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穎
最近“夸夸群”真的太火了。網上一篇《誤入“夸夸群”,他決定不死了》 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什么是“夸夸群”?
“夸夸群”是從高校流行起來,迅速在青年人當中躥紅的網絡群聊,具體就是,在群里,無論發(fā)什么都會收到別人的夸獎和贊揚,心情不好的時候也能收到安慰。每個進群的人,不論遇到多么糟糕、多么不爽的事情,大家都要安慰和鼓勵他,讓他心情好起來。
最早,是西安一所大學某男生失戀,突發(fā)奇想建立了夸夸群。沒想到幾天就迅速火了,其他高校也紛紛跟進,乃至全國各地高校都自發(fā)組建了夸夸群,遍地開花……現在連不少白領或公司,也成立了臨時“夸夸群”。有人表示,夸夸群已經成為了自己的“快樂源泉”,很多人甚至“沉迷”其中……為什么如此受歡迎?
一些加入過“夸夸群”的網友把被關注、被肯定、被贊賞的愉悅感描述得生動準確:在這個有點意見就要使勁“懟”,稍有不合就使勁“杠”的網絡社交新時代,“夸夸群”宛如一股清流,讓“夸友”們在或焦慮、或孤單的現實境遇里,有了一個可以“蝸居”的小角落——想那么多干嘛,煩惱丟掉!顧慮丟掉!“夸”就對了,“夸友”陪你起來嗨!
記者隨機加入了幾個“夸夸群”,看到群內聊天十分火熱。在某媒體“夸夸群”內,一位記者正在安慰另一位初入職場有些迷茫的女編輯,“你的文筆很好呀,人又踏實,可能剛入行沒有經驗,所以一時找不到合適的選題。沒關系,加油!我一直看好你哦!”
被夸的女編輯聽了非常欣慰,連連道謝。
在高?!翱淇淙骸眱龋晃煌瑢W說:“吃泡面,求夸?!?/p>
下面一連串的回復:
“哇,勤儉節(jié)約,贊一個!”
“不會長胖哦,很棒棒!”
比我強,每天菜葉雞胸,好羨慕你的有滋有味”……
這個本來因為吃泡面覺得自己很“慘”的男同學,立刻心情很好地回復:“哇,聽大家這么說,我現在覺得泡面都格外香了?!?/p>
一位同學說,“勤勤懇懇做個認真的碼農,學習了整整一下午,求夸?!?/p>
隨后,便有群友夸贊稱,“我想你在平時生活中一定是別人家的孩子了,夸。”
每個新來的人,一進群,就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春天般的溫暖。哪怕不知道前面的人在說什么,聽起來也覺得很積極。這些正能量的鼓勵,確實會讓人心情愉悅,被夸的人更是感到備受鼓舞。
心理學家解釋,對于陌生人的夸贊,即便聽起來很浮夸,但是被夸之后也會覺得壓力減少一些,能夠增加自己的自信心,滿足自己的自尊心。“被夸贊之后,人們會覺得‘我是很棒的,‘我是能夠應對困境的,‘我是很受歡迎的,其實這種找支持系統(tǒng)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會有不如意,考試沒有發(fā)揮好、工作上有不順利、戀人之間的小矛盾或分手、家庭關系的不和諧……諸多的煩惱有些可以和人傾訴,有些必須要自己消化,所以有時候難免會用假裝的堅強,來掩飾內心的脆弱。 其實一個人有多脆弱,就有多需要贊美,“愛我你就夸夸我”這個道理,連小孩子都懂,而就算長大成人,我們心里也住著一個柔弱的孩子,誰不需要一份溫暖和鼓勵?套用一句“夸夸群”的群公告——累了的時候,就讓我們來相互鼓勵吧!因為你本來就很棒。
“夸夸群”的火爆帶動了年輕人追求正能量的勁頭兒,與網絡上一度出現的“喪”和“懟”相比,要輕松和愉悅很多,也更符合青年人的朝氣。大家俏皮地把夸夸稱呼為“彩虹屁”,一時間,“彩虹屁請不要停”唱響大江南北。
但是,一陣熱度過后,質疑聲很快響起。
“求夸贊”是人對于被尊重與被肯定的需要,也是人對于“同類”社群的需要。而“夸人者”和“被夸者”在事件本身沒有交集的情況下,一兩句鼓勵的話是否可以真正起到作用?
