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卉,陳俊暉
(廈門市公路養(yǎng)護綠化設施維護中心,福建 廈門 361000)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城市道路綠化是連接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1]。廈門作為經濟特區(qū)、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其景觀營造和道路綠化種植水平基本代表閩南地區(qū)乃至福建省的最高水準。環(huán)島路作為廈門市的環(huán)海風景旅游干道,全程約31 km,路寬44~60 m,為雙向6車道,通過近470 000 m2的綠化、小品等充分體現亞熱帶風光及廈門特色,形成一條集旅游觀光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濱海走廊。2017年廈門金磚會議期間的植物景觀彩化提升項目以環(huán)島路作為主要試點,凝聚了諸多景觀專家的智慧,共同探尋廈門地區(qū)植物景觀彩化提升的方法。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2],以此次景觀提升項目作為評價對象,建立城市道路植物景觀彩化提升評價模型,為今后廈門市道路景觀提升提供參考。
廈門市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 東經118°04′04″,北緯24°26′46″。屬南亞熱帶氣候, 溫和多雨,年均溫21 ℃左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均降水量約1200 mm,每年5~8月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因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 年均受4~5次臺風影響, 且多集中在7~9月[3]。
數據采集于2017年9~11月。在環(huán)島路內抽樣選取具有重要節(jié)點意義和評價價值的77個植物景觀彩化提升的花鏡或植物群落作為評價單元。對每處植物配置進行調查,詳細記錄植物種類、數量、觀賞特性、生活型、生長狀況、環(huán)境條件等,同時進行影像采集。影像采集以群落中心為基點,從 4個角向群落中心各拍 1張照片。采集的影像要清晰地反映景觀主要特征,盡量多地表現細部特點[4]。拍攝嚴格按照以下標準:盡量選擇日照條件接近的時段,在9:00~10:30或15:00~16:30進行,避免陰雨天;在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下拍攝,不用閃光燈;站立拍攝,鏡頭不傾斜,與地面平行,不出現俯視或仰視的情況;盡量避免將游人、行車等非景觀元素攝入照片內;為保證所有照片的構圖一致,照片均由一人拍攝。在篩選照片時,將不能表現主要景觀特征的照片剔除,每個景觀單元挑選1張最能體現其景觀特征的照片作為評價依據[5]。
查閱文獻中的研究方法[6—10],結合廈門作為濱海城市的特點,根據指標的建立原則以及評價體系的框架模型。采用德爾菲法制定問卷[11],聯系30位景觀及相關專業(yè)的專家,經過3輪專家意見征詢,建立廈門-環(huán)島路區(qū)域金磚期間植物景觀彩化提升評價層次結構模型(圖1)。模型分三層:第一層為目標層(A);第二層為準則層(B),包括生態(tài)價值、景觀價值、主觀感知、經濟適用性和功能性5個方面;第三層為標準層(C),隸屬準則層,包括物種豐富度、植被類型多樣性、植物單體觀賞特性、平面構圖、色彩構成、意境美、文化內涵和植物的健康度等22個指標。
2.2.1 問卷調查 根據廈門-環(huán)島路區(qū)域金磚期間植物景觀彩化提升評價層次結構模型,向景觀、綠化及相關專業(yè)的專家發(fā)放問卷確定指標的權重。調查問卷中,問卷一是請景觀、綠化相關專業(yè)背景的教師、學生30人以及非專業(yè)背景人士30人問答,兩兩比較指標的相對重要性,并按9分制進行賦分,專業(yè)與非專業(yè)打分的換算比為2:1。問卷二是請景觀、綠化相關專業(yè)背景的教師、學生50人以及非專業(yè)背景人士50人對77個景觀單元各指標進行打分,最低0分,最高10分。160份問卷全部有效回收。
