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軍
摘 要:教師是教學改革的執(zhí)行者、推進者,要勤于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實踐。探索單元整合課堂教學的方法,提升教師解讀教材、駕馭教材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單元整體教學;三步;自學能力
單元教學既是推進課堂結構改革的有效因素,又是課堂結構改革的必然產(chǎn)物。要做好單元教學方法很重要,而方法的掌握不能只依靠老師主動地教,學生被動地學。這里,學生的自主學習尤為重要,要想把自主學習落到實處,學有所獲,即獲得“魚”,就必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即擁有“漁”的技能,從而收獲更多的“魚”。在日常教學中,我把“魚與漁”分解為三步:
一、整合教材,指導自學
語文學科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統(tǒng)一性。蘇教版教材編寫特點也很顯著,每一單元都是圍繞一個主題編選課文,同一個題材的課文在各冊反復出現(xiàn),學生如果學會了一篇課文的方法,可以舉一反三學習其他各篇文章。適當?shù)卣鲜褂媒滩目梢愿玫卣{動學生的興趣,進行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的自主學習。以蘇教版五年級教材為例,五上第六單元《天火之謎》《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諾貝爾》《滴水穿石的啟示》與五下第三單元《海倫·凱勒》《二泉映月》《鄭和遠航》《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講述的都是名人故事,學習這類課文主要是歸納文章寫了人物的哪些情況;掌握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領會人物的品質。教學時教師重點指導一篇課文的學習,幫助學生歸納學習這類課文的方法,其他課文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主學習。到五下學習同一題材課文時,引導學生回顧五上的學習方法,這時學生是帶著既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語文學習的,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運用自己已掌握的學習方式,自主選擇、自我建構的過程。五下第三單元的《精讀與略讀》是一篇介紹讀書常識和讀書方法的課文。在研讀了教材后,我在實際教學中把這一課調整到第一課之前,先學習這篇課文,對學生解讀文本能起到方法上的指導作用。學生掌握了這兩種讀書的方法,就可以在以后的閱讀教學的初讀和精讀感悟等不同教學階段,根據(jù)需要選擇精讀或略讀的方法自主學習。五下教材“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安排了“自主修改作文”,習作二安排的也是修改習作,只是前者重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修改文章的良好習慣,后者重在指導學生怎樣修改習作。在教學時,我把這兩課放在一起學習,由習慣的養(yǎng)成切入修改的方法,學生懂得學會修改習作。更重要的是,在學期伊始學習了習作修改方法,便于學生對自己的每篇習作進行自主修改,從而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習作的水平。
二、對話文本,自主解疑
“教是為了不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質疑對學生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極其重要的。小學中高段的學生在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后,就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自主學習了。比如,學生在初讀課文階段,就可以運用略讀與精讀結合的方法自主完成學習目標。以五下教材第四單元為例,這一單元主題是“世界各地”,安排了《秦兵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樂之都維也納》等課文。學習課文之前,引導學生做了一個單元預習:回顧五上第五單元《莫高窟》的學習,歸納文章寫法,總結學法;讀讀本單元課文,找出課文相似之處。這是讓學生運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很快就歸納出:文章的構篇方式是總—分—總,以總起句統(tǒng)領全文,以總結句點明中心;使用了過渡段(句),層次分明;以總分的構段方式抓住事物特點描寫具體。在學生歸納出課文的相似相通之處后,具體到學文,以《秦兵馬俑》為例,學生首先是對照要求自學:一是通讀感知。即了解課文大概內容,理清文章結構層次,聯(lián)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學習生字、新詞。二是再讀理解。邊讀邊想,在書上進行標注(自己的感受,疑問,評價等);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書,通過讀思解決所提的問題;通過自讀自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下來交流討論。三是細讀探究。通過自疑梳理問題,找關鍵詞句,理解句意,體會表達方法。
三、學以致用,延伸課外
課堂不是教學的唯一“陣地”,由于教學內容的特殊性必然要求我們拓展教學空間。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材“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安排了“多種渠道學語文”的內容,目的就是讓學生走出課堂,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教學的核心就是讓學生能“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葉圣陶先生也曾提出了“課堂里學,生活里用”的語文教學思想。因而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后,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運用,在運用中檢驗所學,完善所學。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的最好體現(xiàn)。學生經(jīng)過前面兩步的訓練和積累,可以把學法遷移,對課外閱讀大有裨益。我們班級里,每位學生的每天閱讀都有規(guī)定的任務,睡前閱讀已經(jīng)成為習慣,每天在閱讀記錄卡上作記錄,周末上傳記錄卡,然后在班級群里分享和交流,由家委會統(tǒng)計,目的是用家校聯(lián)系的方式共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每學期圍繞“我讀書,我快樂”開展主題閱讀,從《伊索寓言》到《三國演義》《水滸傳》,從《昆蟲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到《上下五千年》等,并根據(jù)所讀書目,展開系列活動,比如:“上下五千年,濃縮小舞臺”的劇演;辯論會“我看曹操”;循環(huán)周記等。學生把課內和課外的方法聯(lián)系起來,語文學習的能力得到了長足發(fā)展,特別對孩子的自主學習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最后,單元整合教學之路還很漫長,需要教師不斷去探索,整合可以利用的素材,這也需要師生長期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魏薇.對主題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的思考[J].小學語文教學,2011(19):11-13.
[2]張博彥.單元整體閱讀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5(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