在群里美滋滋地傻笑了一兩天后,他們突然發(fā)現,“夸夸群”的“網絡情緣”再親切和諧,人終歸要回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現實里。
“萬事皆可夸”之后,除了當時滿溢的“瞬間幸福感”,“獲得感”似乎并沒有太過持久。
不可否認,真正的“獲得感”和長久的愉悅感,必須是你竭盡全力、經歷長期追求后才能獲得,而瞬間“求”來的幸福感,只能是曇花一現。
而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合理夸夸之外,也有一些盲目互夸要引起注意。比如:有的同學說“上課遲到了,求夸”,很多回復稱:“睡眠真好,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沒有被老師點名,這運氣,實力夸”“是遲到而不是曠課,精神可嘉”……這些“夸夸群”的“群規(guī)”明明白白寫著——沒有規(guī)則,各種夸,直接夸,隨意夸。
大家對這種夸贊展開了熱議。一些網友認為,群里就是花式“拍馬屁”,長此以往,會讓人看不清自己,在贊揚中迷失。
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學生何心認為,“夸夸群”的負面影響和它的正面影響同樣明顯,對于成熟一些的成年人來說,可能很清楚地知道這只是一個游戲,并不是真實情況的反映,但對于心智還沒有很成熟的人,尤其是在校大學生來說,如果一頭陷入這種群,做一些違背道德原則的事情,反而被大家盲目夸獎和稱贊,就會潛意識地以丑為美,意識不到這個行為其實是錯誤的,也不會改正,甚至有可能會誤入歧途。
同樣,也有人覺得“夸夸群”內的互捧很假,奧美公關的李琪對記者說,她所在的“夸夸群””內很多人的夸獎都很浮夸,是為了夸而夸,“很多彩虹屁都只是為了好玩或者消遣搞笑,并沒有真心夸獎,而且也不是所有行為都適合夸獎,還不如利用這些時間好好提升自己?!?/p>
對此,陸軍總醫(yī)院腦科醫(yī)院梁明醫(yī)生對記者說,類似的“夸夸群”只是年輕人進行的一種積極的嘗試,是在沒有經濟成本的情況下,在群內進行心情的調節(jié)。年輕人在遇到壓力時,除了這種虛擬的方式,更應該學會自我調節(jié),比如用運動、閱讀等健康的方式讓自己放松減壓,選擇適合自己的支持系統(tǒng)。
看到年輕人對“夸夸”的追捧和熱愛,電商平臺緊緊抓住這一商機,迅速推出“夸人服務”,價位不等。購買服務后,便會被拉進一個群里,群里人會從各方面夸贊購買服務的人。
記者在電商平臺搜索“夸夸群”,發(fā)現現在的“夸夸群”已經不滿足于單純的夸獎,而是在“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及人數上做起了包裝,例如“北清復交文科專業(yè)高端群”“200人超大群”“顏值在線美少女夸夸群”“游戲霸主專業(yè)群”等。
在夸的語言形式上,也從普通的白話文口語發(fā)展為“外語、古文、詩詞、段子,甚至說唱”。根據群中人數差異,價位也有所不同,許多大群的夸夸服務都是“50元起步”。
購買服務后,店主將記者拉進一個大群,剛一進群,就有很多人贊美記者的微信名起得好,“高端大氣上檔次”,在這個計時“每分鐘收費5元”的群里,時間一到,消費者就會被群友們禮貌地“歡送”出群。
“花小錢買大快樂,大家有需要,相當于一個便利包”,店主“明月幾時呦”是在網上售賣“夸夸”服務的在校大學生,也是“夸夸群”的群主。每天,她利用課余時間接單并與買家聯系,了解需求后再將客戶拉進群開始花式夸夸服務。“群友都是我們同學,大家有了收入就一起分,雖然營業(yè)額不高,但是也很愉快?!?/p>