圖1 廈門-環(huán)島路區(qū)域金磚會議期間植物景觀彩化提升評價層次結構模型Fig. 1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of flower-colored landscape promotion evaluation during the BRICS Meeting period in Xiamen-huandao road
2.2.2 構建判斷矩陣及層次單排序 層次模型中,從第二層(即準則層)開始,對隸屬上一層同一指標的多個指標進行兩兩比較,構建判斷矩陣。即每次對兩個指標bi和bj進行相對重要性比較,用bij表示相對重要性比較結果,比較時采用1~9標度法,全部比較結果用A-Bi=(bij)n×n(n是判斷矩陣的階數)表示。計算判斷矩陣A-Bi的最大特征值λmax和與之相應的特征向量W,再將特征向量W進行歸一,即同一層次指標對于上一層次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權重)的向量,該過程稱為層次單排序[12]。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當CR<0.10時,認為判斷矩陣的不一致程度在允許范圍內,通過一致性檢驗[13—15]。
2.2.3 計算評價綜合得分 在充分參考其他城市景觀評價的文獻及征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制定22個指標的賦分標準(表1)。采用10分制,最高分為10分,說明該指標表現最佳,最低分為0分,說明表現最差。部分指標分為優(yōu)、中、極差3個等級,每級最高系數分別為10、6、2;部分指標分為5個等級,分別為優(yōu)、良、中、較差、極差,每級最高系數分別為10、8、6、4、2。專家根據指標賦分標準對77個景觀單元的各項指標進行打分,將打分結果取平均求得各指標的打分值,再將各指標的打分值與其權重值相乘,所有指標的分值相加求得每個景觀單元的綜合評價得分。定量指標由專家直接打分,定性指標采取發(fā)放問卷打分,問卷附有77個景觀單元的照片。
表1 廈門金磚會議期間環(huán)島路區(qū)域77個植物彩化提升景觀單元評價指標及評分標準Table 1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scoring criteria of 77 flower-colored landscape units in Xiamen-Huandao Road duringBRICS Meeting Period
除物種豐富度、植被類型多樣性、群落結構豐富度、綠視率、植物單體觀賞特性、色彩構成、季相變化、建設、維護、改造成本、養(yǎng)護、管理成本等9個定量指標外,其余定性指標由專家根據評價標準及景觀單元照片評分。
根據判斷矩陣計算出植物景觀彩化提升評價指標因子的權重值(表2)。結果表明,各判斷矩陣均通過一致性檢驗,結果合理有效,最終確定景觀評價指標因子的總權重(表3)。
由表3可知,在準則層中景觀價值的權重值最高,說明目前城市綠地植物景觀的建設注重優(yōu)美景觀的營造;其次是功能性和生態(tài)價值,說明道路綠化重視其基礎功能性的保證和對環(huán)境的改善作用;主觀感知和經濟適用性權重較低,說明專家認為經濟適用性不是此次評價的重點,以及應降低個人主觀審美感受對評價的影響。標準層中隸屬景觀價值方面的指標,權重最高的是色彩構成(0.2714)和群體景觀(0.2714),其次是與周邊景觀協調度(0.1791)和立面景觀層次(0.1117),平面構圖和單體觀賞性指標所占權重較低;在功能性方面,植物健康度權重最高(0.4918),抗干擾性權重最低(0.0377);生態(tài)價值方面群落植被的適生性的權重最高(0.4822),綠視率權重最低(0.0353)。權重歸一后的指標總權重值表明,色彩構成(0.1307)、群體景觀(0.1307)和植物健康度(0.1165)是影響城市綠化景觀評價最主要的因素。
表2 判斷矩陣及一致性檢驗Table 2 Judgment matrix and consistency test
