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新民 馬光懷
浙江省東陽市中醫(yī)院 浙江 東陽 322100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由多種細胞參與引起氣道高反應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發(fā)作期主要表現(xiàn)為喘息、咳嗽、胸悶和呼吸困難,而肺部感染是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的常見誘因及合并癥之一。臨床上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合并肺部感染存在難度大、治愈率低、復發(fā)率高的特點。近年來,筆者應用大柴胡湯合小陷胸湯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合并肺部感染,取得良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浙江省東陽市中醫(yī)院呼吸科住院治療的60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30~76歲,平均57.27±23.56歲;病程2~15年,平均7.03±5.74年;病情嚴重程度分級輕度5例,中度18例,重度7例。對照組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28~76歲,平均60.27±20.56歲;病程2~13年,平均6.92±5.69年;病情嚴重程度分級輕度6例,中度20例,重度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予吸氧、抗感染(頭孢曲松2g/日)、抗炎解痙(β2受體激動劑+抗膽堿能藥+激素霧化吸入)、氨茶堿等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
2.2 治療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服大柴胡湯合小陷胸湯:柴胡、全瓜蔞、姜半夏各15g,白芍12g,黃芩、枳實各9g,大棗10枚,黃連、大黃、生姜各6g。水煎服,每日1劑,每劑200ml,早晚分服。
3.1 療效判定標準: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002版)》制定。①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②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③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
3.2 結果:見表1、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后5.94±4.77*△7.72±4.10*組別治療組對照組例數(shù)30 30治療前9.26±2.34 9.18±1.44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合并肺部感染屬于中醫(yī)學“哮病”“喘證”等范疇[1]。該病病位主要在肺,肺為水之上源,主通調水道,肺氣虛損,津液代謝失常,宿積成痰,停于胸中,每遇誘因而發(fā)。痰濁郁阻胸中,肺宣降失常,故見胸悶、喘息等癥,痰郁而化熱,故見咯黃痰;其中胸悶喘息等癥經六經辨證,可屬少陽半表半里之證。肺與大腸相表里,熱入陽明經,可表現(xiàn)為發(fā)熱、渴喜熱飲,進而阻滯腸道氣機,故見便秘、大便干結等癥。小陷胸湯主治痰熱互結之結胸證。方中全瓜蔞、黃連以寒涼之性,可達清熱解毒、寬胸散結化痰之效;半夏功擅辛溫化痰散結;三藥潤燥相得,是為清熱化痰、散結開痞的常用組合。大柴胡湯主治少陽陽明合病,見胸悶胸痛,寒熱往來,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等癥。方中柴胡、大黃為君,功能和解少陽、瀉熱導滯;半夏、枳實破氣除滿化痰;大棗、生姜、白芍益氣養(yǎng)陰柔肝。全方攻補兼施,既能化痰行氣以和解少陽、通里導滯瀉陽明之里實,又能補中益氣、養(yǎng)陰補血。兩方合用,共奏清熱化痰降氣、通里導滯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