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本為漢族民間諺語,最初來源于民間故事,話說五代后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xué)兼優(yōu),先后登科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宋史·竇儀傳》記載: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時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帶)有個叫竇禹鈞的人,記取祖訓(xùn),教導(dǎo)兒子們仰慕圣賢,刻苦學(xué)習(xí),為人處世,不愧不怍。結(jié)果,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xué)兼優(yōu),先后登科及第。
竇禹鈞本人也享受八十二歲高壽,無疾而終。當(dāng)朝太師馮道為他賦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p>
《三字經(jīng)》也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歌頌此事;又逐漸演化為“五子登科”的吉祥圖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連袂獲取功名。