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陽春
新課標明確指出: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搭建動手操作的平臺,讓他們發(fā)揮智慧,參與課堂教學,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進而拓展思維,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延伸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因此,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工作中,應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手腦并用,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
一、在新舊知識聯(lián)系處操作,促進學生理解
數(shù)學知識關聯(lián)性強,后續(xù)知識的學習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挖掘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處,為學生設計實踐活動,加強動手操作,讓學生的思維圍繞動手操作活動展開,思考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豐富學生的想象,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并沒有直接呈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新課伊始,教師出示了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回顧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然后,教師提問:“如果要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怎么操作呢?”教師讓學生拿出課前畫好的平行四邊形,想辦法探究出它們的面積。聽了老師的問題,學生們非常興奮,立即投入到動手操作中,很快便有了想法。有的學生說,可以將平行四邊形分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直角梯形,然后拼成一個長方形,所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有學生將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直角梯形,也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兩種方法盡管有不同,但都運用了轉(zhuǎn)化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了長方形,然后觀察所拼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上述案例,教師巧妙挖掘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點,巧妙設計動手操作活動,并跳出直觀的操作,掌握知識的本質(zhì),讓學生在動手中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不僅獲取了知識,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思考能力。
二、在知識困惑處操作,強化學生理解
小學生往往認知經(jīng)驗不足,容易停留在知識的表面,而不能把握知識的本質(zhì)。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立足學生的困惑處,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使學生逐步明晰知識的本質(zhì),加快新知內(nèi)化的進程,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真正使學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教學“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時,教師讓學生課前準備了一些不同長度的小棒,然后任意抽取3根,首尾相接,嘗試圍成一個三角形。在動手操作前,所有的學生認為只要任意抽取3根小棒,就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于是學生們拿出了小棒,開始動手操作,不一會兒,便有學生發(fā)現(xiàn)了問題。有的學生說抽取的3根小棒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學生說抽取的3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這是什么原因呢?于是教師將學生抽取的小棒的長度記錄了下來,可以圍成三角形的小棒的長度分別是:①5厘米、5厘米、5厘米 ②3厘米、4厘米、5厘米 ③4厘米、4厘米、5厘米……不可以圍成三角形的小棒的長度分別是:①1厘米、2厘米、5厘米 ②2厘米、2厘米、4厘米 ③4厘米、5厘米、9厘米……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記錄的數(shù)據(jù),總結出“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結論,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上述案例,教師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形成認知沖突和困惑。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在自由、開放的模式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使學生的認知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為后續(xù)探究積累豐富的活動經(jīng)驗。
三、在知識難點處操作,深化學生理解
數(shù)學知識抽象性、邏輯性較強,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要求較高,而小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動手操作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體驗,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尤其是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化抽象為直觀,化難為易,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
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時,為了強化學生對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教師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了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若干,然后在課堂上擺出自己滿意的長方體,并思考自己所擺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所拼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學生都有搭積木的經(jīng)驗,聽了老師的話后,很是興奮,紛紛投入到了動手操作中。不久后,學生們說出了自己所拼長方體的長、寬、高,以及長方體的體積。有了實驗基礎,教師追問學生: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什么?學生很快想到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結論的得出水到渠成。借助動手操作,強化了學生對數(shù)學模型的認識和理解。
總之,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的動手實踐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教師應精心研讀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為學生設計動手操作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chuàng)新,積累基本的活動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掘港鎮(zhèn)華豐小學)
責任編輯: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