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燕,李葵秀,段連潔,劉冠澤
(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
灰霉病是世界性重要經(jīng)濟作物病害,主要由葡萄孢屬Botrytis真菌引起,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是本屬模式種[1]?;移咸焰呒闹鞣秶鷺O其廣泛,預測該菌可以寄生幾乎所有雙子葉植物[2]。百合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鮮切花之一[3],在世界鮮切花貿(mào)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云南省是重要的百合種植基地。百合灰霉病是危害百合生產(chǎn)的重要病害之一[4—5],主要由橢圓葡萄孢Botrytis elliptica和灰葡萄孢侵染致病。研究表明,百合不同品種對灰霉病抗性不同,大部分研究都是以孢子懸浮液或者菌絲塊接種百合葉片的方法來探究百合品種的抗病性[6—7]。作者認為花瓣是病原菌侵染百合的重要部位,感病花瓣是影響百合鮮切花銷售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云南省7~8月雨水充沛季節(jié),孢子可借助雨水落到花瓣上引起病害。因此,本研究采用菌絲塊室內(nèi)離體接種法比較橢圓葡萄孢和灰葡萄孢對不同品種百合花瓣和葉片的侵染能力,為百合灰霉病田間控制提供科學依據(jù)。
橢圓葡萄孢Botrytis elliptica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均由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李國慶教授課題組提供。
百合品種 ‘索邦’(‘Sorbonne’)、‘木門’、‘薩曼莎’、‘卡羅琳’,購自昆明市斗南花卉市場。
百合盛花期每個品種選5株,每株選成熟葉片5片,選當天完全開花花朵3朵。用直徑0.5 cm打孔器分別在PDA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3 d的灰葡萄孢和橢圓葡萄孢邊緣取菌絲塊。每個葉片和花瓣分別接種1塊菌絲塊,接種后將葉片和花瓣置于搪瓷盤中,20 ℃下保濕培養(yǎng),每隔24 h觀察病斑出現(xiàn)情況并記錄病斑大小。
葉片或花瓣接種菌絲塊后,變色或者褐色斑點出現(xiàn)時間即為發(fā)病時間,每隔24 h測量病斑直徑,灰葡萄孢侵染葉片病斑擴展速度為72 h病斑直徑除以3 d;灰葡萄孢侵染花瓣發(fā)病時間較短,病斑擴展速度為48 h病斑直徑除以2 d。橢圓葡萄孢接種‘木門’葉片,觀察96 h,依然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病斑,因此病斑擴展速度為0,橢圓葡萄孢侵染‘索邦’葉片72 h才出現(xiàn)病斑,因此病斑擴展速度為96 h病斑直徑除以4 d,其余計算方法同灰葡萄孢侵染葉片;橢圓葡萄孢侵染‘薩曼莎’花瓣72 h才出現(xiàn)病斑,病斑擴展速度為96 h病斑直徑除以4 d,其余計算方法同灰葡萄孢侵染花瓣。
4個百合品種離體葉片接種兩種病原菌后發(fā)病情況見表1。4個百合品種離體葉片接種灰葡萄孢后病斑出現(xiàn)時間無差異,均在接種48 h后出現(xiàn)變色或斑點。接種橢圓葡萄孢的4個百合品種葉片病斑出現(xiàn)時間差異顯著,‘薩曼莎’和‘卡羅琳’最早出現(xiàn)病斑,均在接種48 h后出現(xiàn)病斑,與接種灰葡萄孢的離體葉片病斑出現(xiàn)時間一致;‘索邦’則在接種72 h后出現(xiàn)病斑;而‘木門’在接種96 h后依然沒有病斑出現(xiàn)。病斑擴展速度比較分析,灰葡萄孢侵染不同品種百合葉片病斑擴展速度差異不顯著,約為0.15 cm·d-1;橢圓葡萄孢侵染不同品種百合葉片病斑擴展速度差異顯著,‘木門’無病斑出現(xiàn),出現(xiàn)病斑最早的‘卡羅琳’病斑擴展速度與‘索邦’差異顯著。
從表1得知,‘木門’、‘薩曼莎’、‘卡羅琳’離體花瓣在接種灰葡萄孢24 h后有病斑出現(xiàn),‘索邦’離體花瓣病斑出現(xiàn)時間比前3個品種晚12 h,從病斑擴展速度來看百合品種之間差異顯著。不同品種百合離體花瓣接種橢圓葡萄孢病斑出現(xiàn)時間差異明顯,‘卡羅琳’離體花瓣接種橢圓葡萄孢與接種灰葡萄孢病斑出現(xiàn)時間一致,均在 24 h有病斑出現(xiàn),病斑擴展速度最快,但是接種灰葡萄孢病斑擴展速度為1.40 cm·d-1,明顯高于接種橢圓葡萄孢;‘木門’、‘索邦’均在接種48 h后出現(xiàn)病斑;最晚出現(xiàn)病斑的是‘薩曼莎’,但其接種后病斑擴展速度與‘索邦’差異不顯著。
表1 兩種葡萄孢屬真菌侵染不同品種百合花和葉片能力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infectivity of two Botrytis species on petals and leaves of different Lilium varieties
灰葡萄孢的寄主相當廣泛,百合屬只是其寄主之一,橢圓葡萄孢則專一性侵染百合。大部分報道認為百合灰霉病病原為橢圓葡萄孢。但是作者認為灰葡萄孢同樣是危害百合田間生產(chǎn)的重要病原菌。云南省昆明市常年溫度20 ℃左右,氣候濕潤,非常適宜兩種病原菌的侵染與繁殖。研究顯示,兩種葡萄孢屬真菌對不同品種百合花瓣和葉片的侵染能力不同,品種間存在差異;對同一百合品種花瓣和葉片的侵染能力也不同,灰葡萄孢對百合的侵染能力明顯強于橢圓葡萄孢。
百合品種‘木門’是由東方百合與喇叭百合雜交獲得的品種[8],是我國引進的百合新品種,但是其抗性評價未做系統(tǒng)研究。引種是豐富我國百合種質(zhì)資源的重要手段[9—11],抗病性鑒定是引種后的重要研究內(nèi)容。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木門’葉片接種橢圓葡萄孢96 h后仍未出現(xiàn)病斑,花瓣接種48 h出現(xiàn)病斑;‘木門’葉片和花瓣接種灰葡萄孢病斑出現(xiàn)時間和其他品種無差異,表明 ‘木門’對橢圓葡萄孢有一定抗性,對灰葡萄孢則無抗性(圖1)。
本研究為百合的引種及田間百合灰霉病的控制提供了科學基礎(chǔ),建議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應(yīng)在百合不同生育期采取不同防病策略,重點控制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病害。
圖1 ‘木門’花瓣和葉片接種灰葡萄孢和橢圓葡萄孢Fig. 1 Petals and leaves of the lily variety ‘Conca D’Or’inoculated by Botrytis cinerea and B. ellipt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