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
摘要:愛德華·P·瓊斯,當代美國黑人作家,二十世紀黑人文學的杰出代表,在20世紀的當代美國文學中留下了獨特且深刻的筆墨。作為一名非裔作家,一方面,他固守了非裔美國文學中意指修辭的傳統(tǒng);另一方面,他塑造了黑人奴隸主,逆轉(zhuǎn)了經(jīng)典文本和反轉(zhuǎn)了圣經(jīng)英雄形象,在其小說《已知的世界》中,通過刻畫黑人奴隸主,顛覆了以往非裔人民奴隸身份的刻板印象;援引圣經(jīng)中的拯救者摩西之名,卻賦予了其大反派的身份。愛德華·P·瓊斯另辟蹊徑,關(guān)注并書寫了非裔美國歷史上鮮為人知的一頁,為非裔美國文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構(gòu)建了非裔人民主體身份的獨特性;另一方面,通過改名換姓,運用人名喻指,重建了非裔人民的主體身份,表達了對奴隸制的不滿和對自由的向往,也給非裔美國文學道路指明了出路。
關(guān)鍵詞:愛德華·P·瓊斯;《已知的世界》;文本改寫;人名喻指
一、平凡與不凡
1992年,愛德華·P·瓊斯發(fā)表了第一部作品《迷失城中》,名聲鵲起。十年之后,他攜力作《已知的世界》,卷土重來,一時大噪,贊譽加身。2003年,《已知的世界》榮獲國家圖書獎和國家書評獎,2004年和2005年相繼獲得普利策小說獎和柏林文學獎。他的作品標志著美國黑人文學的又一巔峰的到達,他為非裔人民的靈魂歌頌,成為繼??思{、莫里森等優(yōu)秀黑人作家之后的又一歌者。
愛德華·P·瓊斯現(xiàn)在所擁有的學識來源于他早期多苦多難的童年,因其家庭貧困,早期他接受的是公立學校的教育,因表現(xiàn)優(yōu)異,得到了一個天主教傳教士的資助,得以在馬薩諸塞州的紅十字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宗教對他的影響也極其重要,圣經(jīng)故事和人物在他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平凡的生活和多難的經(jīng)歷,給予了他對生活的敏銳的感知,因為感知生活,才有了生活感觸,因為有了生活感觸,才有了人性感知。繼而瓊斯通過一些史詩材料和文學作品,了解到黑人也曾有過奴隸主的文化身份,于是將其訴諸于筆端,描繪了當今黑人民眾的生存境遇,從中揭示出霸權(quán)文化對少數(shù)族裔文化的破壞,力圖通過文學話語呼吁黑人知識分子轉(zhuǎn)向黑人民族文化本身,從過去那些被白人主流文化鄙棄的傳統(tǒng)中重新建構(gòu)民族意識,造就了不平凡的一生,同時把美國黑人文學推向了一個高峰。
二、文本改寫
(一)黑人奴隸主
第一批的非洲人民是被迫移民至美洲大陸的,其中的大部分是被拐賣或者欺哄才到的美洲,他們漂洋過海,歷經(jīng)千心萬難,然而迎接他們的不是自由,而是壓迫和剝削。他們沒能融入美國主流社會,而是成為了沒有基本人權(quán)的流散人員,也稱之為邊緣人。由于語言不通和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只能成為奴隸,長達百年之久。非裔美國人為了自由而戰(zhàn)是非裔史上不可翻過的一頁,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導火線之一,林肯總統(tǒng)特地接見了斯托夫人,并且笑稱她是“寫了一本書,釀成了一場大戰(zhàn)的小婦人”,這句話充分反映了這部小說的巨大影響。黑人奴隸的身份是非裔美國文學中的經(jīng)典形象,但是在瓊斯的《已知的世界》中,卻塑造了黑人奴隸主亨利這一顛覆性的形象,翻開了美國種植園黑人歷史上罕見不尋常的一頁,影響非凡。
因為其膚色,亨利和父母起初都是奴隸,但是他們勤奮肯干,對奴隸主俯首帖耳,從而獲得了自由的身份,繼而贖出亨利,使其獲得了自由身份。雖然有了自由身份,亨利還是與先前的白人奴隸主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趁機從中學習其經(jīng)商和管理之道,很快,他自己也擁有了三十一名黑人奴隸和五十多公頃的種植園,成為曼徹斯特縣里唯一一個擁有土地和奴隸的黑人奴隸主。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個“上帝想要的牧羊主”,但是他沒有超越奴隸主這一身份的限制,甚至如法炮制了白人曾經(jīng)用在他和他祖先身上的方法,買賣黑奴,為了讓他們聽話與服從,甚至會拆散和打罵他們。盡管擁有奴隸主的身份,但是因為其膚色,始終不被白人奴隸主所平等相待;而因其奴隸主的身份,又拉開了與黑人同胞的距離,不被本族人民所接受,因此,由于身份建構(gòu)失敗,亨利最終無法改變成為了一個邊緣人的悲劇。
