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求商的近似值”是由小數(shù)除法和求近似值兩個知識點組成。學生對于這兩個知識點并不陌生,一般都能較快地理解并掌握。但是,根據(jù)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會靈活選用“去尾法”和“進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教學難點,作為教師,要想設計好教學,把握住教學的重點、難點,就要在備課時認真分析教材、解讀教材,不僅要了解教材內(nèi)容的選擇、組織和呈現(xiàn)方式,還要了解教材所體現(xiàn)的方法、技能、情感?;诖藙?chuàng)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合理的教學增刪,就能順利實現(xiàn)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求商的近似值;去尾法;進一法;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最為重要的物質載體,新課改提倡教師對現(xiàn)成的教材進行再加工,提倡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學新理念。
那么作為數(shù)學教師,我們?nèi)绾卫煤眯W數(shù)學新教材順利地完成我們的教學任務呢?作為一名小學一線數(shù)學教師,下面就利用教材中的一道課后練習題來談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
“四舍五入法”是使用最廣泛的取近似值的方法,由于實際生活情況的需要,雖然仍需要求商的近似值,但出現(xiàn)了不滿5也要進1的“進一法”,滿5也要舍去的“去尾法”;看似同四舍五入法矛盾,但它符合生活實際。因此我們又多了另外兩種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這些方法要根據(jù)具體的實際情況和生活經(jīng)驗來確定。在實際需要的基礎上,讓學生真切地理解學習求商的近似值是必要的,并感受到近似值與我們生活的關系,體會到用“四舍五入”法并不是取近似值的唯一方法,在教學中適當滲透“進一法”和“去尾法”這些更具有實際生活意義的取近似值的例子。如何根據(jù)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會靈活選用“去尾法”和“進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教學難點,要突破難點就需要結合具體實例來詮釋。
青島版數(shù)學(六三制)五年級上冊教材第三單元“求商的近似值”第37頁自主練習11題,有這樣一道對比練習題:
1.糕點房要用10千克五仁餡制作一批五仁月餅,做一個月餅要用0.06千克五仁餡,糕點房最多可以做多少個這樣的月餅?(教材附單個月餅圖)
要求學生根據(jù)生活實際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比較合適?
學生會用10÷0.06計算,在取值時會遇到問題,根據(jù)生活實際應保留整數(shù),如果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167個不符合實際,通過討論會得出:剩余的五仁餡不夠做一個月餅,應該用“去尾法”取近似值166個,此題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2.如果制作的這批月餅每8個裝一盒,那么要準備多少個盒子?(教材附精致月餅包裝盒圖)
學生利用第1題的結果,很容易想到用166÷8計算,編者的意圖是利用此題讓學生領會和理解另一種取近似值的方法“進一法”,而此時通過討論學生會感到困惑,大多數(shù)學生會想到取21個,但也有個別學生受“月餅包裝盒圖”和“去尾法”的影響,認為月餅既然裝盒包裝作為成品去賣,那剩下的6個月餅就不夠裝一盒,所以應去掉剩余的6個月餅,準備20個盒子才對!給學生充分的討論空間和時間,使探索落到實處。這樣學生的知識在交流中增值,思維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經(jīng)過認真思考,我認為孩子的思維是跳躍的,也是合理的。問題出在教材編題時,沒有考慮到教材所附精致月餅包裝盒的導向作用,以及“去尾法”的遷移作用,所以我認為第2題這樣設計應該比較合適:
“如果制作的這批月餅分盒包裝,每個盒子最多可裝9個,那么至少要準備多少個盒子?”
這樣設計,不但表述的更加嚴謹,而且對學生理解“進一法”也會事半功倍。
一堂數(shù)學課成功與否取決于學生。由于學生的個性間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前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情況來備課。教材的編排意圖是什么?怎么樣使用它?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挑戰(zhàn)。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深刻領會課程設置的意義、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與選擇。要努力做到“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我們既要學會認同教材所闡述的知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還要學會根據(jù)自己的風格、學生的特點等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增刪,使教材更利于我們的教學,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教學。把編者的意圖內(nèi)化為自己的教學思想,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
通過反思,感受最深的是:教材是實施教學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標準。教材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素材,教師只有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深入鉆研教材,才能使教材變?yōu)閷W材,使教師教有新意,學生學有創(chuàng)意。
總之,教師使用教材是一種極富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從學校、學生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主動地、合理地、創(chuàng)造性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引領學生走進教材、走進生活,去感受數(shù)學的內(nèi)涵,體會數(shù)學的真正價值。
作者簡介:邵春波(1970.01—),男,漢族,籍貫:山東濟南,學歷:本科,職位:年級主任,職稱:小學數(shù)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shù)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