主動心理]
其中“よける”具有動作性、被動心理的義素,“さける”具有動作性、提前感知和主動心理的義素。首先,兩者均為動詞,因此都具有動作性;其次,該動作是否可以提前預知,這便是它們的提前感知性;最后,是否提前感知則涉及主體心理防御的主動與被動。
二、BCCWJ中有關(guān)“よける”與“さける”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筆者在BCCWJ搜索欄里分別輸入よける、よけた、よけて、よけている、よけていた;さける、さけた、さけて、さけている、さけていた,將其例句中相關(guān)詞匯抽出分類后發(fā)現(xiàn)“よける”與“さける”出現(xiàn)的總頻率分別為207、266次。筆者將這473個例句進行了對比,發(fā)現(xiàn)“よける”前可搭配的名詞都是具體物(包括人),而“さける”前既可搭配具體物(包括人),也可搭配抽象物。也就是說,當對象物是具體事物時,兩者可以互換。
至此,對于“よける”,我們假設(shè)物體A為主體,物體B為對象物。分兩種情況理解:①假設(shè)對象物B是靜止的,主體A為了躲避對象物B,選擇繞開對象物B的路線行走;②假設(shè)對象物B是運動的,如果主體A不躲避,對象物B隨時可能會對主體A造成傷害??偠灾?,不論對象B是否運動或靜止,主體A的動作都屬于瞬間性動作。若主體A為人時,這些動作則需扭轉(zhuǎn)身體某些部位來完成,此時主體A在心理上屬于被動防御。
對于“さける”,假設(shè)物體A為主體,物體B為對象物。主體A在心理上不喜歡與對象物B接觸,因此為躲避對象物B并選擇與其保留一定的距離。此時主體A在心理上屬于主動防御。
三、BCCWJ中“よける”與“さける”的語義分析
筆者對BCCWJ中相關(guān)例句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よける”與“さける”這兩個動詞的確都表示動作,但它們在“主體是否提前預知對象物的存在、回避動作的方式、主體的心理特征、是否表示‘節(jié)制”等方面卻有著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一)主體是否提前預知對象物的存在
“よける”與“さける”都表示動作,其中“よける”避開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物(包括人)。而“さける”既可以避開具體物(包括人),也可以避開抽象物。但是,主體在實施動作時,是否能預知對象物的存在呢?為此,筆者做了如下分析:
例1:パンチが飛んでくる。もう、よける気力もなかった。(『週刊ポスト』馳 星周(著) )
例2:海軍では、親潛水艦と特殊潛航艇の乗員が選抜され、人目をさけるために夜間を選び猛訓練が開始される。(『旭日の艦隊』 たいら ひろし(著))
由例1可知主體躲閃的是對方的拳頭,而主體事先并不知道對方會朝著自己揮拳頭,所以這屬于瞬間性的躲閃行為,躲閃的目的是害怕被對手的拳頭打傷。例2中“人目”屬于抽象物,主體提前料想若是在白天訓練的話,肯定會引來一些無關(guān)人士觀看,所以只能在夜間加緊訓練。
(二)回避動作的方式
在強調(diào)主體回避的動作時,“よける”主要說明主體是怎樣避開的,更加注重的是瞬間性的具體動作。而“さける”注重的是主體要避開的具體場合。如:
例3:本気で応戦しようとせず、ニヤニヤ笑いながら體を右に左に軽く振るだけでパンチを全部よけているように見えた。(『ロッキード裁判とその時代』(立花 隆(著))
例3中,主體躲開對方拳頭的具體動作是“邪魅一笑地左右擺動身體”,屬于瞬間性的動作。
(三)主體的心理特征
當有了對象物,是否提前預知對象物的存在也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主體心理,決定了主體的躲避行為是出于主動防御還是被動防御。例如:
例4:しばらく遊んでいるとなんだか大きな物體が飛んできた。近寄ってきたのでよけると、そばの壁にとまった。(『ゲット·オン·ザ·バス!南米4か國·出逢い·の旅行記』田中 菜穂(著))
例5:ダガーの陰謀をさけて王國のどこかに身をかくしていることはまちがいないでしょう。(『クレヨン王國月のたまご』 福永 令三(著))
例4中,主體如果不躲避的話,就可能會被不明物體擊中,所以主體這個躲閃的動作在心理上屬于被動防御。例5中“陰謀”屬于抽象物,只有主體提前知道對方的陰謀才能設(shè)法躲開,因此主體的這種避開在心理上屬于主動防御。
(四)是否表示“節(jié)制”
由上文可知,“さける”有一種主動的心理防御,這種內(nèi)涵也可表現(xiàn)“節(jié)制、控制”的意思層面上,而“よける”卻無此類意義和用法。例如:
例6:つまり、長時間座ったままにしない、防寒対策をする、過度の飲酒をさける、日ごろから規(guī)則正しい便通を心がけることが大切です。(『広報京丹波』)
例6“過度の飲酒をさける”的意思是“避免過度飲酒”。此時“さける”意為“節(jié)制、控制”?!挨瑜堡搿眳s無此類意義。
四、結(jié)語
本研究主要利用“現(xiàn)代日語書面語均衡語料庫(BCCWJ)”對日語近義詞“よける”與“さける”進行了區(qū)分研究,其異同點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相同點:當對象物為具體事物(包括人)時,“よける”與“さける”可以互換。
不同點:①當對象物為抽象事物時,只能用“さける”。②在回避動作方面,“よける”表示怎樣避開,屬于瞬間性的具體動作;而“さける”表示避開的動作場合。③在動作前提方面,“よける”以主體不回避對象物就會受到傷害為前提;而“さける”以預知對象物的存在為前提。④在主體心理方面,“よける”表示被動心理;而“さける”表示主動心理。⑤在表示“節(jié)制”意義方面,只能用“さける”。
參考文獻:
[1]張萬有.義素分析略說[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1):61.
[2]林杏光.詞匯語義和計算語言學[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285.
[3]松村 明,三省堂編修所.スーパー大辭林3.0[M].東京:三省堂,2014.
[4]山田 忠雄,酒井 憲二,倉持 保男等.新明解國語辭典(第七版)[M].東京:三省堂,2012.
[5]李福印.意象圖式理論[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1):80-81.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