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入場理論認為一個義項或者小句可以有無數(shù)種釋義,如果缺乏合適的認知加工,各種認知加工手段就是該理論中的入場元素。認知加工處理或入場元素的添加的最終目的是使語法表現(xiàn)形式的語義從模糊上升到具體。雙關(guān)集表現(xiàn)形式經(jīng)濟性,語義模糊性與多樣性于一體的本質(zhì)與認知語法的入場理論不謀而合。本文結(jié)合入場理論來解釋文學作品的雙關(guān)翻譯,從而揭示一個事實雙關(guān)語的翻譯是與譯者的認知規(guī)則相吻合的。
關(guān)鍵詞:入場理論;雙關(guān)語;《羅密歐與朱麗葉》;入場策略
一、 引言
認知規(guī)律對語言的影響慢慢被研究者所意識到。蘭蓋克在《認知語法理論框架》一書中首次提到了認知理論中的核心概念——入場理論,“入場”(grounding,或譯為“接地”,“背景化”,“情境植入”)指的是使用一定的入場元素把名詞指涉(designate)的事物或小句指涉的事件放置(situate)于語言使用者(言談雙方)的知識和經(jīng)驗當中。其他的研究者如泰勒在《認知語法》中花了一個章節(jié)來解釋什么是入場,怎么樣入場。
認知理論中涉及入場元素這一概念,它指各種語言成分,包括冠詞,代詞,時態(tài),情態(tài)動詞,通過這些語言成分的添加,使得當前的言語事件與實際場景相結(jié)合。冠詞和指示代詞的添加是使名詞與當前的背景相結(jié)合。時態(tài)的變化與情態(tài)動詞的添加確定了小句發(fā)生的時間背景。換句話說,入場元素就是把名詞和小句的無數(shù)種可能性的類型變得具體化。
早期翻譯學家把翻譯活動看成是機械的文字轉(zhuǎn)換,而忽略了翻譯即理解的過程,是在心理上重新體驗和重新構(gòu)造的過程,它是文本和解釋者,作者和讀者,過去和現(xiàn)在得以溝通的橋梁。因此,譯者作為理解者要設(shè)身處地地深入到場景中與認知發(fā)生聯(lián)系。
二、 《羅密歐與朱麗葉》譯作簡介
《羅》是莎士比亞早期的一部描述兩個貴族青年之間至死不渝的悲劇愛情故事的作品。林紓和魏易最早以“鑄情”為主題在《吟邊燕語》(1904),第一次用文言文把蘭姆姐弟改寫的散文譯過來。1924年,田漢嘗試著把此劇翻譯成中文,出現(xiàn)了《羅》的第一個中文版本。1928年,鄧以蟄用“若邈久裊新彈詞”譯了此劇。中國的翻譯學家從未停止過對該大作的翻譯研究,曹未風、曹禺、朱生豪、梁實秋分別以《羅米歐與朱麗葉》《柔密歐與幽麗葉》《羅密歐與朱麗葉》《羅密歐與朱麗葉》為書名出版了新譯本。其中以梁實秋與朱生豪的譯本最廣為流傳。
梁和朱都以畢生的經(jīng)歷為莎士比亞的作品翻譯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由于不同的教育背景,成長經(jīng)歷等因素,兩位在處理雙關(guān)語上采取了不同的翻譯策略,即給一個意象或者場景施加不同的解釋,或者用認知語法學的話說,不同的識解(construal)。
三、 雙關(guān)語翻譯的不同入場策略在譯本中的體現(xiàn)
雙關(guān)語是一種文字游戲,它言在此意在它,時而幽默,時而諷刺。它既是修辭也是人類的認知,根植于人與客觀世界的互動,根植于語言使用者對世界的理解和信念。朱與羅給雙關(guān)語不同的詮釋方式,這就是不同譯者采取不同的入場手段進入一個認知場景。
(一) 語音雙關(guān)翻譯的入場策略對比分析
語音雙關(guān)即利用同音或者(近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其翻譯是對作品理解的關(guān)鍵。朱與梁結(jié)合自身的體會對原作進行了處理,采用了不同的入場策略。
Tybalt Mercutio,thou consortst with Romeo,
Mercutio Consort!what! dost thou make us minstrels?(Act Ⅲ,Scene Ⅰ)
在這個例子中,兩次提到“consort”,它有兩層含義,一表示結(jié)交,二表示配偶伙伴。Tybalt本意是表達Mercutio和Romeo來往甚密,而Mercutio故意理解為第二種。兩位譯者的翻譯處理為:
提伯爾特茂丘地奧,你陪著羅密歐到處闖——
茂丘地奧到處拉唱!怎么!你把我當作一群沿街賣唱的人嗎?(朱)
提拔特墨枯修,你是羅密歐的同道——
墨枯修同道!什么!你把我們當作沿街賣唱的人嗎?(梁)
兩位都成功的譯出來雙關(guān),但是朱生豪的“亂闖”和“到處拉唱”動詞和四字結(jié)構(gòu)入場方式不僅僅傳遞出了雙關(guān)而且還表達出蔑視語氣。
(二) 語義雙關(guān)翻譯的入場策略對比分析
語義雙關(guān)指的是同一個詞語在同一個語境里有不同的含義,要求譯者既能理解雙關(guān)的表層意義,也要挖掘其深層意義。
This precious book of love,this unbound lover. To beautify him,only lacks a cover:
The fish lives in the sea,and its much pride.
這本珍貴的戀愛的經(jīng)典,只缺少一幀可以使它相得益彰的封面;正像游魚需要活水,美妙的內(nèi)容也少不了美妙的外表陪襯。(朱)
這愛情的奇書,這無拘束的情人,要想加以美化,只差封面的裝幀;魚游于海,所以內(nèi)容雖然美好,還需要披上一個美麗的外表裝訂即指結(jié)婚,封面即指新娘(cover有“已婚女子”之意,法文法律術(shù)語稱已婚女子為feme cover)。魚游于海得盡其性。巴里斯如能得一稱心女郎為妻,方能盡善盡美也。(梁)
Cover表面上意為封面,實指美麗的外表,unbound指不受約束的,實指Paris未有婚約的狀態(tài)。朱顯然已經(jīng)意識到雙關(guān)的內(nèi)涵,但采用歸化的入場方式,保留原文色彩。而梁不僅譯出雙關(guān),且采用了注解的入場方式闡釋cover的意義,使譯作更加深入人心。
四、 總結(jié)
單個的名詞或者小句如果缺乏特定的場景,會有無數(shù)種可能性。雙關(guān)語集模糊性與多重性于一體,譯者需要發(fā)揮全部的才能把原作中的韻味用另外的語言表達出來,這種發(fā)揮才能的過程就是對原作的再創(chuàng)作。這種在創(chuàng)造便是認知語法的入場策略。
參考文獻:
[1]Langacker,R,.W.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De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Taylor,J.R.Cognitive Gramma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3]Langacker,R,.W.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De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4]嚴曉江.梁實秋中庸翻譯觀研究[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5]Langacker,R,.W.Found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De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6]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M].朱生豪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王超,湖南省常德市,湖南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