表3 廈門環(huán)島路金磚會議期間植物景觀彩化提升綜合評價模型及各指標權重值Table 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and weights of various indicators of flower-colored landscape during BRICS Meeting period in Xiamen Huandao Road
從金磚會議期間植物景觀彩化提升 77個景觀單元的綜合評分值分析(表4),景觀質量達到I級的有16個,Ⅱ級有16個,Ⅲ級有32個,IV級有13個,僅1個綜合得分低于6。由此可見,此次金磚會議期間植物景觀彩化提升效果明顯。
通過樣地的實際情況及綜合評價結果可知,本次金磚會議期間植物景觀彩化提升評價等級為I級樣方的主要特征為:生態(tài)價值方面,物種豐富度上N1≥5種,其中有9個樣方的植物品種數N1在10個以上,占16個I級樣方數的56.3%;植被類型多樣性豐富,均為喬、灌、草三種層次結構搭配,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群落結構豐富,含有3~5種植物生活類型(5≥N3≥3),且僅含有2個植物生活類型的群落只有3種,僅占12.50%;植物群落對周邊環(huán)境的適應性好,生長狀況好;綠視率P5≥30%,綠視率大于50%的樣方占56.3%。景觀價值方面,I級樣方植物群落至少具有3種以上單體觀賞價值較高的植物,有5種以上的占87.50%;平面構圖具較高藝術性,規(guī)則式與自然式配置相結合;前、中、遠景觀層次分明,錯落有致,變化豐富;植物色彩變化豐富,明顯的色系超過5種;植物形成整體景觀效果好;群落存在季相變化的植物;空間序列變化明顯,或有豐富多變的景深,或有步移景異的變化;與周邊的軟質和硬質景觀相協調,渾然天成;展現的意境美輪美奐,符合中國園林植物文化、花文化的內涵;景觀符合觀賞者審美情趣;建設、維護、改造成本與養(yǎng)護、管理方面各有特點;景觀標志作用明顯,能讓人一眼認出;抗風性上,群落中不抗風植物不超過1種;樹冠飽滿、葉色正常、無病蟲害、生長健壯;防眩光能力高,能基本避免太陽強光對行車、行人的影響;與外界環(huán)境隔離,交通、煙塵等對群落無影響。
表4 排名前32位的景觀單元得分Table 4 Top 32 landscape units scores
本次廈門環(huán)島路區(qū)域金磚會議期間植物景觀彩化提升評價的指標是在充分參考其他城市景觀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廈門地區(qū)的實際情況,經過3輪篩選、修正最終確定的。胡競愷等[16]在對廣州市公園濱水植物進行評價時,設置可參與度、水體及倒影清晰度2個指標,但本次的調查以路旁綠地和花鏡為主,所選的景點基本都是不可進入,也未涉及水體倒影的現象,在專家問卷咨詢中,兩者的重要程度分值極低,予以剔除。董瑤[17]在廣州市珠江新城城市主干道綠化景觀的調查與評價中,除生態(tài)和觀賞方面指標,增加交通功能指標的考量,提出防眩度、引導性和暢通性3個指標。在咨詢專家后,認為防眩度對于花鏡在保障交通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予以保留。將引導性變更為標志性,既代表引導作用,又代表景觀節(jié)點的標志作用。由于本次調查對象為路旁綠地和花鏡,未對道路造成任何阻礙,所以不存在暢通性的考量,該指標予以剔除。高陽[18]在對廣州市開發(fā)區(qū)蘿崗區(qū)城市道路植物景觀評價與研究中,考慮道路實際情況,設置管理養(yǎng)護指標。本次評價將管理養(yǎng)護指標擴大成經濟適用性,再細化為建設、維護、改造成本和養(yǎng)護、管理2個指標。黃月明[19]對金花茶公園綠地植物景觀綜合評價中在景觀質量方面將色彩與季相合并為一個指標進行評價,而本次專家咨詢后認為季相變化不止色彩一個因素,再加上季相變化會使指標含義不明確。陳泳伽[20]對重慶市主城區(qū)道路路側綠地植物景觀進行審美評價時,在服務功能方面設置文化意境指標,經咨詢后本次評價予以保留。雷金睿等[7]在對??谑泄珗@綠地植物群落景觀研究中,提出抗風性的指標,廈門作為濱海城市,又是臺風多發(fā)地,專家認為抗風性也應作為評價指標。
本研究以廈門環(huán)島路區(qū)域金磚會議期間植物景觀彩化提升項目為例,對項目內100多個樣方進行調查、拍照,最終篩選77個景觀單元作為評價對象。通過細致調查、指標量化、對咨詢對象專業(yè)性進行篩選、保證調查問卷的有效回收數量等方法盡可能減少外在因素對評價的影響,因此評價結果能代表大部分綠化行業(yè)從業(yè)者和普通大眾對城市綠化景觀的感受。
