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薄皩W講方式”與現(xiàn)代建構主義的“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打造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在理論上是一脈相傳的。
【關鍵詞】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學講方式;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現(xiàn)代教學設計理論強調(diào),只有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才能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從2012年起,我們徐州市大力推行“學講行動”,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主導性,并以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能力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風向標、教學流程的行進圖,教學效果的檢驗站。以“學進去”“講出來”作為學生學習方式的導向和學習目標達成的基本要求的課堂教學方式。以“教學六環(huán)節(jié)”為航道,以“五學五不”為紅線,全力校正老師的“滿堂灌”,極力培育學生的“自主、合作與交流”。
“以學定教”中的“教”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新知,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再針對學生自學中未解決的問題,適時、適當?shù)攸c撥,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時間的有效運用、高效運用。由此可見,“學講方式”與現(xiàn)代建構主義理論是一脈相傳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文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識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被谛W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要求,依據(jù)《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按照我校的“學講計劃”實施方案,結合自己的教學能力和認識,我對“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努力進行了探索。
一、課前自主學
小學低學段學生年齡小,缺少自覺能力,缺乏自學經(jīng)驗。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根據(jù)學生的總體學情,我嘗試并總結出了“預習七步法”:(1)初見相疑,瀏覽課題及內(nèi)容,把你的疑惑和問題寫在課題旁;(2)圈畫生字詞,自覺運用閱讀標記 (如用圓圈圈出課后生字;用橫線畫出生字組成的詞語;用三角號標出兩條綠線內(nèi)的二類字;用波浪線畫出二類字組成的詞語),找出閱讀障礙;(3)借助工具書,消滅生字詞;(4)描摹課后筆順,寫準總筆畫數(shù),寫好生字詞;(5)用問號標記在文中遇到的不理解的句子或詞語;(6)再讀文章做細活,畫標小節(jié)號,順讀全篇章;(7)三讀課文初解疑,疑難雜癥待交流。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耐心指導和培育,學生慢慢適應并初步掌握了自主學習的要求,多數(shù)學生能課前自主解決生字及詞語,初步感知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帶著“問題”和各種“奇思妙想”走進課堂,為課堂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課中合作學
1.揀“重點”問題,為“精講”鋪墊。經(jīng)過課前有效的自學和上課初始的交流展示,教師便有了適宜的教學起點。課堂重點就在于如何更有效地“揭開知識的蓋頭”。學生通過“先學”產(chǎn)生疑問后,必定急于得到問題的答案,這就促進了課堂上學生的積極參與。“學講方式”要求“教師慢一步”,因此,我也就“緩一步”,讓學生對自學中的問題“揀重點”,學生交流能解決的,不講。以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課《英英學古詩》為例。學生提出的問題有:(1)英英是誰?(2)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3)這首古詩的作者是誰?(4)古詩作者所處的朝代?(5)英英是怎樣學習古詩的?
我把提出的問題都寫在黑板上,并讓學生根據(jù)要“有價值、不重復”的提問原則先進行篩選,學生則會把第一個問題“英英是誰”首先排除。剩下的第2、3、4個問題通過讀課文能直接獲得答案,則請同學重讀課文幫助解答,最后提煉出本節(jié)課需要重點解決的主問題:英英是怎樣學習古詩的?
2.強化字詞學習,防止學生“眼高手低”。愛表現(xiàn)是小學生最鮮明的特點。但如果利用不當,會給學生的終身學習留下隱患。所以,課堂第一步完成后,我并不急于給學生來解開“鍋蓋”。而是嚴要求、高效率地轉入生字詞的學習。
為了保證自學效果,真正起到以檢查促自學的目的,我用相當?shù)木Γ捎貌煌姆绞椒椒▽W生字詞進行強化鞏固訓練。要求分組出示注音生詞,異組檢查、糾正、評價。方法包括:同組限時記,異組指名讀,競賽比質量,板書比規(guī)范。此環(huán)節(jié)重點解決學生認為“難讀的詞,易讀破的句、難寫的字”,養(yǎng)成規(guī)范學習習慣。比如,很多二年級學生都認為“檢”“焰”“狂”“州”難寫、易錯,我在執(zhí)教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二》時,采取小組同組合作與異組競賽的方法,要求各小組2分鐘內(nèi)完成以下任務:(1)字的筆順;(2)字的結構(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品字形結構、獨體字);(3)字的部首;(4)怎樣記住這個字?(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部件法、造字法、聯(lián)想法)(5)這個字什么地方最容易寫錯?(6)怎樣寫好這個字?在學習過程中,我看到都是組長根據(jù)“本組”規(guī)定,小組內(nèi)成員每人當小老師教學其中一個字,最后組長進行總結。組內(nèi)合作完成后,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講臺教全體同學學習這個生字。以這種“自主展示”方式學習生字,每個同學都獲得了發(fā)言的機會,學生的自學能力、互學能力在一次次的訓練中得到了提升。
3.扣魂抓本話精講,重錘猛敲留痕跡。在解決夯實字詞句等閱讀障礙后,我就開始對學生自學和交流后留下來的“疑難雜癥”進行“華佗”般的“庖丁解?!?。神醫(yī)華佗作為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學的代表人物,他的最偉大貢獻一是發(fā)明了針灸,二是創(chuàng)立“麻沸散”,為古代外科手術開展提供了必要條件。針灸要求“一點到位”,老師的講解就努力應該達到這一境界;“麻沸散”則讓人全身心處于一種特定的狀態(tài)中,老師在課堂中就應該努力營造這種氛圍。這兩大成果具有“一微一廣”的特點。如果說“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中的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合作學習是“散發(fā)式學習”的話,那么,老師的精講就是引領學生對文章進行“針灸”。英英是怎么學古詩的呢?在教學中,我還是引而不發(fā):
師:英英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她做了哪幾件事?生:跟老師學習古詩、回家給奶奶背古詩、介紹古詩的作者。師:小朋友們,你覺得只要按照英英學古詩的三個步驟去做,是不是就能學好古詩?生:(七嘴八舌,莫衷一是)師:小朋友們知道鸚鵡嗎?生:我在動物園見過,我家鄰居有一……師: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鸚鵡會干什么嗎?生甲:鸚鵡會說話。生乙:鸚鵡會學話。師:學生乙說得很對,鸚鵡不是會說話,而是會學話。如果英英只是會背古詩,那就和鸚鵡相差不多。我們是人,不僅會“學話”,而且還會“理解話”。小朋友們,咱們共同想想,英英在背古詩前,還做了哪些功課?
學生陷入沉思,隨后又嘰嘰喳喳討論起來。老師適時加入討論,歸納總結:“英英學古詩,表面看是學—背—講。但是,她還做了好幾個書上沒有說出的事。首先英英很樂于學古詩,所以自己會主動弄清詩的意思和作者;講給別人聽,這既是一種復習鞏固的方法,也讓英英因為學會了古詩感到很開心,這又會激發(fā)她以后更加喜歡我國的古詩和語文?!?/p>
我們怎么才能更好地學好古詩呢?結合自己的學習感受,學生馬上爭相舉手回答:認真預習,掌握生字,積極背誦,主動鞏固……接著,學生們立即投入到鞏固中……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將“先學后教,以學定教”融 入“學講方式”,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增添了新體驗,為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活力,也是符合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作者簡介:丁楊,女,1990年生,江蘇徐州人,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