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娟
(西安市兒童醫(yī)院感染三科,陜西 西安 710003)
嬰兒肝炎綜合征的發(fā)病原因主要包括風疹病毒感染、家族中遺傳代謝性缺陷病等,其臨床癥狀包括肝功能異常、肝內(nèi)阻塞性黃疸及肝脾腫大等[1]。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因年齡較小,護理對疾病的恢復影響較大,因此良好的護理對治療效果有重要促進作用。PDCA護理是將質(zhì)量管理方法應用于護理中,以提高護理質(zhì)量。本研究中對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使用PDCA護理方法,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觀察組女29人,男31人,平均年齡(0.97±0.22)歲;對照組女28人,男32人,平均年齡(0.98±0.20)歲。2組主要基線資料間經(jīng)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組間能夠比較分析。
對照組按照常規(guī)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使用PDCA護理方法進行護理:(1)計劃:據(jù)臨床經(jīng)驗,總結臨床護理工作中常見問題,據(jù)患兒年齡及家長心態(tài),提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組織參與研究的相關護理人員進行學習討論。(2)實施:由科室護士長帶隊,組織患兒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培訓,增加患兒家屬對疾病的了解,緩解焦急情緒。對總是哭鬧的患兒,可相應增加一些互動,以安撫這些患兒的情緒,并保持病房的安靜。對待患兒,應一視同仁,不能對個別患兒有歧視心理。(3)檢查:在每天的工作完成后,對當天工作進行評價,并記錄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與常規(guī)組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并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討論。(4)處理:以一周為一個周期,在每周六對上一周的護理工作進行評價,并統(tǒng)一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提出改進方案,在下一周執(zhí)行改進方案。
(1)患兒護理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臨床癥狀包括腹部癥狀、全身癥狀、乏力及情感功能,各癥狀評分滿分為50分,分數(shù)越低,則患兒的癥狀越嚴重。(2)服藥依從性。依從:患兒能夠在家屬的幫助下服藥而沒有哭鬧等問題。部分依從:患兒雖然有哭鬧,但可以在家屬的幫助下服按時按量服藥。不依從:患兒因哭鬧,無法在家屬的幫助下服藥,或即使按時服藥,所服藥量也達不到醫(yī)囑藥量。
上述數(shù)據(jù)應用SPSS 20.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以(±s)及%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及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的腹部癥狀、全身癥狀、乏力及情感功能等臨床癥狀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腹部癥狀 全身癥狀 乏力 情感功能觀察組 60 27.83±4.62△ 24.65±4.31△ 27.46±1.34△ 28.57±2.93△對照組 60 16.20±5.07 15.32±4.97 20.84±0.97 22.46±3.65
觀察組患兒的服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服藥依從性比較[n(%)]
嬰兒肝炎綜合征是一種以肝內(nèi)病變?yōu)橹鞯募膊。R床中主要通過給予高蛋白、高糖和高維生素飲食,以對疾病進行控制和預防[2]。因肝炎的治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患兒的年齡普遍較小,通常還不具備表達能力,因此臨床護理就顯得極為重要。PDCA是起源于美國的質(zhì)量管理模式,但其思維隨后被應用于臨床護理,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PDCA護理是將護理任務分為計劃(Plan)、執(zhí)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四個部分,并在實際的護理中進行循環(huán),在下一循環(huán)中將上一循環(huán)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解決,并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護理的質(zhì)量[3]。
本研究中觀察組使用的護理方法包括:(1)計劃。總結分析臨床中的工作經(jīng)驗和在護理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匯總,討論提出解決方案。(2)實施。針對患兒和家長,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案,并在常規(guī)的護理外,增加心理護理,安撫患兒和家長情緒。(3)檢查。對PDCA護理效果和常規(guī)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并對護理工作進行評價。(4)處理。針對在實施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集中討論,并提出改進方案,根據(jù)改進方案,進行下一個循環(huán)。
分析本次研究所取得數(shù)據(jù),觀察組護理后的臨床癥狀評分和用藥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說明PDCA護理方法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并增加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