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蘭 李文靜
620575四川省仁壽縣第二人民醫(yī)院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及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高血壓發(fā)生率呈逐年遞增趨勢[1],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資料顯示,原發(fā)性高血壓好發(fā)于中老年群體,一般起病較隱匿,病程較長。心力衰竭為高血壓常見并發(fā)癥,若不給予重視,將會使患者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危害[2],更有甚者因此死亡。因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控制血壓、改善心功能是治療高血壓心力衰竭的重要舉措。臨床治療老年高血壓伴心力衰竭的藥物較多,但不同的用藥方案獲得的效果也不盡相同。2016年3月-2018年7月收治老年高血壓伴心力衰竭患者86 例,對采用兩種方案治療的臨床價值予以研究,總結(jié)如下。
2016年3月-2018年7月收治老年高血壓伴心力衰竭患者86 例,分為兩組。參照組男23 例,女20 例;年齡67~85歲,平均(70.15±3.41)歲;病程1~10年,平均(6.25±1.19)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7 例,Ⅲ級13 例,Ⅳ級13 例。試驗組男25 例,女18 例;年齡68~83歲,平均(70.22±3.27)歲;病程1.5~8年,平均(6.16±1.86)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8 例,Ⅲ級14 例,Ⅳ級11 例。兩組臨床常規(guī)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⑴納入標準:①患者經(jīng)臨床診斷確診為高血壓,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中的診斷標準[3],舒張壓≥90 mmHg,收縮壓≥140 mmHg,合并心力衰竭;②年齡≥60 歲,臨床資料完整;③對研究所用藥物無過敏,可耐受藥物治療者;④患者及家屬享有知情權(quán),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⑵排除標準:①對螺內(nèi)酯或者貝那普利過敏;②無法配合完成治療者;③伴有腎、腦、心與肝等嚴重臟器病變者;④精神疾病史、溝通及聽力障礙者。
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肝腎功能、尿常規(guī)、血常規(guī)以及血壓等檢查,同時給予強心、擴血管、利尿劑等藥物治療。在此治療基礎上,參照組給予患者口服貝那普利治療,用藥起始劑量5 mg,1次/d,根據(jù)血壓情況逐漸調(diào)整劑量至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劑量。試驗組在參照組治療前提下給予螺內(nèi)酯口服治療,每次用藥劑量20 mg,1 次/d,治療期間結(jié)合患者心功能、心率與血壓等改善情況調(diào)整用藥劑量。
療效判定標準[4]:①顯效:治療后血壓降到正常水平,且降低>10 mmHg,心功能改善>Ⅱ級;②有效:治療后血壓降低<10 mmHg,但降到正常水平,并且心功能改善Ⅰ級;③無效:治療后上述標準均未達到。
觀察指標:①記錄治療前后的血壓水平;②觀察用藥不良反應:皮疹、頭暈、高鉀;③了解治療前后的心功能變化情況: 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 22.0 匯總處理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s)用于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百分率(%)用于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療效分析:參照組總療效與試驗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血壓水平:試驗組治療后的血壓水平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不良反應分析: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接近參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心功能指標:治療后兩組心功能指標均有所改善,優(yōu)于治療前,組間相比以試驗組改善的程度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s,mmHg)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s,mmHg)
組別 舒張壓 收縮壓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97.60±8.39 75.89±6.51 155.34±15.47 127.16±12.40參照組 97.53±7.82 83.28±7.15 155.45±15.92 132.93±11.35 t 0.040 0 5.011 5 0.032 5 2.250 8 P 0.968 2 0.000 0 0.974 2 0.027 0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高血壓是一種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壓狀態(tài),會增加心臟負荷,進而導致血流動力學異常,促進兒茶酚胺釋放[5]。兒茶酚胺與ATⅡ等生長因子可刺激心肌細胞肥大及間質(zhì)纖維化,引起左心室肥厚合擴張,最終引起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壓患者年齡較高,身體功能逐漸減退,一旦出現(xiàn)心力衰竭,將會降低心肌舒張及收縮功能,外加心室重塑,導致心肌缺血,若不及時采取措施治療,將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高血壓患者早期LVEF能夠正常,但超聲心動圖可出現(xiàn)舒張功能減退的情況,因此積極預防左室肥厚是重要舉措,而ACEI 制劑不僅能有效控制高血壓,并能改善心肌及小血管重構(gòu),有利于改善舒張功能[6]。高血壓患者病情發(fā)展至出現(xiàn)收縮功能不全時,會出現(xiàn)左心衰或全心衰,使LVEF 減低[7],左心或全心擴大。貝那普利是一種常見ACEI 制劑,通過抑制ACE 減少AT Ⅱ生成而抑制RAS,并通過抑制緩激肽降解而增強緩激肽活性及緩激肽介導的前列腺素生成,發(fā)揮擴血管作用,使血管阻力、心臟負荷降低,并能延長藥效維持時間,進而有效降壓。同時,能夠改善血流動力學,增加心排出量,使心臟收縮功能得到改善,并通過降低心衰患者神經(jīng)-體液代償機制的不利影響,改善心室重構(gòu)。臨床研究證實,ACEI制劑能使慢性心衰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與死亡率降低[8]。螺內(nèi)酯屬于非特異性醛固酮拮抗劑,不僅具有利尿、保鎂與保鉀等作用,還可發(fā)揮抗心律失常、阻止心肌纖維化等效果,使周圍血管擴張,有益于改善心功能,降低重度心衰患者的病死率,并能有效彌補ACEI產(chǎn)生的“醛固酮逃逸”現(xiàn)象。馮紹文、林佳麗的研究指出[9],心衰患者采用螺內(nèi)酯治療效果確切,有助于改良患者的預后?;诖?,本次研究在常規(guī)抗心衰治療的前提下,給予老年高血壓伴心力衰竭患者貝那普利與螺內(nèi)酯治療,旨在通過諸多作用機制調(diào)節(jié)患者的心功能狀況和阻礙心衰進展,減少單一用藥帶來的不良反應,以延長藥物作用時間,研究結(jié)果顯示接受聯(lián)合治療的試驗組總療效高達95.3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98%,與單一用藥治療的參照組的81.40%、13.95%相比,有一定差距,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試驗組用藥方案更有助于改善臨床結(jié)局,達到患者預期的治療效果。另外,通過比較兩組心功能和血壓水平改善情況發(fā)現(xiàn),治療后兩組上述指標均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試驗組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P<0.05),再次證實貝那普利聯(lián)合螺內(nèi)酯治療高血壓伴心衰效果可靠,有利于調(diào)節(jié)血壓,改善心功能,阻止心衰進展,不良反應小,值得臨床推廣。在兩藥聯(lián)用過程中應注意根據(jù)個體情況,逐漸增減相應劑量,并密切觀察有無低血壓、高鉀等發(fā)生,并且由始至終,需始終堅持心衰的一般基礎治療。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對比(±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對比(±s)
組別 LVEF(%) LVEDD(mm) LVESD(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參照組 35.62±7.40 44.14±7.59 61.18±6.70 57.40±6.27 46.69±3.87 40.26±2.27試驗組 35.51±7.03 58.77±8.02 61.28±7.10 52.29±5.42 47.02±3.27 34.19±2.50 t 0.070 7 8.688 1 0.067 2 4.043 1 0.427 1 11.787 3 P 0.943 8 0.000 0 0.946 6 0.000 1 0.670 4 0.0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