(二)大反派摩西
因其早期的宗教教育經(jīng)歷,瓊斯對《圣經(jīng)》中的英雄形象頗為著迷。《出埃及記》是《圣經(jīng)》中重要的一個章節(jié),在《出埃及記》中,摩西將于水火之中的以色列人們逃出生天,重獲自由和希望,因此被尊為先知和拯救者。瓊斯大膽改寫了這一拯救者的形象,《已知的世界》中,他刻畫了一名空有其名的“拯救者”,作為管家,摩西既沒有帶領(lǐng)同族獲得自由,也沒有護佑他們,反而無所不用其極地虐待他們。摩西是亨利擁有的第一個奴隸,他因勾引白人奴隸主的妻子而被螳螂入獄,在獄中,他遇到了黑人女奴貝茜。獄警向亨利說明他們兩個來自于亞歷山大,一個類似于古埃及的地方,因為盛產(chǎn)奴隸而出名。兩個摩西都來自同一個地方,但是此摩西非彼摩西,瓊斯的摩西被亨利買走,成為亨利的第一個奴隸,起初兩人相處不錯,一起動手建房構(gòu)舍,在有一次打鬧中,亨利狠狠地教訓了他,并且讓他以后呼全名或者尊稱為主人,他自此窮其一生都在發(fā)問:為何一個黑人可以奴役另外一個黑人?何為自由?起初是抑郁,最后這種抑郁演變成了憤恨,尤其是在亨利死后,這種憤恨最后就轉(zhuǎn)加到了在他管理下的可憐的同族奴隸身上,他要求奴隸們周六工作,甚至對懷孕六個月的塞萊斯特變本加厲,要求其繼續(xù)勞作,不得休息,并且趁機在向亨利的遺孀報告事務(wù)當中,編造了各種各樣的故事,偽裝成一個善良忠實的奴仆,以此拉近關(guān)系,最后捕獲其心,求得了一套新的衣褲,還贏得了從正門進入主人房間的權(quán)利。但是他并獲得真正自由的身份,也沒有如愿以償?shù)靥娲嗬奈恢?,成為奴隸主,盡管他意識到了自由身份的重要性,也反思了自己的困境,但是他無法突破文化身份的限制,所以他既沒有獲得自由,也沒能帶領(lǐng)同族獲得自由,空有摩西之名,而無摩西之力。
三、人名喻指
人名,顧名思義是由姓和名組成的,也可以稱為名字。人名是一個獨特且僅有的符號,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種東西,分量可謂舉足輕重,因其獨特性和差異性,代表了一定的意義和歸屬感,構(gòu)成了一個人最重要的人生價值載體。因此,人名一旦確定,因其承載了民族、種族、家族特定的約定俗成,而不可更改。人名的特有意義賦予了其深刻的文化蘊意,人名喻指大師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將這一修辭用到了極致,俯拾皆是;西方文學中,也不勝枚舉:在莎士比亞《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中,F(xiàn)alstaff喻指的單詞false傻子的意思,在狄更斯的《霧都孤兒》中,小小主人公Oliver Twist中的姓氏喻指單詞twist曲折,代表了其不幸顛沛的苦難人生,等等。
著名的非裔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文《語言是流著淚的》中提及:“如果你來自非洲,那么你就沒有名字;問題就在于你的名字已經(jīng)不是你自己的,是你的種族和民族的;如果你沒有名字,死后怎么尋找你的家園?”對于非裔美國奴隸而言,大多不能識文斷字,再加上遠離故鄉(xiāng),被迫脫離了家園,因此名字就只是一個代號而已,而這些奴隸在長期的被奴役期間,只能夠記住自己的名,卻忘了自己的姓氏,迷失在另外一個國度,丟失了自己的種族身份。
(一)斯坦福特·烏鴉·藍莓
斯坦福特是一個四十歲左右,風流成性的男奴,因為不知父母姓甚名誰,所以他不知道自己的姓氏,又不愿使用其奴隸主的姓氏,因為奴隸主也是黑人,因此斯坦福特是一個只有名字而沒有姓氏的奴隸。年輕的時候,斯坦福特聽到一名年長的奴隸說,一個人,尤其是男人,擺脫奴隸制的唯一途徑就是征服女人,于是斯坦福特瘋狂地追求種植園中所有適齡的女性,但是都被其無情地拒絕了。痛苦之中,他盯著自己的肚臍眼,出現(xiàn)了幻覺,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母,但是也僅僅是一對他喊不出名字的男女。緊接著,在一次與克萊門特爭奪格萊利亞中,被克萊門特打的頭破血流,慘敗而歸,于是開始酗酒,在一個雨天,他醉醺醺地走在泥地里,碰到了采摘藍莓的小孩,于是好心提出幫忙,走到一大片空地的時候,雷電劈到了一棵大樹上的兩只烏鴉,烏鴉落下來羽毛掉落的瞬間,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生與死,于是他跪下來將兩只烏鴉合葬,代表著他將父母合葬,頓悟之際,他不僅找到了自己的家園,也獲得了新生,從此,他將自己的姓氏重命為烏鴉·藍莓,不再渾渾噩噩,胡作非為,而是改頭換面,與人為善,救助了很多黑人孩子,這些被救助的孩子將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生活的一條街命名為斯坦福特·烏鴉·藍莓大街,以此銘記他的救助之恩。
