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格
【摘 要】目的:探討小兒常見急腹癥的超聲表現(xiàn)。方法:研究人員隨機抽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來院就診的60名小兒急腹癥患者,所有的患者均為自愿參與且符合入組標準、不符合排除標準的患者,兩組患者均接受CT以及超聲檢查,接受CT檢查設為對照組,接受超聲檢查設為觀察組,根據(jù)患者的確診率來評估本次研究的臨床效果。結果:兩組患者的診斷率對比,觀察組患者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小兒急腹癥采用超聲檢驗,確診率較高,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小兒常見急腹癥;超聲表現(xiàn);CT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2
小兒急腹癥[1]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急癥,疾病的發(fā)生原因較多且較為復雜,多發(fā)于小腸,由于患者的年齡較小,無法準確的表述自身的癥狀,且部分患者遭受疾病的折磨,配合程度較長,使得臨床問診過程中存在阻礙,必須借助儀器對患者進行確診;隨著超聲儀器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小兒急腹癥患者在診斷過程中使用超聲儀器經常檢查,臨床確診率較高,且患者的配合度較高。本次研究中,選擇60名小兒急腹癥患者,讓60名患者分別接受CT檢查以及超聲檢查,觀察對比兩種檢查方法的確診率,評估臨床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人員隨機抽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來院就診的60名小兒急腹癥患者,所有的患者均為自愿參與且符合入組標準、不符合排除標準的患者,兩組患者均接受CT以及超聲檢查,接受CT檢查設為對照組,接受超聲檢查設為觀察組。男性有33人,女性有27人,年齡區(qū)間在1-9歲,平均年齡為(5.14±1.43)歲。研究人員將上述資料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上對于小兒急腹癥疾病的定義與標準;②患者的所有臨床資料齊全;③不存在精神疾病,可有效溝通;④無其他需要臨床干預的嚴重疾??;⑤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同時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腎功能不全、慢性感染性疾病等;②研究人員評估患者的依從性,認為患者的依從性較差;③患者的精神狀況差,意識狀況較差,無法進行有效溝通;④患者不愿參與。
1.2 方法 60名患者均接受CT以及超聲檢查,對照組接受CT檢查,對其實施常規(guī)的全腹部加盆腔平掃。接受超聲檢查的設為觀察組,協(xié)助患者采取仰臥位,超聲檢查儀器使用邁瑞DC-6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器,在診斷過程中,將探頭的頻率控制在3.5-5MHz、7-10MHz,開始檢查的過程中,使用高頻探頭掃查患者的腹腔,觀察腹腔是否有積液、腫塊、淋巴結腫大等現(xiàn)象,對于可疑的病變部位,可采用多切面掃查。
1.3 觀察指標 研究人員統(tǒng)計患者的臨床確診率。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使用軟件進行處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中相關的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展開處理,(%)表示計數(shù)資料,使用卡方檢驗進行計算,所有相關數(shù)據(jù)整理完畢后,若(P<0.05),本次研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結果,經過臨床診斷后,60名患者中,急性闌尾炎患者有29例,腸套疊患者有7人,腸梗阻患者有3人,腸系膜淋巴結腫大15人,其他類型的急腹癥6人;觀察組患者的確診率,經過超聲診斷后,急性闌尾炎患者有68.97%(20/29),腸套疊患者有100%(5/5),腸梗阻患者有100%(3/3),腸系膜淋巴結腫大100%%(15/15),其他類型的急腹癥100%(6/6);對照組患者中,急性闌尾炎患者有86.21%(25/29),腸套疊患者有40%(2/5),腸梗阻患者有66.67%(2/3),腸系膜淋巴結腫大93.33%(14/15),其他類型的急腹癥83.33%(5/6);兩組患者的診斷率對比,觀察組患者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小兒急腹癥中最為常見的是急性闌尾炎、腸套疊、腸梗阻、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等,若不及時的接受治療,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而早期的診斷對于后續(xù)的治療十分重要。而患者在接受CT檢查的過程中,大部分患者無法有效的配合,易哭鬧,嚴重影響CT診斷結果,故臨床上多讓患者接受超聲檢查;超聲診斷[2]相對于CT診斷而言,穿透力較強,加之患者的腹壁較薄,超聲探查儀器可有效的觀察到患者腹腔內的狀況,觀察到腹腔內的病變范圍,整個檢查過程無痛無輻射,方便快捷,且不需要使用對比劑或者鎮(zhèn)靜劑,檢查價格較CT檢查低廉;且在進行超聲檢查的過程中,醫(yī)生可以根據(jù)一些特異性超聲對病情做出有效的診斷,從而為后續(xù)的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證據(jù)[3]。
綜上所述,小兒急腹癥采用超聲檢驗,對于醫(yī)生與家屬而言,能有效的提升患者檢查過程中的配合度,為后續(xù)的治療提供臨床診斷依據(jù),而CT診斷過程中,患者的配合度較差,且需要給予鎮(zhèn)靜劑進行安撫,不利于兒童的后續(xù)康復,而給予患者超聲診斷,確診率較高,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張寶娟,劉廣祿,侯芳妮,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治小兒腸套疊中的臨床價值[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7,19(12):860-861.
蘇仙練.超聲對常見小兒急腹癥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22):32-33.
張富,周芳,謝學健.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小兒常見急腹癥診斷價值的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3,23(19):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