本次調查的77個景觀單元共包含52科88屬114種植物,植物種類豐富。根據評價結果中評級較高的樣方共有的景觀特征,對廈門地區(qū)植物景觀彩化提升提出如下建議。
生態(tài)方面,選用的植物品種最好在8種以上(含地被、草花),以形成穩(wěn)定的群落結構,保證植被類型多樣性,增強群落對周圍環(huán)境的適生性;群落綠視率應保證在50%以上;景觀方面,群落含有3種以上單體觀賞價值較高的植物,具有5種以上的變化色彩,平面構圖規(guī)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具藝術性,富于變化;立面上前、中、遠景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功能性應注重道路基礎功能的保障,加強抗風性能的研究,盡量不用或少用大闊葉、樹干枝條較脆、淺根性樹種。
以鄉(xiāng)土植物為基調樹種,引入亞熱帶、熱帶地區(qū)(如泰國、越南、新加坡等與廈門市氣候特點、生境較為相似地區(qū))的名特優(yōu)觀賞植物,豐富濱海城市的道路綠化景觀。本次植物彩化景觀提升追求快速達成景觀效果,只在植物的葉、花器官上做設計,未考慮觀果植物的應用。部分觀果植物的果實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具有形狀多樣、光亮醒目、掛果期長等特點,如朱砂根Ardisia crenata、番木瓜Carica papaya等既具有亞熱帶風情的特色觀葉植物,又可作為觀果植物應用。
盡量采用多年生草本植物營造景觀,減少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應用。雖然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期集中,花色、花型多,通過一定的控花手段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百花競放、爭奇斗艷的景觀效果,但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無法扎根土壤,需人工澆水,維護成本相對提高,且枯萎死亡后種植區(qū)域出現塊狀的地表土裸露,需頻繁更換或耗費大量人力、財力恢復重建。
植物作為軟質景觀,除具有硬質景觀沒有的生命活力外,季相變化也是其主要特征。在此次景觀提升的評價中,選用的植物材料以常綠植物為主,僅有極少部分為一年生草本和落葉植物,缺乏季相變化。因此在運用植物造景時可適當選擇具有明顯季相變化的植物,如錦葉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Cooperi’、彩葉杞柳 Salix integra ‘Hakuro Nishiki’、烏桕 Triadica sebifera、雞爪槭 Acer palmatum、金枝國槐Sophora japonica ‘Golden Stem’等[10]。當然,落葉植物的設計規(guī)劃應考慮其養(yǎng)護管理問題。
軟景結合硬景,展現閩南濱海城市的地方風情。硬質景觀包括雕塑、景墻、水池及花藝鐵架的建設,能使景觀更為飽滿,在平面、立面上更富于變化。硬景的設計可加入紅磚、瓷器等閩南特征元素增加地域特色,使景觀的觀賞價值在文化內涵上得到延伸。水元素的加入會使軟硬景觀的結合更加靈動,同時水池及排水設施的設計可植入海綿城市的構思方案,結合灌溉、排水系統(tǒng)。景墻和花藝鐵架使得植物在豎向上的表現力得到延伸,也增加應用有較高觀賞價值的藤本植物的可能性。
棕櫚植物的合理種植。廈門作為亞熱帶濱海城市,具有棕櫚植物生長的最適生境,且大部分棕櫚植物抗風性能好,能適應臺風多發(fā)的氣候,但棕櫚植物相對其他植物管養(yǎng)難度較大,部分品種需特殊管養(yǎng)。如大王椰子等植株較高,枯葉難以修剪,病蟲害防治難度較大。因此配植棕櫚植物應嚴格規(guī)劃,包括詳細的后期管養(yǎng)計劃??蓪嵭邢鄬?、分區(qū)塊種植,減輕實際管養(yǎng)的難度。同時加強棕櫚科植物的開發(fā)及應用,選育耐寒、耐旱及耐鹽堿品種,為棕櫚科植物的應用提供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