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飛
引言:在中學教育中,多媒體的運用幫助初中數學教師有效的將知識信息傳遞給了中學生。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的優(yōu)勢,也能夠較好的契合中學生的身理心理特征,提高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實現了對中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因此,在中學教育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是一項極具現實意義的措施。而運用多媒體開展勾股定理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勾股定理的認識,加開學生勾股定理知識的學習速度,創(chuàng)造高效的實踐教學課堂。
1.豐富了勾股定理教學形式 在傳統(tǒng)勾股定理教學中,教學內容相對來說比較單一,教學采取的授課手段,通常都是通過為中學生將勾股定理的概念加以硬性解讀,然后根據其定義提供相應的數學試題。這樣的方式不僅會讓中學生感覺枯燥,而且千篇一律的形式,也會讓中學生難以記憶新的學習內容。在多媒體引入勾股定理教學中后,數學教師有了更多教學手段進行選擇。通過多媒體挖掘更多的勾股定理教學資源,為中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學習情境,也讓中學生更加樂于投身到勾股定理的學習中。例如,可以將勾股定理從出現到發(fā)展至今的演變過程,以及在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著名數學家的事跡制作成課件或者視頻,將其播放給學生。學生在了解這些知識的同時,能夠激發(fā)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中學生勾股定理學習效率。
2.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過去的教學環(huán)境中,我們強調教師的作用,認為充分詳細的教學,才能將知識盡可能的教授給中學生。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將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發(fā)揮出來,而且中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會逐漸失去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欲望。多媒體在勾股定理教學中的使用,使這一狀況發(fā)生了改變,中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教師也開始意識到發(fā)揮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手段開展勾股定理教學時,更多時候是將收集到的勾股定理教學材料展示給中學生,利用這些材料結合課內勾股定理知識,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傳授給中學生。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演示基于勾股定理的趣味拼圖。用四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直角邊為a、b,斜邊為c),以a+b為邊拼出的正方形S1,能夠直觀的讓學生理解S正方形=(a+b)2=c2+2ab,通過簡化可得a2+b2=c2,之后再通過動態(tài)的演示過程,將正方形S1的圖案拼成以三角形斜邊c為邊的正方形S2,并向學生介紹:這是早在三國時期就出現的趙爽弦圖,大家能夠從這幅變化來的圖中,驗證a2+b2=c2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投入到勾股定理的探索中。
3.提高了課堂互動性 利用多媒體手段開展勾股定理教學,使師生都參與其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它不再是以往老師只負責教,學生只負責聽的模式。它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注重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通過情感上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對知識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多媒體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通過更加直觀的方式(如圖像、聲音、影視等),讓中學生在勾股定理教學過程中,對教師所用傳達的勾股定理內容有了更具體的理解,也更加便于學生在理解勾股定理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深入的探究學習。
4.提高了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在初中數學勾股定理教學中,由于其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在初步接觸學習的過程中,往往難以抓起知識重點,學生存在對勾股定理的理解程度不深或理解較為吃力的問題。面對這一狀況,我們急需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法,提高中學生勾股定理教學水平。將多媒體引入數學勾股定理教學中,能夠使學生通過網絡接觸到一個課本上難以描繪的五彩斑斕的世界,不僅使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勾股定理知識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欲望,使中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有了發(fā)育的土壤和發(fā)揮的空間,有效培養(yǎng)了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1.運用多媒體引入勾股定理知識 初中數學教師首先應該摒棄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中的落后思想,接受新課標要求下的現代化教學理念,從應試教育的枷鎖中掙脫出來,以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出發(fā)點開展教學。教師要積極主動的提高自身的多媒體技術水平,掌握基本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如合理利用微信、公眾號以及各類視頻軟件等,在各種條件環(huán)境下為中學生開展勾股定理教學。最重要的是,教師要能夠合理的將教材中的知識結合到勾股定理多媒體教學中,發(fā)揮多媒體在勾股定理教學中的優(yōu)勢,才能真正將多媒體技術與勾股定理教學整合起來。
例如,在剛開始勾股定理教學時,我們通過多媒體尋找了有關勾股定理的兩組視頻資料,通過視頻資料來為學生引入了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視頻中講述的是小紅在國外旅游,在路過一處教堂時,她將手機立在地上給自己和教堂拍了一張合影。拍出的相片中,小紅剛好將教堂完全擋住,已知小紅的身高是1.5m,手機距離小紅的腳為2m,距離教堂38m,在看過照片后,小紅成功計算出了教堂的高度。在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在這個視頻中,小紅利用的什么原理來計算的教堂高度?大家在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有時候雖然解決了問題,但是其中的原理你們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探索其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蓖ㄟ^這樣的引導,成功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接下來教學過程中有了充足的動力。
2.運用多媒體具象化勾股定理抽象問題 在初中當前的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評價通常是依靠書面檢測的成績來進行,當時根據實際教學經驗來看,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更加能夠體現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當學生對某一部分的知識表現出強烈的學習欲望,他們會更加主動的去接觸和深入了解這部分內容,從而更加全面的掌握這部分知識。因此,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讓他們以掌握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為優(yōu)先。否則,學生為了應付考試、提高考試成績學到的知識,難以做到靈活運用,對學生之后的學習也難以產生積極的作用。
在學習勾股定理的過程中,教師將抽象的勾股定理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具象化,能夠幫助學生將勾股定理生動的展現出來,便于學生理解的同時,能夠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教授勾股定理的證明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課前做好flash動畫,以動態(tài)的形式來為學生演示勾股定理的證明過程,讓他們清晰的記憶每一個步驟,也更加便于他們理解勾股定理的準確含義。
3.引導中學生學習多媒體技術知識 多媒體技術與中學勾股定理教學的整合能否成功,也取決于學生是否能夠有效掌握多媒體技術與學習相結合的新方法。那么首先,就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技術的作用。教師跟家長要在這方面積極引導中學生,向學生傳遞這一信息。學校要針對中學生多媒體技術水平不足的現狀,創(chuàng)造更多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的機會,切實提高中學生的多媒體運用能力,同時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多多參與到多媒體設備的操作中去,充分鍛煉中學生對于多媒體技術設備的操作能力。
例如,我們在教學中遇到這樣一道題:“小明通過網購購買了一臺34寸的電視,而它直到這個34寸其實指的是電視屏幕對角線的長度,聰明的他計算出了電視的正確尺寸,大家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嗎?”教師以學習小組的形式,為每個小組提供了一臺平板,將這一題中涉及到的34寸電視的圖片以及屏幕長寬尺寸發(fā)送到每一組學生的平板上,學生通過利用平板查詢到了1寸為2.54厘米,簡單計算得知34寸其實就等于86.36厘米,然后結合計算機知識,共同合作,將題目中的數據提煉出來并繪制了用于計算的三角形,然后成功應用勾股定理驗證了屏幕確實是34寸。
結語: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數學勾股定理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實現對中學生的全方位教育,能夠提升中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我們要正視當前多媒體在中學生勾股定理教學的運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升多媒體教學實效,助力中學教育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