據她說,試營業(yè)時,服務曾定為“夸夸群、互相監(jiān)督群、批評群、留學咨詢、考研咨詢”等。但是運行了一段時間,還是“夸夸群”最吃香,大部分是考試考研求鼓勵、生日求祝福、生活受阻求安慰等。有分析認為,此類新興消費被廣大年輕群體所接受,本質上是出于現代生活中無處宣泄的壓力。以“夸夸群”為例,在陌生網友所建立的弱聯系群當中,人們反而更加容易釋放情緒,也更容易傾吐心理的壓力和悲傷。
某種程度上來說,人們對于夸贊的渴望,和過去家庭教育以批評為主而缺乏鼓勵有關。采訪中,多名高校大學生透露,自己從小就總被父母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即使考好了也很少得到夸贊,現在自己在“夸夸群”中找到了存在感,體會到了一把被夸的樂趣。
心理咨詢師王建一表示,中國孩子太缺乏夸了,從小到大都沒有人夸,所以有個“夸夸群”以后自夸可能就成了一種娛樂的方式,同時也補償一些自己心理的缺失。
與夸夸群火熱流行同步,“噴噴群”也悄然流行起來。噴噴群是一個讓別人吐槽自己的群,或者,如果你只是想找地方發(fā)泄情緒,那么也可以進入“噴噴群”,就能盡情對別人的遭遇開啟吐槽模式。
“論文寫不完,被導師罵,求噴!”“剛買的小白鞋被踩臟,看手機公交坐過站,求噴!”同時在大學生群體中走紅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群——被“贊”和被“懟”,到底哪種方式更受歡迎?
“一味地胡吹容易讓人麻痹,我更希望追求清醒的感覺?!北本├砉ご髮W的趙紫嫣同學說。有人求吐槽,是因為負能量滿滿時,需要在批評聲中激勵自己,所以同學們選擇在“噴噴群”里發(fā)發(fā)牢騷diss別人,或是求被diss。
記者看到,趙紫嫣所在的名為“錯過的列車”的噴噴群里,不少學生在檢討自己沒做好的事情,希望在罵聲中“痛改前非”,讓大家把自己罵醒。
“‘噴噴群的存在更像是給自己開啟了一種被督促模式。我覺得,自己一些不好的習慣,以前在家都是家長監(jiān)督,現在上了大學沒人監(jiān)督會松懈,周圍同學礙于面子不會輕易告訴你。但在‘噴噴群里,只要敢說出自己的問題,就會被醍醐灌頂罵一頓,這樣反而能督促自己做的更好?!壁w紫嫣說。
在“夸夸群”里找回自信,在“噴噴群”里讓自己清醒。無論是求夸,還是求噴,其實都是年輕人一種情緒發(fā)泄的渠道。3月17日晚,來自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兩支辯論隊,還就此話題展開了一場辯論,因為話題新穎貼近生活,引來大量學生圍觀。
支持大學生們加入“夸夸群”的觀點認為,夸獎比吐槽更有治愈效果,因為無論同學們是遇到學業(yè)負擔還是被分手折磨,“夸夸群”的成員都會找到新奇的角度為你舒緩壓力,博你一笑。支持“噴噴群”的觀點認為,互相指出缺點和問題才能更好為生活學習進步提供幫助。
其實,“夸夸群”和“噴噴群”只是被大多數年輕人當成了一種減壓方式,人們更應該關注到現象背后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不論是“夸”還是“噴”,都是人們對待問題的一種心態(tài)和激勵方法,夸和噴的目的,都是讓人振作起來追求更好的生活。只要能夠理性對待,不過分沉迷其中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