(二)愛麗絲·黑夜
愛麗絲這個名字因《愛麗絲漫游仙境》而被大家所熟知,無獨有偶,在《已知的世界》中,瓊斯刻畫了一個喜歡在夜里漫游的愛麗絲,不同的是她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失心瘋,以期尋得機會逃脫奴隸制。亨利把愛麗絲買回來的時候,向眾人解釋道她是被驢踢了,才會導致失心瘋。愛麗絲喜歡自言自語,在黑夜里唱著令人毛骨悚然的歌曲,經(jīng)常會有一些令人頭發(fā)豎立的行為,把小孩子們嚇得四處逃竄。久而久之,大家都認為她是個瘋子,沒有人理會她的詭異舉動,奴隸主亨利不會管束她,就連巡邏隊的隊員也對她的瘋子大名如雷貫耳,以至于看到她也習以為常,不會抓捕。于是在黑夜的掩護下,愛麗絲像個鬼魂一樣,游來蕩去,來去自如。就是在裝瘋賣傻的外衣下,愛麗絲在黑夜中繪制了逃離路線,終于,她找到了機會,成功逃到了自由洲,成為了一名名氣大噪的藝術(shù)家。在成名作中,她將眼睛看到的一切畫了下來,也就是一副亨利種植園的全貌圖,并且署名為愛麗絲·黑夜。黑夜賦予了愛麗絲自由身份和重生的可能,也是她逃離奴役的情感和精神寄托,于是她將姓氏命名為黑夜,并且創(chuàng)作了很多作品,大名遠揚。
四、無知-未知-已知
世界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這取決于人們?nèi)绾慰创裏o知。黑人奴隸這一文化身份一直是美國非裔文學作品中的刻板印象,這是已知的,而黑人奴隸主的文化身份卻鮮為人知,甚至是無人知曉,愛德華·P·瓊斯從這一文化身份入手,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關(guān)注非裔人民的生存困境和文化身份,深層次地探討了一個普世的問題:未知,無知,已知的三位一體。人類只是利用他所處的時代提供給他們的常識和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的一般水平思索和判斷事物,或者說,他們是在用已知的東西思索和判斷未知的東西,所以,結(jié)論才出現(xiàn)了荒謬,有了無知。我們之所以感覺他們可笑和無知,正是因為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把他們未知的東西變成了我們的已知,變成了生活常識。在巨大的未知面前,我們也同樣處在無知當中。
參考文獻:
[1]Berman, Carolyn Vellenga. “The Known World in World Literature: Bakhtin, Glissant, and Edward P Jones”. Novel 42.2(2009):231.
[2]Birnbaum, Robert.‘Interview.Identity Theory(21 January 2004).
[3]Dickens, Charles.Oliver Twist.London: Penguin Books Ltd,2007.
[4]Gates, Henry Louis, Jr.The Signifying Monkey: The Afro-American Literary Theor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5]Jones, Edward P.The Know World.New York: Amistad,2004.
[6]Shakespeare, William: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Michigan: Gale Ecco, Print Editions,2010.
[7]賀冬梅.蓋茨喻指理論淺析[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8.
[8]劉白.論《已知世界》中的身份建構(gòu)[J].當代外國文學,2012(4).
[9]朱小琳.視角的重構(gòu):論蓋茨的喻指理論[J].外國文學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