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蘭
中醫(yī)認為,不應讓精神過分耗散,而應讓它內(nèi)守。精神內(nèi)傷會致病,調(diào)養(yǎng)好精神則可防病。若要精神內(nèi)守,該怎樣調(diào)養(yǎng)呢?
生活中精神內(nèi)傷的行為很多,如心術不正,過于追求虛榮和權勢、處心積慮地聚斂財富等,做了“虧心事”必然會白天于心不安,夜晚噩夢纏身,心情常處于緊張、自責、懺悔、恐懼狀態(tài)。這一系列的精神負擔和異常情緒,必然會影響人的正常生理代謝,從而降低身體的免疫力,正氣衰憊,百病叢生。
要讓精神不被過分消耗,就要避免情緒大幅度波動,盡量減少憂思郁怒。經(jīng)常保持情緒穩(wěn)定,使心情處于恬靜狀態(tài),就能讓精神飽滿、精力充沛、氣機調(diào)暢。
《素問·上古天真論》強調(diào):“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nèi)守,病安從來?”這里的“恬”,就是內(nèi)無所蓄;“淡”就是外無所逐;“虛無”是虛極靜篤,致于自然的意思?!疤竦摕o”實即摒除雜念、暢遂情志、神靜淡泊,保持“靜養(yǎng)”之意。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于虛無之守,故壽而無窮,與天地終,此圣人之治身也”。也就是說,不干那些損人利己的事,不貪不義之財,不做傷天害理的勾當,自然心靜神安。神氣清靜內(nèi)守,則五臟六腑的氣機協(xié)調(diào),邪不能害,自可益壽延年。
要想達到精神內(nèi)守,就應努力做到“四不”。
不貪婪 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這句話中,“知足”“知止”就是不受利欲的引誘,不作過分的奢求。也就是說,做人一定要戒貪欲邪念,只有甘于淡泊,沒有過多的貪求,才能神安氣定,體健壽高。
不患得失 作為社會一分子,對于個人地位的高低、榮譽的大小、報酬的多寡、享受的厚薄如能泰然處之,隨遇而安,則對健康十分有益。只要做到既“不以一得為喜”,也“不以一失為憂”,就能保持心境的安靜。
不動情 生活不可能平靜如水,人生也不會事事如意。面對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既要從容面對,又要自我克制,自我調(diào)適,自我解脫。不被煩惱所困擾,則精神輕松、免疫力高,病魔便會退避三舍。
不小氣 改掉自私的毛病,要心胸寬廣,寬以待人,寬以容人,凡事想開點,不要事無巨細都“往心里去”。一個人如能夠諒人之過、念人之功、助人之短、揚人之長,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友愛,在生活中如魚得水、心靜神安,從而災病不生,福壽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